刘鲁英 课堂听讲出效果
刘鲁英认为自己数学考满分的关键,是在辅导班学习时认真听讲,注重课堂50分钟的学习效果。
刘鲁英说,她考前参加了北京向导培训学校的辅导,特别注重课堂听讲效果。每次上课前,她都要“温故知新”,认真预习即将学习的内容。如果不提前预习,不知道自己不懂的知识点,课堂学习也达不到应有效果。所以每次上课前,她都把预习时不懂的地方标出来,课堂上认真理解消化。
许光梅 方式方法最关键
许光梅认为,数学学习要在勤奋努力的基础上,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她注意培养自己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数学这门课产生兴趣,才能调动学习的主动性,自觉去进行解题等实践,从中找到快乐,形成良好的心理循环。每次上课前,她都会做好预习,从不懂不会中产生好奇心,调动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把预习中有疑问的地方弄通,并积极与老师互动,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老师讲解各类公式的推理。通过逐步掌握每章节内容,把课本知识吸收进自己的知识网络。
再次她端正考试态度,正确对待考试。许光梅说,走进考场后,要调整好自己心态,除了踏踏实实做好每道题外,不要过多考虑该科目的考试结果,否则会影响临场发挥。一般来说,考试以基础性题目为主,解题的主要精力要放在基础知识部分,对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可暂时放下,回头检查做完的基础题后,再静下心来解综合题。
张学丽 “数、形”结合巧解题
张学丽认为,把学习中枯燥的数字变得形象化,是提高数学成绩的一个好方法。
她说,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如果找不到一个好的方法,很难记住公式、解题思路、扩展解题等,而她的“法宝”就是把抽象的题目变得形象化。面对数学中的大量公式,张学丽并非机械背记。她只记住最基础的公式,这是公式变化的“本”。同时,认真学习老师讲解的转换思路和转换步骤,通过基本公式的逐步扩展,形成“公式树”,化抽象为形象,增加了趣味性。公式在变化中,也遵循“万变不离其宗”的原则。要掌握建造“公式树”的方法,脑中出现形象的“建造”图形,而不是机械背记“树”的形状。
(北京考试报实习记者 曹金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