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共享发展成果
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力争新增城镇就业6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万人。加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鼓励面向城乡基层、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加大对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完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见习制度,鼓励高校毕业生继续深造。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对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单位提高社会保险补助标准。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维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制定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出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再连续两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推行全省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基金的作用。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逐步解决关闭破产和困难企业职工医保问题。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重视老龄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廉租住房3.5万套,其中租赁补贴1万套,发展经济租赁房,推进棚户区、危旧房改造。
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完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努力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办学条件差距。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稳步推进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后的高考改革方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实训基地和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调整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加大高层次、紧缺型人才培养力度。开展早期教育,重视学前教育和终身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和老年教育,发展社区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适当提高补偿标准。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加快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用两年时间使全省乡镇卫生院基本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和基本诊疗设备装备标准。实施一批医院改造建设项目,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发展。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行动。加强人口和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治理性别比偏高问题,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弘扬“三平”精神。实施文化精品战略,打造有竞争力的文化品牌。举办第四届“福建艺术节”。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快发展出版发行等十大文化产业,培育文化产业园区和重点骨干企业,建设一批文化强市强县。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推进泰宁、冠豸山、泉州“海丝”申报世界遗产和白水洋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工作。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新建改建一批图书馆和剧院,完善城乡文化基础设施。深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文化下乡等惠农文化工程,健全社区、乡村文化服务网络,继续做好体育场馆、博物馆、纪念馆向社会开放工作。重视档案工作,开展全省第二轮地方志修编。积极推动全民健身,发展老年体育,全面备战第十一届全运会,积极筹办2010年全国特奥会和第十四届省运会,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持续办好惠民实事。今年继续集中财力,解决关系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教育方面,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宿舍建设工程,对城乡低保家庭高中学生提供助学金,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把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卫生方面,继续实施“光明行动”;实施农村卫生百千万工程,改造建设300所乡镇卫生院,选派千名医生帮扶基层卫生院,培训万名乡村医生;实施妇幼和老年卫生健康计划,推动社区医生进家庭,建设儿童医疗救治体系,对城乡低保妇女每两年进行一次免费专项体检。文化建设方面,实施乡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加快群众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社会保障方面,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程;加快实施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建设;加强社会福利设施建设,继续实施百所农村敬老院新建改扩建工程,建设18个县级社会福利中心;提高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资金标准;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继续对全省农村住房进行保险,森林火灾保险扩大到全省,水稻种植保险扩大到25个粮食主产县(市),渔船保险扩大到全省沿海县(市),降低渔工责任保险费率。强农惠农方面,继续实施造福工程和农村沼气建设工程;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及流域治理,继续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实施农村路网拓展工程、全省水库和海堤除险加固工程;提高村主干补贴补助标准,对村计生协会会长、妇代会主任、团支部书记发放津贴。和谐平安方面,巩固深化平安创建活动;继续帮助驻闽部队建设生产生活项目;加强食品放心工程建设。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今年影响稳定的因素会更多、更复杂,维护稳定任务更加艰巨。要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依法有序开展城乡基层自治组织换届选举,创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企业、和谐校园、和谐家庭。继续推进“平安福建”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城乡社区警务工作机制,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行政问责,深入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整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震设防能力,健全应急处置、灾害救助、恢复重建等防灾减灾措施。畅通信访渠道,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加大信访督查督办力度,解决好征地拆迁过程中群众的合理诉求,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加强法律服务和援助。落实优抚政策,妥善安置转业、退伍军人,支持驻闽部队和武警部队训练和后勤保障,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和海防、人防工作,提高双拥共建水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