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国家-35.
【答案】C
【作者】张鹏志
【解析】第二个空“用图解、标志和说明书来…操作方法,排除呈现和演示,呈现是指显出、露出,演示指利用实验或图物把事物的发展过程显示出来,使人有所认识或理解排除A、D两项,如果设计很简单也要用说明书,那就是失败而不能是落伍,答案为C。
【释义】呈现、演示
呈现:显出、露出。
演示:利用实验或图物、图表把事物的发展过程显示出来,使人有所认识或理解。
【信息源】《设计心理学》摘要——五大设计原则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7e828c3b01012eoi.html
2016-国家-36.
【答案】A
【作者】张鹏志
【解析】第一个空由“在人生变故、创伤面前不至于崩溃,在好的经验上不至于沉溺”可知是保持情绪上的平衡或是稳定状态,排除B、C两项。第二个空“在好的经验上不至于沉溺,不如享受美餐都不会持续太久”,可知是一种忧患意思,排除D。第三个空把钝化带入也符合题意,答案为A。
【释义】应激
应激:指机体对外界或内部各种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
【信息源】三联生活周刊《心理弹性:我们如何应对人生变故?》
原文链接:http://www.lifeweek.com.cn/2011/0531/33358.shtml
2016-国家-37.
【答案】B
【作者】张鹏志
【解析】采用不能与“专业人士的意见”连用,排除D项,保障表示保护生命财产、权利使不受侵犯,不能与艺术创新连用,排除A项,吸收是指把外界的某些物质吸到内部,或是组织或团体接受某一个人称为自己的成员,不能与当地民众意见连用,排除C项,因此为答案为B。
【释义】采用、采纳、保障
采用:认为合适而使用,采用某种方式。
采纳:接受(建议、意见、要求)。
保障:表示保护生命财产、权利使不受侵犯。
【信息源】新华网《尊重规划权威才能告别奇怪建筑》
原文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house/jn/2014-10-21/c_1112902084.htm
2016-国家-38.
【答案】D
【作者】张鹏志
【解析】本题从第三个切入,“…凭自己的喜好去创造”排除A、B、C三项,捕风捉影比喻说话、做事毫无根据,常与“语焉不详”连用,用于贬义;空穴来风指消息或传言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也指消息或传言的产生毫无根据,含贬义;自以为是指认为自己正确,现多指主观、不虚心,用于贬义。与题意不符。第一个空由“即…”可知标准是共通的,对历史抱有敬畏之心,都符合题意,答案为D。
【释义】日渐式微、空穴来风、自以为是、随心所欲
日渐式微:原比喻事物像风和影子一样难以捉摸。后比喻说话、做事毫无根据,常与“语焉不详”连用,用于贬义。
空穴来风:有了孔洞便会进来风。比喻自身存在弱点,留言就会乘虚而入。后指消息或传言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也指消息或传言的产生毫无根据;指传言无根据时,含贬义。
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正确,现多指主观、不虚心,用于贬义。
随心所欲:任凭自己的心意,想怎样就怎样,常与“为所欲为”连用。
【信息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普及历史知识首先应尊重历史真实(2)》
原文链接:http://theory.people.com.cn/GB/15444714.html
2016-国家-39.
