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下午,三峡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冯世斌做客本报 “大学入学热线”,为即将开始大学学习的新生们解惑答疑。短短一个小时内,十多位大学新生打来电话,就入学贷款、转专业等问题进行了咨询,冯世斌都一一做了解答。
记者将问题进行整理,以供大学新生及时参考。
问题一:
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有何不同?
冯世斌介绍大学阶段的学习与中学阶段的学习相比有很多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不同。高等学校是按专业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基本上要独立从事专业性工作或研究活动,从基础课到专业课的教学要求各不相同。
其次是学习内容和教学环节不同。高等学校除了基础课的内容本身更加接近科学实际外,工程技术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等在内容上更加复杂,在教学环节上除了课堂讲授外,还有课堂讨论、科学实验、课程设计、实习与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多种教学活动,要求学生的学习更加广泛,学习方式也更加灵活。
最后是学习进程安排不同。高等学校的教学进程则要复杂得多,以一个学期来看,不一定每周都上课,也不一定上同样的课,一个学期的不同周次,甚至是单双周,都可能上不同的课程。有时一连几周专门从事各种实习、实验、设计或劳动、军训等活动。从每一天来看,也不是每一天或每一节都有课。自习或自主安排的时间较多。
上述这些特点,要求大学生必须早日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应大学学习特点的学习方法。
问题二:
大学入学后能否转专业,该怎么操作呢?
冯世斌回答道,现在很多大学允许学生在入学后的半年内转专业,但是这有很多限制。根据各高校的不同情况,考生进入大学后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可重新选择专业。一是高校有关实验班面向新生选拔学生;二是按大类招生的院系,在二三年级时选择专业方向;三是新生完成一年或两年学业后,允许一次或两次转专业。
其实转专业有种种限制。首先是院系限制。转系要得到双方院系许可,一般转入的院系还会组织测试。不是所有院系都接受转系申请。一般而言,在本系内转专业,或者转入冷门专业要相对容易一些。而一些比较热门的院系,如经管、计算机、心理等,对转入学生的成绩要求很高,名额也特别少。除非学生特别优秀,否则想转到这些热门院系,几乎不可能。
其次是名额限制。各高校规定的转系名额,一般在全年级总人数的10-20%,有的更低。但入学后有一半左右的大学生会觉得自己的专业有问题。与其入校后“曲线救国”转专业,不如在填报志愿时就选择一个理想的专业。
再次是成绩限制。不同高校对申请转专业的学生成绩要求不一样,像同济大学要求成绩排名在班级一半以前,而北邮则要求排名在前10%,且名额不得顺延。这就是说,要想获得转专业的机会,首先得把本专业的课程学好。
问题三:
贫困大学生在入学的时候可以适用哪些资助政策?
冯世斌回答,在对待贫困生入学的问题上,国家每年都在加大力度,绝对不让一个大学生因为经济问题而辍学,总的资助类别概括起来就是五个字“奖、助、勤、贷、免”,具体就是奖学金、助学金、提供勤工助学岗位、银行信贷以及免除学费。
冯世斌介绍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全国平均每人每年2000元,具体标准在每人每年1000-3000元之间确定,分为2-3档,每年9月30日前,学生向学校提出申请。此外每个大学都还自己设有助学金。
国家级奖学金包括有国家励志奖学金,每人每年5000元。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困难学生,每年9月30日前,学生向学校提出申请。国家奖学金,每人每年8000元。由中央政府出资奖励特别优秀学生,各高校于每学年开学初启动评审工作。此外,每所大学都还拥有一些政府、企业、名人设立的奖学金,学校每学期会根据成绩和申请,来进行审核。
助学贷款目前有两种,一是国家助学贷款,每人每年最高6000元,全日制公办高校在校本专科生均可申请。二是生源地助学贷款,每学年贷款金额最高6000元,贷款期限原则上按全日制本专科学制加10年确定,最长不超过14年。
在勤工助学上,目前几乎所有高校都有专门负责勤工助学活动的机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参加勤工助学活动,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换取报酬,解决学习费用。
而免除学费则是对于极少数特殊大学生设立的。
冯世斌还介绍,全国所有大学还针对贫困大学生开辟了入学 “绿色通道”,让贫困大学新生先入学,再考虑学费问题。不过与之相应,想要获得这些资助,大学生要提供相关证明,这个证明一般由住地居委会、派出所出具。
问题四:
对于从没住过校的学生,如何处理在校人际关系?
这个问题是很多大学新生遇到的问题,冯世斌介绍,大学四年所结识的朋友可能会是一辈子的朋友,所以与同学和室友相处融洽是很关键的问题。
冯世斌介绍,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人际联系,各高校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增加大学生发展现实中的人际关系的机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了解,使他们在一起学习、工作、劳动、娱乐中建立正常健康的人际关系。多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与现实中的人正常交往。
在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遇到困难时,应该在第一时间得到心理专家的帮助。因此,建立健全校园心理咨询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就三峡大学目前来说,建立了一整套心理咨询体系,学校设有心理咨询中心,每个院系也有心理委员,可以及时地给大学生做心理疏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咨询体系可通过对大一新生进行心理测试和心理辅导,建立完整的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开展班级结对活动、优秀大学生现身说法等手段使新生能够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人际交往模式。
此外,大学里还有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对待他们的民族宗教和生活习惯要尊重,比如不要在回族同学面前食用猪肉、喝酒等。今年三峡大学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招收了100多名学生,其中有30多名维吾尔族学生,这在三峡大学建校历史上还是首次,对此三峡大学做好了充分准备让所有大学生相处融洽。

图为三峡大学冯世斌正在接热线。 记者郑联学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