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福建省高考理科状元陈默获得各方面奖励68万元,其中50万元被陈默捐给了南安一所中学。(8月6日《海峡都市报》)
陈默之所以将奖金转捐,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有着良好的道德意识,另一方面,却是因为担心拿了巨奖后会引起更多人的关心和议论,甚至出现不少非议。说白了,就是奖金数额实在太大了,陈默“实在不敢自己一个人使用”。
对高考状元进行奖励几乎已成了一种惯例,奖励也不能说没有一点必要。但是,奖金数额竟然令接受奖励的状元都觉得太高,以至于“实在不敢自己一个人使用”了,这自然说明了一些问题。
首先表明了高考状元承受了太多的压力。状元的名头已经令陈默不堪重负,接受采访、参加座谈活动、亲朋好友的祝贺和咨询……这次又接受了这么高额的奖金。貌似风光无限的各种活动和各种评议,实际上已经成为了状元的沉重负担甚至压力。
其次,重奖高考状元已经超过了一个度。给予陈默重奖的基金会表示:“对全省高考状元,再多的奖励都不为过”,目的是给周围学生树立榜样。可是,重奖高考状元的同时也把状元给极端褒扬化了,“榜样”站在了可望而不可及的云端,其示范力量也大大打上了折扣。
毕竟,奖励适当才是对人才最大的尊重,重金奖励以至于令状元自己都感到惶恐不安的时候,奖励者难道不该反思一下自己的重奖行为吗?(作者系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