【答案】A
【作者】张鹏志
【解析】从第一空看,所填词语应该与“平衡”构成搭配,因此排除答案B,C;第二空表示过于注重文化的附加值,对于市场化道路瞧不上,看不起,即“不屑一顾”。不屑一顾,比喻对某事物看不起,认为不值得一看。所以答案为A。
【释义】 微妙、精妙、精确、不屑一顾、置若罔闻、嗤之以鼻、退避三舍、粗制滥造、差强人意、眼花缭乱、名不副实
微妙:深奥玄妙,难以捉摸。
精妙:精致巧妙,多用来形容(艺术品等的)设计,构思。
精确:非常准确;非常正确。
不屑一顾:形容对某事物看不起,认为不值得一看(强调不值得一看)。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一样,指不予理会。
嗤之以鼻:用鼻子出声冷笑,表示轻蔑,瞧不起;强调嘲讽讥笑。
退避三舍:原指与地方作战时军队后撤一定的距离。后比喻对人让步,避免冲突或比喻自己不敢跟人相比。
粗制滥造:原指产品造的粗糙,只追求数量,不讲究质量,也泛指工作草率,不负责任,用于贬义。
差强人意:原意为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在表示大致上还能够使人满意。
眼花缭乱:眼睛看到纷繁复杂的东西或耀目的光华而感到迷乱。比喻现象复杂,无法辨清,使人感到迷乱或困惑。
名不副实:名声、名称与实际符合,用于褒义。
【信息源】新出版日报《朱晓剑:出版人首先是文化人,然后才是生意人 》
原文链接:http://www.bookdao.com/article/76574
2016-国家-40.
【答案】D
【作者】张鹏志
【解析】从第三空看,文段中“在这种背景下”意指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数据新闻的优势,其势必会渐入佳境,而相比起来,传统纸媒会逐渐衰落下去,意即“日渐式微”,而第一空填入融合表示将电脑科学、统计学以及社会科学各方面的优秀成果都综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而第二空填入趋势,表示寻找在影响力、权力、消息源之间的联系,均符合语境,因此答案为D。
【释义】偃旗息鼓、危在旦夕、望尘莫及、日渐式微
偃旗息鼓:原指行军时隐藏踪迹,不让敌人察觉。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危在旦夕:形容时间短,危险就在眼前。
望尘莫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日渐式微:一天一天地衰落下去。
【信息源】中国数据科学网《数据新闻何以重要?——数据新闻的发展、挑战及其前景》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xwcbx/201503/t20150310_1539142_1.shtml
2016-国家-41
【答案】D
【题型】词句理解题
【作者】侯旭
【解析】“这”指代的是前面“可‘内心’很柔软,内部的植物纤维虽紧密排列,但仍有很多细微的空隙”,根据“内心”“内部”等词汇,可判定“这”指的是内部结构特点。因此,本题答案是D选项
2016-国家-42.
【答案】B
【题型】下文推断题
【作者】侯旭
【解析】根据段落首句“研究人员长期以来都设想干细胞能够用来修复或替换受损组织,该研究领域被冠名为再生医学”,这句话已经提及了再生医学的命名原由,后文不可能继续论述,因此,本题答案是B。
【信息源】翻译自英文期刊经济学人干细胞治疗
链接http://www.ecocn.org/article-3641-1.html
2016-国家-43.
【答案】C
【题型】概括类题
【作者】侯旭
【解析】文段首先论述的是制造商一直在研究可植入设备的供电方法,然后提到不可充电的锂电池是目前较为普遍的方法,它已经是比较“长寿”的了。7到10年就已经是“长寿”的了,可见目前可植入设备的供电能力并不强。最后一句是段落的重点句,解题的关键所在。“研究者认为,除非在生物电池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否则植入式设备始终无法真正永久、可靠地工作”,这句话就是在说,供电能力目前是可植入设备的瓶颈。因此,答案是C。
【信息源】中国科学报《人体将拥有超能力》
http://news.sciencenet.cn/dz/dzorder.aspx?reurl=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
2016-国家-44.
【答案】A
【题型】概括类题
【作者】侯旭
【解析】该文段首先由“以往关于网络提速与降价的讨论”,来引出了“宽带服务”的问题。接下来强调说“宽带建设具有基础设施的意义,”该句是文段的重点句,同替换,就是在说“宽带建设应该成为信息化社会的基石”。接下来从反面论证,没有一个好的宽带环境,信息化社会发展会如何。因此,本题答案是A
【信息源】光明网《总理都看不下去,网费阻挡社会信息化》
http://guancha.gmw.cn/2015-04/15/content_15377577.htm
2016-国家-45.
