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综-历史】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教授、历史评卷组副组长 陈文海
考生文言文基础较为薄弱
从试题命制角度看,今年的历史试题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覆盖面较广,但侧重点鲜明。从总体框架上说,试题基本涵盖了高中历史必修课程的全部内容,各部分分值基本符合《考试说明》的规定和要求。从考查时段的分布来看,中国古代史(12分)和世界古代中世纪史(4分)所占比重相对较小,世界近现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是考查的重点。
第二,注重时空上的大跨度和大视野。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两道主观题的命制上。第一道主观题:在时间上,该题考查范围从公元13世纪一直贯穿到20世纪。在空间上,该题涵盖了欧亚非三洲。另外,由于该题涉及到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扩张等内容,因此,其考查的空间范围可以说已经遍及全球。第二道主观题:从时间上看,该题考查范围从19世纪晚期一直贯穿到20世纪70、80年代。从空间上看,该题虽然讲的是中国人对洋务运动的看法,但其内容不仅涉及西洋,而且涉及东方的日本。因此,从这两道主观题来看,中国史和世界史之间的传统分野被进一步弱化,总体史观得到进一步发扬。第三,梯度合理,具有较强的区分度。
从试卷评阅情况来看,大多数考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比较全面,对历史发展线索的掌握比较系统,对中外历史的纵横联系也有较好的领会。当然,从考生答题情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学生以及中学历史老师们的注意。例如,审题不够细致:对于材料题,有些考生对材料本身没有细致阅读和梳理,便直接“凭感觉”进行答题,导致严重失分。又如,层次不够清晰:有些材料题在设计上体现着层层递进的命题思路,但是,有些考生未能通盘考虑答题层次,从而出现只论一点、不及其余的毛病。
再如,文言文基础较为薄弱:有些试题涉及文言文材料,有些考生对此感到茫然无措,这反映出他们在语文特别是文言文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另外,有个别考生未能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答题,造成答题位置的连环出错,从而失去一些分值。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加注意和训练,一定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