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时值第一轮复习收尾,“一模”总体没有给考生“下马威”。15日晚间记者采访得知,有一些学校已经开始了评卷工作,老师们结合学生的失分点和试卷特点分析说,在知识点掌握扎实的前提下,对有效信息的提取、逆向思维和扩展思维的能力、细心审题和计算成为制胜的关键因素。
关于难度: 只有数学还算容易
“要说容易嘛,恐怕只有数学,生物挺不好做的,感觉题目都是拐弯的。”六中南区考点,记者碰见了几位男生,大家感觉挺一致。
文科考生比较担心的数学没有设置太多障碍,下午的政治和历史反而让他们犯难。“开卷考都未必能写出来。”十中考点走出的小魏有点郁闷,“乍一看都挺熟悉,可做起来不知道如何理清思路。”
老师的分析印证了考生的感受,大家可要注意了,你难我也难——
七中的数学老师杨靖说:“总体偏易,也没有特别有新意的题目,考得很基础。”
七中物理教研组的老师说:“注重基础,以常规题目为主, 但没有典型的送分题,在基础知识上有拔高,中等难度。”
七中生物老师陈强说:“从阅卷看,得分不高,试卷中等偏难。主要是因为对基础知识考查方式不常见,对考生语言表述要求高。”
十中的历史老师张晓静说:“必修三本书,第一本为主,但大题基本是一本书一道题。试卷的信息量很大,出题角度新颖,加大考生做卷难度。”
七中政治老师刘岩说:“有的题目设计比较灵活,一眼看去好像都能写,但要全面抓住知识点有一定的难度。”
关于热点: “天宫一号”三度现身
天宫一号恐怕是文理“通吃”的,不论你学啥,总要知道点它的原理、幕后。这不,15日的“一模”它三度现身。
“和神舟八号对接,从力学知识出发,考了轨道变化的问题。”这是物理。
“从辩证法角度分析‘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的原因而不是意义。”这是政治的一道题。
“从天宫一号切入,列举1956年—2011年航天大事,分析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特点。”这是历史考题。
虽然事件大家都熟知,但想要用此来回答各门学科的问题,恐怕还要有点扩展思维能力。
新信号: 不让逆向思维挡道
信号一:训练逆向思维
“这次理科数学第九题、文科数学第七题,就是一道逆向思维题。原来传统的考法都是求值数,告诉考生方程式;这次则是告知最大最小值,要求考生在已知范围中逆向求解。”杨靖说,这种方式在平时训练中并不多见。
同时,杨老师还提醒考生,数学中特别要注意数形结合的试题,而此种方法可以化难为简:“有一道求函数有零点的充要条件,给出函数的解析式,求导比较麻烦,但如果数形结合就比较容易。”
信号二: 不同的切入点和解法
老师们也提醒考生,平时做题,一定要多想想除此解法外,这个知识点还可以怎么问?怎么作答?因为相同的知识点,切入角度不一样,就有可能让考生觉得陌生、是难题。
“生物的选择题11题,考的是猫的毛色的性状判定, 一般是从性状和基因型的关系分析,而这次从染色体的转录功能切入。”陈强说,虽然这是个基础知识题,但从该校改卷情况看,有很多同学做错。
信号三:理科生要加强文字表述
“很多同学在语言表述上吃亏,看答题知道学生应该会答,但表述不准确,过于简练,把该说的省略了都不能得分。”陈强很是心痛,“这与理科生平时只知道做题,大量的试卷让他们来不及雕琢,能省能简的一律从简。”陈强说,做题过多反而有负面效果,一定要精做。“生物类似文科,填空题以及后面的答题都需要文字表述,表述得不完整、不到位,即便学生知道答案也不能得分。”这也是造成很多同学自我感觉不错,但得分不高的原因。
信号四: 要会提取有用信息
“学生说开卷都未必考得好,主要因为试卷的信息量大。”张晓静老师提醒,这要引起注意,“试卷中有很多文字、表格、图片以及各种图形,考生要会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现代社会信息纷杂,这种能力不妨从学生时代培养。“这也是将来考试的大方向,不仅知识点要掌握灵活,阅读和理解能力也要跟上。”苏卫兵 吴菊文
本报记者 张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