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考

3773考试网2016高考安徽高考正文

2010年合肥一模语文试卷点评解读

来源:fjzsksw.com 2010-2-5 14:26:47

昨天(2月4日),合肥市高三年级“一模”考试结束了首日四个科目的考试,全市共7000余名学生参加了统测,其余学生在各自学校参加考试。作为今年第一次大规模模考,难易程度如何?知识侧重点体现在哪些方面?新安晚报邀请了合肥一中以及合肥一六八中学的几位老师,让他们对四科目的题目进行了点评。

  语文

  体现热点与地方特色

  点评教师:合肥一中谢长雷

  2010年合肥“一模”语文试卷是在高考《考试说明》尚未出台的背景下出炉的,卷面形式与去年安徽高考试卷基本一致,重在检验广大考生第一轮复习的状况。

  从试卷选材来看,首先是关注社会热点。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摘编了《“一切始于世博会”》一文,考生要注意加强平时对“社会热点”的认识积累。其次是彰显地方特色。第15、16、17题三题选支中有诸多的安徽元素,最典型的要数古文阅读《包公祠记》和古诗鉴赏《秋日怀九华旧居》,前者是关于安徽杰出的历史人物——包拯,后者涉及安徽著名的景物——九华山,其作者杜荀鹤也是安徽池州人。古文重在考查实词与虚词的积累。古诗则重在让考生艺术地品味作者所流露出的弃官归隐九华的心情和身在异地的恋乡之苦。

  从命题精神来看,首先强调人文性。文学类文本阅读节选的是毕飞宇的《地球上的王家庄》,这是2002年最佳短篇小说,精神上有点类似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需要考生有较强的社会觉解和人物觉解;特别是“神经病”这个形象,让我们感受到文明与进步的引领者们所要承受的难以想象的痛苦与艰辛;另外,“探究题”重在“意蕴”的挖掘,分值增加到9分。作文明显带有“新材料作文”的性质,文化感极强。 “木槿花”给我们的联想或感悟空间很大:既可以是“朝开暮落”的瞬息之美;也可以是“风露凄凄秋景繁,可怜荣落在朝昏”的红颜易老、韶光易逝;还可能是“暮落不悲容艳好,旭日依旧无穷花”的乐观旷达,等等。要注意以“材料”为精神依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

  命题精神还注意到了工具性。第15题是“识记”字形,注重在具体语境中考查,设题点“孕育”“吊足”“传颂”(与“传诵”的意义有别,是辨别的难点)“青睐”都是常见易写错词。第19题图文题,考查的是表达的“简明、得体、连贯”能力,难度在B空,要对图和文仔细观察分析才能够准确填写。

  总之,这是一份综合性较强的试卷,命题科学严谨,考查全面深入,对考生总结反思第一轮复习状况,进一步找准薄弱点,增强下一轮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会有较大帮助。

触屏版 电脑版
3773考试网 琼ICP备120034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