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工程加盟海都助学
武平县希望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借助本报,向全省市民广发“圆梦行动”倡议书
N本报记者苏燕梅陈燕燕包华实习生苏伟斌占勇梅温静本报讯
海都助学直通车到达武平的当天下午,就收到武平县希望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希望办)送来的“圆梦行动”倡议书。希望办的负责人刘女士说,她们想和本报一起,帮助武平的贫困学生圆大学梦。
刘女士告诉记者,每年高考后,他们就走进学校对贫困学生进行摸底调查,收集贫困学生的档案。之后,他们要亲自到学生家里,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武平县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有上千人,而真正能得到救助的只不过六七百人,还有不少学生需要帮助。
武平县交通不发达,主要以农业为主。不少贫困学生的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全家的收入一年只不过5000多元,只够一家人填饱肚子。每年大学学费相当于这些学子全家全年的收入。正如倡议书上写的,“他们有的遭受父母遗弃成为孤儿,有的家庭破碎、重病重残,有的因为天灾或人祸债台高筑……他们的学习成绩顶呱呱,可上大学对他们来说一直只是一个梦,不是因为他们不刻苦,而是现实始终无法照亮前面的路……”为了帮助这些贫困学子,希望办的工作人员一方面进企业劝捐,另一方面向社会各界发出倡议书,让大家伸出援助之手。幸运的是,县里也很重视贫困学生的上学问题。这两年来,在县领导号召下,全县干群、社会各界开展“捐赠一日薪金、资助困难学生”活动,帮助不少孩子上了学。
上个月,“圆梦行动”已正式启动。知道本报的助学直通车能帮助贫困学生,刘女士就迫不及待地将收集来的一叠贫困学生的档案交给了本报记者,“这些孩子不仅学习好,而且能吃苦,你们尽量帮帮他们吧。”“请您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人生的关键时刻,作出您的善举,让无助的孩子鼓起勇气,用自己的拼搏争得改变命运的机会!请您伸出热情之手,为贫困学生捐助一份学费,共同用爱心点燃孩子纯真的希望,让寒门骄子穿越贫困与不幸,让每一位贫困学子梦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