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早上8时许,东莞中学高考考场,考生轻松上阵开心赴考。(记者 郑志波 摄)
东莞时间网讯 纵观今年广东高考语文命题,与往年相比,其难度相对持平,让人倍感踏实。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卷试题共六大题,24小题,其中选择题32分,非选择题118分,满分150分。试题的板块结构、题型设计、考点考查和能力要求等方面与2012年广东卷基本保持一致。
亮点频出难度降低
卓越教育汪雅蕙老师认为,虽然语文试题在板块结构上保持稳定,但稳定中亦有新颖,个别题型设计、考点考查出现变化。
例如第7题替换了原先的人物评价题,继续2011年的断句题,但一改其面貌,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既考查了文言断句,又减小了解题的难度,更利于老师阅卷。考生们还是比较欣慰的。
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王春雷表示,语言运用两题都考查了学生的“概括与表达”能力,这是广东试卷语言运用题的特色。第22题为表格分析题。广东省首次考表格分析题是在2009年,但当年得分情况并不乐观,有近13万的考生为0分。虽然同为表格分析,今年的题目相对于2009年难度有所降低,2013广州二模等模拟卷也有涉及,需要考生快速分析以作答,解答过这些题的同学,考场上应该是轻车熟路。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用了科学小品文,一反2010年以来的人物传记与访谈的文本,与2009年科普文《绝妙的错误》遥相呼应。虽然文本在体裁上发生了变化,但题型设计上依然是以对学生信息整合以及思考探究为目标,相对2012年《寂寞中出学问》和2011年《梁宗岱先生》来说难度基本相当。
注重考查文本解读能力
此次试题虽然难度相对合理,但考生要拿到满意的分数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造成这些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今年高考对考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23题为给寓言故事续写对话。形式与2012年为摄影展写前沿,2011和2010年为节目写衔接语相仿,但难度有所增加,更像是一篇小阅读。考生需要先理解寓言的寓意,才能写出“磨心”的话,同时还要了解寓言的写作手法,写出来的话语要能够概括一类现象,而不仅是对这件事进行分析,更是对考生理解与归纳中心的阅读能力的考查。这无疑给考生带来较大的难度。
社会
王春雷表示,今年的作文题目很好,符合我们课程标准:“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审题难度大大降低,学生皆有话可说,加上今年我们对材料作文的训练加大了,学生不会像去年那样发懵。
试题开放,切入角度多,适合思维发散,可深可浅,但缺乏人生经历、社会关注的考生难以写出人文情怀,也就容易拉开得分差距。卓越教育汪雅蕙老师认为,有些同学可能会脱离材料,单纯地呼吁社会需要慈善事业,批评社会“伪慈善”的行径,但不涉及对慈善行为的思考;有些同学可能不愿意花时间阅读与理解材料,只抓其中一点,或“谈骨气”,或“谈感恩”,或“接受”,从而偏离题意;也会有同学不敢从材料引申出话题或标题,害怕因超越材料而偏离题意,就事论事,单纯地停留在对富人以及三家的行为上进行评价,从而无法达到深刻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