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试题答案

3773考试网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试题答案正文

2009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预测试卷及答案2

来源:fjzsksw.com 2009-9-22 10:01:56

 37.D[解析]紧急公文中的“特急”是指内容重要并特殊紧急,已临近规定的办结时限,需特别优先传递处理的公文。“急件”是指内容重要并紧急,需打破工作常规,优先传递处理的公文。可见正确答案应为D。

    38.C[解析]《行政处罚法》第49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当事人出具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不出具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缴纳罚款。”故C项为正确答案。

    39.A[解析]对政府官员,公民没有直接惩罚权、选举权和罢免权,所以“利剑”指的就是监督权。

    40.C[解析]我国《刑法》第23条第2款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故正确答案应为C。

    二、多项选择题

    1.AB[解析]保险公司是企业,企业以盈利为目的,故C错误。为保险营销员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具有直接性的特点是行政手段,排除D。选AB。

    2.AB[解析]《宪法》第4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

    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故AB正确。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因此CD属于言论方面的自由,故不选。

    3.CD[解析]《行政处罚法》第13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法规

    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

    尚未制定法律、法规的,前款规定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规定。”

    4.ABC[解析]甲的意思是将镀铜的项链作为金项链卖给乙,其意思表示不真实,是欺诈行为。《合同法》第54条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

    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因此该合同为可撤销的合同。须注意的是,以欺诈的形式订立的合同只有在损害国家利益的情况下才无效。

    5.ABCD[解析]略。

    6.ABD[解析]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资产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构成私分国有资产罪。

    7.AB[解析]不告不理,是指没有原告的起诉,法院就不能进行审判。不告不理原则是现代各国诉讼法所普遍确立或实际执行的一项重要审判原则。具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没有原告的起

    诉,法院不得启动审判程序,即原告的起诉是法院启动审判程序的先决条件;二是法院审判范围与原告起诉的范围相一致,法院不得对原告未提出诉讼请求的事项进行审判。A、B项正确。尽

    管我国审判活动中,法官主导或者法官职权主义存在,但不能以此否认我国实行不告不理原则。同样的,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也不能决定法官可以主动追究刑事责任的依据,而是须由

    当事人提起自诉或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这也是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的体现。我国三大诉讼法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不告不理的审判原则,但从其具体规定中可以看出有该原则的体现。C、D

    两项错误。

 8.ABCD[解析]略。

    9.ABC[解析]行政程序的主要制度包括:(1)行政听证制度;(2)行政回避制度;(3)审裁分离制度;(4)说明理由制度;(5)信息获取制度;(6)案卷制度。故正确答案为ABC。

    10.CD[解析]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的主体对自己实施的行为及其可能引起的危害结果的故意或者过失的心理状态。它包括犯罪的故意、犯罪的过失以及犯罪的目的和动机等。(1)犯罪

    的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2)犯罪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

    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危害社会的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3)犯罪的目的和动机,是指行为人通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故正确

    答案为CD。

    11.BC[解析]《产品质量法》第41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以下简称他人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生产者能够证明有下列情形之

    一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一)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二)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三)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本题中,

    玩具尚未投入流通,虽然它引起的是人身损害,但生产者仍可免责。选项A不选。第43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

    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属于产品的生产者的责任,产品的销售者赔偿的,产品的销售者有权向产品的生产者追偿。属于产品的销售者的责任,产品的生产者赔偿的,产品的生产者有权向产

    品的销售者追偿。”故盗窃者和销售商都应承担赔偿责任,选项B、C当选。保险公司对受害儿童的赔偿是基于生产者或销售者之间的保险合同,此题不存在这种合同,选项D排除。

    12.ACD[解析]这道题考查法与政治的关系,ACD科学地表达了两者的关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故B错误。

    13.BC[解析]《民法通则》第93条规定:“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有权要求受益人偿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费用。”

    《民通意见》第132条规定:“民法通则第93条规定的管理人或者服务人可以要求受益人偿付的必要费用,包括在管理或者服务活动中直接支出的费用,以及在该活动中受到的实际损失。”

    管理人的义务有:

    (1)适当管理的义务;

    (2)通知义务;

    (3)报告义务;

    (4)结算义务。

    14.ACD[解析]行政复议参加人是指具备法律赋予的资格参加行政复议活动并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当事人以及与当事人地位相近的人,包括申请人、被申请人、复议中的第三人。故正确答案为ACD。

    15.BD[解析] A、C属聘用合同的变更,B、D是无效聘用合同。

三、判断题

    1.×[解析]公文成文日期以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的签发日期为准。

    2.×[解析]各类犯罪的排列原则上是按照每类犯罪所侵犯的同类客体为基本标准,按照每类犯罪各自所侵犯的社会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为基本标准,按照每种犯罪所侵犯的直接客体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为基本标准。故该题是错误的。

    3.×[解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4.×[解析]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给予保障的一种社会安全制度。它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社会保障的内容,一般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要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故该题表述是错误的。

    5.√[解析]略。

    6.√[解析]略。

    7.×[解析]市场机制在解决全局性的、公益性的社会经济事务方面是无能为力的。因此政府经济职能之一便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逐步退出竞争性行业。故该题表述错误。

    8.√[解析]19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约翰·道尔顿,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色盲并最早开始研究色盲的。

    9.×[解析]自2006年6月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

    10.√[解析]略。

    四、阅读分析题

    (1)东汉初期,光武帝为巩固统治,注意整顿吏治,惩治贪官污吏,提倡节俭,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朝廷卖官鬻爵成风,拼命搜刮百姓,政治腐败,民怨沸腾,酿成了黄巾大起义,瓦解了东汉政权。

    (2)①新中国建立,共产党成为执政党,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政权不稳固,国民经济处于全面崩溃的状态;财政困难,投机商人兴风作浪,并行贿国家干部。②一些国家干部和工作人员在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下,犯下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的错误和罪行。因此,为了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必须开展“三反”运动。

    (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开展“三反”运动,惩处了违法犯罪的干部,教育了广大干部群众,挽救了犯错误的同志。

    (4)①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全体公民中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依法治国,健全民主监督机制。③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

    五、判断简答题

    1.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37条第2款规定:行政机关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7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2.正确。公共政策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个:

    第一,导向功能。公共政策通过正向提倡、激励的方式为有关法人、自然人指明行动方向,从而使政策对象朝决策者所希望的方向努力、以决策者期望的方式采取行动。

    第二,控制功能。公共政策通过规范、制约的方式对有关法人、自然人的行动进行控制,使之不采取决策者所不希望的行动。

    第三,分配功能。有些公共政策的制定或执行是对全社会所拥有的资源(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群体之间的配置进行调节。如收入分配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都涉及利益的分配。

    3.错误。

    (1)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关系并确立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2)我国的劳动合同必须遵守协商一致的原则,即劳动合同的订立要依照双方当事人的意愿,不能使用强加于人和欺诈等手段。但是双方协商一致的结果也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这是订立劳动合同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只有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合同,才是合法有效的。

    (3)原题观点,看到了签订合同是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结果,但忽略了合同的“不违法”这一重要原则,因而是片面的。

    4.正确。1996年5月中央办公厅发布的《条例》第四条、第五条指出:“公文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按照行文机关要求和公文处理规定进行的原则,做到准确、及时、安全、保密”。

    5.正确。任何社会或社会中的任何阶级,其道德建设核心总是同其道德的根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联系在一起,总是同为什么人服务联系在一起。

    4.公文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5.道德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人”的问题。

上一页  [1] [2] [3] [4] [5] [6] 

触屏版 电脑版
3773考试网 琼ICP备120034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