【答案】C
【题型】概括类题
【作者】侯旭
【信息来源】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4/22/c_127717864.htm
光明日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价值追求》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问题,说明由于“社会转型加剧”,政府没有必要处理过多的社会性事物。接下来解决问题,因为“这一局面的出现”,所以“政府只是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等必须由政府完成的事物,也就是从全能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这是段落的重点,就是在说政府职能要向服务型转变。两者结合,答案选C。接下来只是论述服务型政府的好处。
2016-国家-46.
【答案】A
【题型】概括类题
【作者】侯旭
【解析】文段说“经验的积累非常重要”,“没有经历过片场的摸爬滚打”,就是再说实践的重要性,因此“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答案是A
【信息来源】http://shizheng.xilu.com/20140630/1000150002465375.html
《<泰囧>之后徐峥首任监制国产电影新势力"接棒"言之过早》
2016-国家-47.
【答案】C
【题型】概括类题
【作者】侯旭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了“科学也会出错”这一观点,接下来说“主动插入这种观点”,会“故意混淆不同的认知方式”,这“极具误导性”,就是在说“科学会出错这种观点会混淆视听”,所以选C
【信息来源】http://www.changhai.org/articles/science/misc/philosophic_WMD.php
《科学哲学讨论中的 “大规模杀伤武器”》
2016-国家-48.
【答案】B
【题型】语句衔接题
【作者】侯旭
【解析】文段讲述了李鸿章是一个有功有过的复杂历史人物,所以对于他的定位,诸多史学著作“抓下放大,以偏概全,就事论事,隔靴搔痒,雾里看花”,就是在说对于李鸿章的评价,并不全面和精准,只肤于表面,这样其实很不公正和客观。所以答案是B,“有失公允之处颇多”
【信息来源】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12-10/23/c_123858378.htm
《书评:刀锋下的外交,刀刃上的舞者》
2016-国家-49.
【答案】D
【题型】语句衔接题
【作者】侯旭
【解析】画横线部分放在句首,后面又是冒号,所以要填一个对下文具有概括性的句子。文段冒号之后,首先说了气候变化的好处,接下来又论述了气候变化的坏处,“除了利好消息,气候变化也有不利影响”。虽然既有好处也有坏处,但从文段中看来,明显好处居多,所以D项最为准确,“气候变化给中国农业带来的影响以好处居多”,但是还是有一点“坏处”。A项说气候变暖“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悲观”,“不悲观”只强调了好处,没说“坏处”,概括性并不十分准确。
【信息来源】http://www.chinanews.com/sh/2014/06-11/6268829.shtml
《“超级厄尔尼诺”将频繁发生 高温提高事故发生率》
2016-国家-50.
【答案】B
【题型】概括类题
【作者】侯旭
【解析】文段首先说的是地方债务管理的问题,但是随后着重强调“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地方政府的信用评级问题”。接下来都是在论述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所以文段论述的主体就是“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据此选定答案B。
2016-国家-51.
【答案】C
【题型】语句排序
【作者】谷婷
【解析】首先判断首句,我们能够看到每句话几乎都是围绕“尘埃”来论述,而④句则是引出“尘埃”这个话题的句子,因此,④要做首句。②句和⑤句都有“流星雨”,因此,②句和⑤句要排在一起。综上,答案为C项。
2016-国家-52.
【答案】A
【题型】语句排序
【作者】谷婷
【解析】首先,⑤句的意思是我国海洋和海外利益亟需保护,③句是说航空母舰对于发展我国海上力量有重要意义。因此这两句的顺序应该是⑤③,②句是针对每个国家来说的,即航空母舰是国家的核心武器,而且是不可或缺的战略武器,也只有⑥句是从国家上几个国家进行举例说明,因此这两句的顺序应该是②⑥。综上,答案为A项。
【信息来源】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647
《南方周末》里的文章《3艘航母或是未来中国“标配”》
2015-国家-53.
【答案】D
【题型】语句排序
【作者】谷婷
【解析】首先,能够看到④句和⑤句都是讲的是个体的寿命由环境决定,并且,④句是对⑤句的解释,这两句的顺序应该是⑤④,分析到这里已经能得到正确答案D。
2016-国家-54.
