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所以空虚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
我们之所以空虚,是因为知识不够充实。一个绚烂多彩的思想,总基于知识的积淀,一套理论的出现,那是思维凝练后的结晶。我们不敢苟同一个知识贫乏的人能创造什么绝世的论述和发明。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读的书太少。人不是神,不是一生下来就是智慧的化身,必须通过后天的不懈努力。但是图书阅读率依旧持续走低,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这都是借口。一个爱读书的人无论多忙、多累都会挤出时间来读书,提升自己的境界,净化自己的灵魂,那是对空虚的一种补养,不至于满嘴“空虚”而得到的不是完美的治疗,依旧很无奈,很无聊。
阅读书籍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但空荡荡的大脑的充实需要你真的行动起来。可以理解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使一个群体中的人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但它的作用不可小视。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是一个人一生追求的目标,那是高层次的人生。李白虽在官场失利,但它云游名山大川,丰富自己,在强大的精神支撑下,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诗作。我们不苛求永垂青史,只求无悔于今世,不让那空空的皮囊,白白浪费有限的资源。
一个国家的图书阅读率的高低,是权衡这个国家的物质基础及国民素质的高低的砝码。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你如果感到空虚、无助又无奈,就让图书带给你那份安静与充实,在多姿多彩的精神世界遨游,放飞自己的所有忧愁,逐步提升你的内涵,做一个充实而不空虚的人。
一本好书就像一个绿色的氧吧,让你的大脑尽情地呼吸,不断地滋养,从而尽快地成长、成熟。
书是我们一生的伴侣,我们之所以不再幼稚,不再愚昧,不再空虚,那是书带给了我们很多、很多……
只要你读书。
评析
千古文章意为先。古人云:“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之不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意思是说,在立意上不可马虎,须反复斟酌,避免平庸。这篇文章的立意比较独特。它不正面论述读书的好处,而是从不读书的通病“我们之所以空虚”入手,紧扣所给的材料,批驳错误的观点,揭示“患者”的病因,指出治疗的方法:“一本好书就像一个绿色的氧吧,让你的大脑尽情地呼吸,不断地滋养,从而尽快地成长、成熟……”
触屏版 电脑版
3773考试网 琼ICP备120034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