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背景:史来贺从1952年起担任河南新乡市刘庄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已50多年。他始终坚持不图名,不图利,带领村民发家致富。他从当干部的那天起,一直按照群众平均水平拿工分;1965年,他开始拿国家工资,当群众的平均收入比他低的时候,他把工资交给集体。改革开放以后,当群众的收人超过他的工资时,他仅拿自己的工资,不要补贴;当村里为村民盖了一批批新房时,他最后一个搬进新房。
辩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图名利的选择是不可取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这部法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国内外普遍反映,这是一部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磅定的法律,是一部最大限度保障两岸人民利益的“和平法”。
问题:怎样理解《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和平法”?
34.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1)“扩大就业”有何重要经济意义?(3分)
(2)请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提出你对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的建议。(4分)
35.材料一:2004年8月20日,温家宝总理在听取科技规划专题研究汇报会上强调,要增强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把我国科技搞上去。
材料二:邓小平同志生前十分注重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前不久,邓小平同志亲属按照他生前的遗愿,把邓小平同志生前的全部稿费捐赠出来,用于奖励青少年的科技创新。
(1)请从两个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一的理解。
(2)设立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有何重要意义?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36.国家主席胡锦涛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先进性和生命力,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先进性和生命力,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所蕴含的道理。
浙江省招聘中学政治教师考试样卷(答案)
单位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l.B 2.A 3.C 4.C 5. B 6. B 7.C 8. B 9. A 10.C 11. C
12.C 13.C 14.D 15. C 16. A 17.C 18.A 19.C 20.A二、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21.BC 22.BD 23.AB 24.D 25.BCD
26.ACD 27.ABC 28.BD 29 BC 30.BCD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1.(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权力由人民行使,但不是直接行使。(3分) (2)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是间接的,即通过选举人民代表,由人民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国家政权体系,依法行使各自职权。这就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的直接体现。(4分) (3)人民当家作主还体现在人民直接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民主权利,并通过基层组织等形式、直接管理社会事务。(3分)
32.(1)仅从名利的角度来衡量人们价值选择的正确与否是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表现,是错误的。(3分)(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史来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先集体,后个人,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就是坚持了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4分)(3)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史来资不图名,不图利,一心为集体,体现了他正确的人生价值观。(3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反分裂国家法》以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为宗旨,充分体现我们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主张。只有在和平统一的努力完全无效的情况下,我们才会采取非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4分)
②《反分裂国家法》是遏制“台独”的一部有效法律。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有利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利于维护台湾海峡地区的和平稳定,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有利与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4分)
34.(1)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或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有利于非公经济的发展),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4分)
(2)建议: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就业问题。
①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②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旅游业;
③发挥个体、私营经济在就业中的重要作用;
④加强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转变就业观念。(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