【答案】A
【题型】概括类题目
【作者】谷婷
【解析】概括类题目找重点句和主体词,重点句是“战略威慑的实力,由常备军和后备力量两个部分组成,要确保这两支力量正常运转和发展,除了国民经济动员外,还需要一种无形的力量的支持。这正是在信息化战争中,新闻舆论战所承担的战略任务”,后面是对新闻舆论战对于战略威慑的重要意义的解释和说明。本文段的主体词是“战略威慑”和“新闻舆论战”,综上,答案为A项。
【信息来源】http://www.81.cn/jwgz/2015-06/12/content_6538323.htm
《中国军网》里的文章《失去话语权,枉谈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
2016-国家-55.
【答案】C
【题型】概括类题目
【作者】谷婷
【解析】根据“也许有一天,科幻小说不再思索和模拟技术的实际作用,而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叙事者的主题、人类宿命甚至宇宙命运之上,我们仍要感谢它们帮助我们幻想过未来世界”和最后一句话“难道人们真的不可能用更短的时间环游地球吗”,我们能够看出作者是希望科幻小说继续幻想未来的世界,以促进科技的发展和创新。因此,答案为C项。
2016-国家-56.
【答案】D
【题型】概括类题型
【作者】谷婷
【解析】概括类题目找重点句和主体词,重点句是“尽管如此,网络写作仍然不能与“人们写作”相提并论”。根据文段意思,“网络写作”所指的就是“平民化的网络写作”。综上,答案为D项。
【信息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dbe3e00101kl2u.html
《欧阳友权: 网络时代仍需倡导人民写作》
2016-国家-57.
【答案】B
【题型】概括类题型
【作者】谷婷
【解析】概括类题目找重点句,根据关联词“所以”能够判断出重点句是最后一句,即“所以,只有在文书数量足够多,研究足够丰富,积累足够厚重、交流足够频繁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建立“中国古文书学””,而根据上面描述的我国目前的状况,现在的条件只是文书数量足够多,研究足够丰富,积累足够厚重,但是缺乏交流。因此,答案为B项。
【信息来源】http://bbs.local.163.com/bbs/localshanxi/446230279.html
《网易论坛》里的《德风堂:中国古文书学研究和发展之路》
2016-国家-58.
【答案】A
【题型】细节类题目
【作者】谷婷
【解析】细节类题目要把选项和原文进行对照,无论对错,都要找到充分的根据。原文中说“关于陨石撞击的判别,国际科学界明确的三项冲击变质诊断性指标:矿物击变面状页理、矿物击变玻璃、击变矿物高压多形转变。”又根据“如能在地表环状地质构造中发现上述三项指标之一,即可确定该地区发生过陨石撞击事件”从这两句可以判断出A项正确。本文主要描述的是怎么判断环形坑和环形构造的形成与陨石撞击有关,而不是肯定的确定,因此,B项错误。C和D项属于无中生有,错误。
【信息来源】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09/11/226344.html?id=226344
《科学网》文章《我国首个陨石撞击坑被证实》
2016-国家-59.
【答案】B
【题型】概括类题目
【作者】谷婷
【解析】概括类题目找重点句和主体词,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文段是分式结构,找重点句不好找。本文举了两个例子,讲述俄罗斯科学家和德国科学家利用科学使处理垃圾的工艺提高到了更高的水平。主体词是“科技”和“垃圾处理”,综上,答案为B项。
【信息来源】http://roll.sohu.com/20140622/n401159574.shtml
《光明日报》文章《垃圾即资源》
2016-国家-60.
【答案】C
【题型】概括类题型
【作者】谷婷
【解析】选项中的行为必须要符合文段中讲述的“两种基本需求”,第一种是“即使现实与我们自身的预期不一致,我们也要改变外在的证据来使它符合我们内在的期望”第二种是我们需要对外在世界产生一种控制感。只有C项喜欢用“阴谋论”解释超越自己经验之外的事物符合两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