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人心是最大的法治,谈谈你的看法?
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继承和发展了人类社会的法治文明,在借鉴西方国家法治经验,根据本国国情、民情制定的治国、强国战略;也是长期以来国家凭借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对公平正义和人心的维护而形成的人心 “最大公约数”的体现,不是凭空而来,是有强大的民意基础(华图教育面试老师给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首先,体现了民意。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首次在中央全会上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公报》中说:“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依法治国坚持的有法可依,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我们国家法律的制定,政策的出台是充分结合民意、反映民情、国情,密切联系群众,深得群众拥护。
其次,具有法治信仰基础。有什么样的信仰,就有什么样的行动;我们国家始终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长期以来形成了较浓厚的法律意识,群众遇到纷争时并不是采取过激手段,而是通过上访、诉讼等法律、政策途径维权,这也是法治社会的重要标志。卢梭说:“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中”。国民如果没有法治信仰、缺乏法治精神,法治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法虽立而难行;换言之,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人心是法律的根基,法在某种意义上是对道德的量化,从来都活在人民的心中,依法治国“人心也是最大的法治”。
身为政府公务人员更要培育法治信仰、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树立法治意识,让法治在人民心中生根;要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急群众所急,解决好群众切身关切的利益问题,让每个公民都感受到法治的公平与正义,并使群众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