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来,学院从发展历史的积淀中凝练提升办学育人的优良传统,从办学育人的丰富实践中培植、固化、传承建院发展的基本精神,归纳为“一训、二歌、三风、四种精神、五个传统”。一训即校训——责任、理想、使命、辉煌。二歌即校歌——《军歌嘹亮向太阳》和毕业生之歌——《我心中的歌》。三风即校风——团结、奋进、求实、创新;教风——育人为本、立德为先;学风——以红岩精神铸魂励志、以实战标准勤学苦练。四种精神即不屈不挠、奔腾不息、勇往直前的黄河精神;排除干扰,一切为了学员、为了学员一切的人梯精神;一颗红心永向党,爱国奉献的红岩精神;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为灾区人民的抗震精神。五个传统即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传统、红岩精神育人建校的传统、尊师重教厚待人才的传统、姓军为战服务部队的传统、发挥优势奉献社会的传统。
|
礼堂 |
学院主要为全军培养基建营房、油料、后勤信息、仓储四大类涉及建筑与土木、信息与自动化、石油化工、机械电气、环境工程、仓储物流、管理科学等专业的中高级指挥、技术与管理人才,同时承担后勤理论、技术与装备研究和外训任务。
学院拥有军、工、管、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军用供油工程、军事后勤学与军事装备学、军事土木工程、军事环境科学与工程、军事信息科学与技术等5大学科群。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4个军队和省部级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7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现有教授、副教授318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院士后备人选3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名,博士生导师32名,硕士生导师129名。我院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学院拥有国家救灾应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0个国家、军队和省部级研发中心、5个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军队和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24项。研
以入驻现代化的新校区为标志,学院迎来了继往开来、科学发展的新时期。我们决心在中央军委和总部的坚强领导下,牢记责任,坚定理想,为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不懈追求;忠诚使命,铸就辉煌,为创建高水平一流军事名校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