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辅导

3773考试网公务员考试面试辅导正文

2015国家公务员面试备考:别出心裁

来源:华图 2015-1-23 16:59:14

下面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例如有这样一道面试题:请谈谈你对“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理解?

  按照惯常的答法,很多人看到这道题会第一时间想到首先说明这句话的出处,然后再解释这句话基本含义,接着在联系自身及未来机关工作的实际谈自己将会如何去做,但是,熟不知,面试题与申论题的区别之一正是因为没有了给定资料的束缚,可以天马行空放开手脚,答的更灵活,甚至不必拘泥与形式。在考场上就有这么一位考生选择了灵活的答题方法,她没按照常规方法来回答该题,而是跟考官讲了讲由这句话她联想到的三个事例。分别是刘禹锡的《陋室铭》;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以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当然不是泛泛之谈,而是较深入的谈了其中深刻的内涵。

  在这位考生提到的这三个人物及诗词文章中,前两个同学应该不会觉得奇怪,因为就其内涵来看都与淡泊明志息息相关,但是后一个给人的直观感觉应该属于一篇写景散文,用在这里是否恰当?这就设计到对手边材料的对角度利用问题。《荷塘月色》从其行文表面来看确实是一篇写景的散文,但是事实上该考生跟考官谈到的不是文章本身,而是文章的写作背景,该文的写作背景是朱自清做为一名无党派人士,在写作该文之前的一段时间内被国共两党同时看中,都对他表示了求才若渴之心,但当时的情况时两党处于对立之势,所以必定得做出二选其一的决定,很明显如果选择了国民党则意味着拥有了荣华富贵,对于这一点我们不应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批判;另一方面如果选择了共产党则意味着选择了正义,同时意味着选择了清贫。当时朱自清很长一段时间苦于做选择,正是在这样一个晚上,他来到荷塘边散步,突然间选择就坚定了下来,顿感豁然开朗,由此写出了这篇经典散文。并且巧妙之处在于该考生讲完了这个写作背景之后并没有明确的说出朱自清究竟选择了国民党还是共产党,留下了一定的思考空间,更是一种对考官智商的尊重,因为不难想出,他的选择当然是共产党,否则文章不可能出现在共和国的语文教材里,作为考生的她也不会在这么重要的场合讲这个故事。而这个故事正是淡泊明志的最好例证。

 

触屏版 电脑版
3773考试网 琼ICP备120034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