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

3773考试网2016高考高考满分作文正文

2006年高考优秀作文(江苏)--人与路(8)

来源:fjedu.com整理 2006-11-29

推荐辞---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

  经请示,在高考分数揭晓之后,本阅卷点发布十余篇优秀作文。因为,这是全社会的知识资源,有助于今后的高中作文教学,同时,它们也代表了我省应届高中学生作文的最高水平,可与其它省中语界交流、切磋。

  今年江苏高考作文是命题作文--《人与路》。这是值得庆贺的,终于打破了连续7年的“话题作文”固定模式,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以“人与路”为题,广大考生均有话可说。优秀的考生会充分发挥,写出精彩;中等水平的考生可以正常施展,尽力攀上更高的层次;平时水平不高的考生,也可以有一个稳当的平台,真实地展示自我。既拉开了差距,又皆大欢喜。

  此题有三段“启发语”:“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还有人说……”前两段,聚焦于“创新”,符合当今社会的取向;第三段,让考生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去抒写自家之言。

  “好题”出“好文”。今天推荐的十余篇优秀作文,便是49万多篇临场作文中的佼佼者。它们给我们的启示是:X要关心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弄潮儿,这是作文之本,写作之源,创新之桨;X要独立思考,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努力换一个角度审视人生、审视万物,这是作文立意、写作构思的关键,否则,就不可能“机智”,不可能“生长”;X写记叙文,要注意“故事”,注重“人物”,要有生动鲜活的描写,特别要强调“细节描写”,使文章富于生活气息,富于青年学子的蓬勃朝气;X写议论文,要确立有个人见解的中心论点,并在中心论点的统领下,层层深入,环环紧扣,把道理说深、说透、说活;X要加强文字表述的基本功训练,在明白、通顺、完整的基础上,写出“亮点”来,写出“精彩”来。当然,今年高考作文也暴露了高中作文教学中的不少问题。借此,提出如下呼吁:要在现有机制下尽力拓宽高中学生的生活面,让他们更多地接触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要引导学生写现实,写自己,不要动不动就“回到古代”,动不动就“复述经典”;要加强“记叙文”写作训练,不要沉述于说“大话”、说“空话”,说“公理”、“常理”、“大道理”的“议论文”,须知“记叙文”写作是语文学习的根本,“记叙文”写好了一辈子受用;要进一步强化写作基本功训练,字、词、句、篇章结构等等,必须从小学和初中抓起,高中毕业时应当画好完整的“句号”,不留后遗症。

                     让我们共同努力。

                     让我们期待明年。

人与路

  我是人吗?我不是,我是人形的鸟。我走路吗?我不走,因为我会飞翔。

  本来我想以“零分”结束最后的考试,可是想飞的我看到这个题目心动了。所以,这作文不能空着,我要放弃倒数“状元”的“耻誉”了。

  人要走多长的路才可称之为人?这是个棘手的问题,哪个哲人能够回答?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这话听得厌了;“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这话说得怪了。我说,人的路,没有起点,没有终点,没有曲线或直线,我们脚下踩的是土壤是水泥是柏油是地板,或是一具具被同伴们掩埋的同伴的尸体。

  有人说:人活着干嘛,找出路?活在这个世界上,去吃去喝,去学习去工作,去出人头地,去生去死,去演绎生命,去……

  有人说:活着,不代表存在;感情,同虚幻的梦一样;真理,是谎言的叛徒;世界,一个供人们游戏的场所;人,一种会思考和说话的生物;路,看不见,摸不着……

  谁说得对?我眼前只想到高考,高考,我放弃,因为它荒唐,我用我的哲学结束这人与路的作文:

  题,好烂好烂
 
  大学,好远好远

  我的心,好乱好乱

  我的世界,好烦好烦

  今天走的路,好难好难

  往后我的生活,好办好办

  完成最后的考试,好惨好惨

  爸爸妈妈和老师,我不是混蛋!

   (改卷老师,给我零分无所谓。)

  时间早着呢,接着写。我还是人形的鸟儿。我想变人。所以,今天试着做第一次飞行。我好害怕。我害怕翅膀张不开。管它三七二十一,我飞,想飞就飞,飞得荣耀,飞得漂亮,飞出人样儿。飞出这试卷,飞出这考场,飞出那“耻誉”,飞出那些“有人说……”!

  栽了,栽了,我要栽了,我的羽毛飞离了我的身体,我的翅膀动不了了,身体也变重了,我要栽了……

  栽进大海了吗?栽进峡谷里了?难道栽到了“路上”?天啊,我栽进了……里,这太可怕了。

  好了,明天试我的第二次飞行。

  [简评]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另类作文”,比不上前面的规范的优秀作文,但有教学研究价值。推荐它,似乎需要一点“勇气”。匆匆一瞥,这位考生委实有些“玩世不恭”,竟敢在庄严的考场上写这种文字!细细揣摩,他有自己的“苦心”,他要用近乎“荒诞”、“后现代”的笔墨,来探究一个相当要紧的人生课题——“人要走多长的路才可称之为人?”是的,“从猿到人”是一条十分漫长的道路。“石猴”孙悟空想变“人”,变来变去还是夹着一条猴尾巴。“石兄”贾宝玉在“树倒猢狲散”的封建末世,想直立为人,也不太成功,最后只好“悬崖撒手”,“归彼大荒”。当今如何呢?此文提出了几种“有人说……”,足见“变人”的历程还在“进行时”之中!没有那么多不知“耻”的“人”,就不会倡导全民族向“荣誉”进军!所以,我们认为此文的立意还是稳当的,可取的,它明确提出了要“飞得漂亮”,要摒弃“耻誉”。由于作者写作时“跳荡”不已,故在发表时由我们加了一点“连缀词”,使它的思路更清晰一些。当然,就广大考生而言,这不是“效法”的榜样,因为这是高考作文中的一条“险路”,弄不好真会“栽”了。

 

触屏版 电脑版
3773考试网 琼ICP备120034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