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省高招办昨日公布高招五大骗术,提醒考生及其家长注意。
谎称有“内部指标”
骗术:骗子通常把自己装扮成某高校的招生负责人或招生办工作人员,或吹嘘自己与高校领导有“特殊关系”,可“打通关系”弄到高校招生的内部指标。
提醒:所有正规录取的院校及招生计划,均公布在《福建省2008年招生计划本》中。所有录取均须按网上录取程序进行,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
混淆不同类型招生
骗术:骗子故意混淆高考招生与其他学历教育招生的区别,将不够分数线的考生骗到一些院校的远程网络教育班等。考生报到后才知上当了。
提醒:考生要详细查看高校的招生章程,上面注明了校址(有无分校)、层次(本科、高职或专科)、办学类型(如普通或成人高校、公办或民办高校或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等重要信息。
打“特长生”幌子
骗术:一些不法分子用“自主招生”、“特长生”可以加分为诱饵,声称可通过关系将考生以自主招生的名义“办进”高校。
提醒:对特殊类型招生,考生可通过省高招办或相关高校招生网查询。未经公示的考生不具备相关加分资格。自主招生不是自由招生,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一是高考前通过学校组织的测试,二是经学校测试合格后还要参加高考,高考成绩必须达到学校要求。
“交钱可上军校”
骗术:一些骗子假冒军官,号称有地方指标,欺骗考生和家长。有的犯罪团伙甚至利用高科技手段伪造印章和部队证件,办假军校,从中牟利。这些骗子甚至在提前批次录取结束后,还声称可以“交钱上军校”。
提醒:军校招生没有计划外名额,也不会委托中介或个人招生。军校招生都在提前批次录取,不存在补录。如果提前批次录取结束后,还有人或机构以军校名义招生,一定是虚假骗局。
“花钱就能保证录取”
骗术:考生成绩没达到高校录取分数线。骗子利用考生及家长急于上学的心理,谎称只要交几万元钱,就能“保证”被录取。在各高校录取工作开始后,还有一些骗子冒充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
提醒:分数不够,“花钱就能上大学”不可信。骗子“承诺”录取的多是高校的成人教育学院或网络教育学院。考生如遇到有人打电话说先汇款再寄录取通知书时,要通过正规渠道查询自己的录取信息(可通过当地省、市高招办查询,也可通过报考院校了解),以免上当受骗。
□曝光台
瞧瞧这些高招骗局
高招录取刚开始,省高招办昨日就公布了三起高招录取诈骗案例:1.有人假冒省高招办林主任前往河北省招生;2.有人声称广东省高招办主任目前正在福州进行招生活动;3.有人假冒省教育厅某处长的名义,说可通过教育部搞到所谓的招生计划。经求证,上述行为纯属高招诈骗行为。
□新政速递
今年高招录取有四条禁令
N本报记者 叶琦
本报讯 省高招办昨日称,今年高招录取工作有“四条高压线”:1.严禁高校向学生和家长索取与录取挂钩的费用;2.严禁招生人员违规操作、徇私舞弊。3.严禁高校私自突破招生计划、利用调整录取计划的借口进行“点招”录取。4.严禁未经招办审核的、游离于体制外的录取,即禁止任何高校绕过教育主管部门私自招生;禁止高校在招生过程中混淆学历和非学历等概念,欺骗学生入学;禁止高校委托在校师生、社会机构代表高校招生;禁止军事院校招自费生和委培生。
省高招办提醒,任何通过违规录取的新生,将不予电子注册,学生入学也不能获得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