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福建提倡公务员学习闽南语
来源:导报 2008-10-26 11:04:08
导报讯 (记者 詹文)专家说,闽南方言环境的修复很重要。因此,厦门在普及普通话的前提下,要提倡青少年讲闽南语,提倡公务员学闽南语。
近日,《厦门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规划》经市政府同意,正式发布。
2007年6月9日,文化部批准在福建省厦门、漳州、泉州3市设立我国第一个文化生态保护区———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厦门实验区的建设规划被提上议事日程,专家反复修改、审定后,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
保护区建设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8—2010年、第二阶段2011—2015年、第三阶段2016—2020年,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期一致。第一阶段建设目标,要启动观音山—五缘湾、鼓浪屿、集美学村3个闽南文化传承展示区、14个保护试点和一批传习中心的建设。
依托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厦门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资料信息中心。厦门要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媒体等手段对保护对象进行全面、真实、系统的记录、整理,建立档案,形成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数据库。
此外,有关部门将建立厦门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网站,扩大闽南文化在现代传媒条件下的影响。
每个区都有一个民俗节日
厦门将恢复传统民俗节日,复苏民俗环境。重点推动“一区一节”活动,也就是每个区至少都有一个民俗文化节,利用民间节日和民间信仰恢复文化生态,打造一批影响较大的对台文化交流合作平台。
思明区为郑成功文化节,湖里区为福德文化节,海沧区为保生慈济文化节,翔安区为池王爷信仰或香山文化庙会,集美区为端午文化节和凤山祖庙民俗文化庙会,同安区为孔子文化节 (朱子文化节)和北辰山文化庙会。
将闽南语教育列入选修课程
闽南方言环境的修复很重要。在普及普通话的前提下,厦门要提倡青少年讲闽南语,推进闽南文化进学校工作,将闽南语教育列入学校选修课程。在市教师进修学院设立相关师资培训,在各类学校开展闽南民歌、童谣等的吟诵、演讲比赛。同时,提倡公务员学习闽南语,并在广播、电视中增加闽南方言节目。
设3个闽南文化传承展示区
厦门将在文化遗产密集或项目突出并且保护传承较好、有一定的基础设施、群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较强、自然环境良好的地区建立活态展示区。
观音山-五缘湾闽南文化传承展示区,利用现有观音山片区传统建筑一条街和五缘湾片区现有展示中心,和旅游市场建设开发结合,以前店后厂、传承人工作室的形式集中展示闽南地区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鼓浪屿郑成功文化、建筑艺术博览和中秋博饼民俗展示区,依托鼓浪屿传统建筑和历史文化底蕴,以郑成功历史遗迹保护为重点,形成郑成功文化系列展示。
集美学村嘉庚建筑、闽南教育和端午民俗展示区,依托集美学村嘉庚建筑,集中展示浓厚学村文化及闽南地区教育传统。
14个保护试点纳入城镇规划
试点建设,即在文化遗产密集的所在地建立生态保护试点,重点保护与全面保护结合,并纳入城镇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厦门确定了14个试点单位,每个试点都确定责任人。
思明区:梧村街道厦门史迹与闽南讲古保护试点。湖里区:高殿街道宗族文化与民俗保护试点、塘边社区仙岳山福德文化保护试点。集美区:灌口镇凤山祖庙庙会习俗与口传文学保护试点。海沧区:青礁保生大帝文化保护试点、新村红砖大厝传统民居与五祖拳保护试点。同安区:五显镇北辰山庙会与王审知信俗保护试点、莲花镇小坪村褒歌习俗保护试点、造水村民间阵头游艺保护试点。翔安区:马巷镇池王爷信俗与民间游艺保护试点、香山—吕塘村古民居与民间戏曲保护试点、后村村送王船民俗与民间艺术保护试点、金柄村拍胸舞与民间艺术保护试点、大嶝岛闽南传统建筑保护试点。
建市、区两级传习中心
厦门将以现有26个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基础,建立市、区两级传习中心。
市级传习中心依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建以国家、省、市级传承人为主的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表演团。依托厦门市南乐团、厦门市歌仔戏剧团、厦门市金莲升高甲剧团、厦门艺术学校、厦门市文化馆分别建立南音、歌仔戏、高甲戏、闽南皮影戏、厦门珠绣手工技艺、答嘴鼓传习中心。
思明区建设厦门方言讲古、中秋博饼、松筠堂药酒配制工艺、厦港民习俗、厦门漆线雕技艺传习中心。湖里区建设送王船、厦门漆线雕技艺传习中心。集美区建设歌仔说唱、闽南童谣、答嘴鼓、嘉庚瓦制作工艺传习中心。海沧区建设保生大帝信仰、蜈蚣阁、新五祖拳、厦门青草药、送王船习俗传习中心。同安区建设南音、歌仔戏、车鼓弄、莲花褒歌、厦金宋江阵、送王船习俗传习中心。翔安区建设拍胸舞、高甲戏、南音、歌仔戏、厦金风狮爷信仰、池王爷习俗、春仔花习俗传习中心。
触屏版 电脑版
3773考试网 琼ICP备120034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