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高考一完,成绩出来了,还有填报志愿这事让考生和家长牵挂万分。怎样才能把志愿填报好,考生和家长都十分希望有个权威的声音来帮自己安心。昨日,时值福建省高招办主任林其天在厦门应邀做了一场辅导会。早报采访了林其天,整理出对考生、家长最有用的信息,希望能助一臂之力。
怎样才能填报好志愿,牵动着学生、家长、高校和社会的心。图为27日考生和家长在本报社举办的志愿填报咨询会上咨询。
□早报记者郭桂花
去年今年分数不可比
形势:今年我省计划招生159612人,基本上本科、高职高专对半开,其中本科比去年增加了2200人。具体形势为:理工类,本一批12800多人,比去年增加30多人;本二批32500多人,比去年增加2200多人;本三批8099人,比去年少400多人;文史类,本一批2680多人,比去年少10多人;本二批14500多人,比去年增加150多人;本三批5300多人,比去年增加180多人。
林其天:考生如果在全省相应的位次,理论上都能考上。但有两个问题需引起关注:一是去年分数跟今年的分数是不可比的,因为难度系数调低了,去年的难度系数是0.57,今年的难度系数是0.6;二是分数线公布后,上线的考生并不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都能上该批次,从理论上讲,会有一定比例的考生会落下来(上线考生比招生计划高一定比例),因此要有心理准备。
录取结果每天动态公布
形势:今年不设置院校间调剂,但同一所学校专业调剂还是存在的。历年来还是有出现志愿卡填错卡号、院校和专业的考生,这是不可更改的。
林其天:考生一定要认真填写,对自己负责。
省高招办网站会公布每天的录取动态结果,考生可以上去查询。
建议考生同一学校专业服从调剂要填,因高校按名额人数投档,不分专业。往年高校退档回来的原因一般都是“专业分数低、不愿服从调剂”。因此,除非实在不想换专业,否则考生一定要慎重选择“服从调剂”。
查查近三年相应位次去向
形势:即使是知分、知位、知线填报志愿,也还有这样一个盲点,那就是考生知道自己的分数、位次,但谁也不知道有多少考生填报某一个学校,只有等志愿填完了、成为客观事实了才知道,这都有可能导致一些高分扎堆现象的出现。
林其天:不要过于一味关心分数,但一定要关注位次,最便捷的使用工具就是“学信卡”,因此考生一定要查清楚位次,然后跟去年位次比。因为往年所有录取的考生信息情况都在信息库里,因此“学信卡”甚至比很多专家都管用。
例如考生可以在网站输入位次,根据位次后查出相应位次的人近三年的去向,然后可用排除法,挑出自己满意的学校;可以针对学校,例如厦门大学,查出其在福建省招生的位次,查出前三年该校录取的最高分、最低分,然后对照自己的分数;对于一些已经挑好专业、不考虑学校的学生,例如则可以输入“分数专业”查询,看看前三年这个分数的学生,都去了哪些学校。
投档是按院校不按专业,即使考生只上了专科线也可报考本一,如果本一未满即可补录、降分录取。
今年比去年高约20分
形势:志愿填报能否有所冒险?
林其天:冒险与否,由个人自主决定,谁都无法代替。选择高校还是应该全面考虑,高校间存在着区域气候等差异,考生应该考虑身体是否能适应。一旦不能适应而造成转学、退学都将给自己带来很大遗憾。
不要把太多的希望寄托在后面,尤其是今年本三批划线会比较低,要特别认真对待第一志愿。今年各批次录取控制线普遍高于去年,差距大约略高20分。比如,今年理工类本科一批561分,去年则542分。文史类本科一批574分,去年则555分。
报考专业时,查一查该专业所学的主要课程、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下决心后考虑清楚,是冒风险,一味报考喜欢的学校;还是求稳报考。
冒险的后路则是建议填报参考志愿选个低一档次的志愿。
增补志愿机会难说
形势:增补志愿没有再分第一志愿和参考志愿,只可以填3个,不分先后次序,得到招生办去填。
林其天:从经验上讲,提前批、本一批从增补志愿招的很少;本二批也不会太多;今年本三线比较低,到底有多少机会也难说。因此,不要把希望都寄托在增补志愿上,第一次志愿一定要慎重填好。
入学通知书要注意查收,如果时间差不多了还没有收到,应主动跟高校联系,以防出现意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