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提醒:省招办严格执行国家和省下达的招生计划,任何个人说自己手中有招生计划和名额都是不可能的。
伎俩五:以 “自主招生”为幌子行骗。一些骗子利用自主招生政策,误导家长,声称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数线,花上数万元即可搞定。
防范提醒:经教育部或湖北省招委批准可以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已对社会公布,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要参加高考,要达到规定的分数线,并经过省招办统一办理录取手续。
伎俩六:凭借“定向招生”诈骗。一些骗子利用国家定向招生政策,欺骗考生和家长,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公开叫价,收取所谓“定向费”,以诈取家长钱财。
防范提醒:除少数部委属高校(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面向特殊行业的定向就业招生计划外,我省不安排、不接收定向就业招生计划。在湖北省的定向招生计划与其他招生计划一样,由省招办集中统一投档录取。
伎俩七:利用所谓“预科生”进行诓骗。国家规定不允许超计划、无计划招生,根本没有所谓的“预科生”,以“预科生”名义进校后不能办理录取手续,不能取得学籍,近几年少数高校独立学院(分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游离于招生体制之外,承诺“先上车后买票”,“专科进本科出”。一些不法分子借机而动,四处搜罗生源,向违规招生高校推介,向家长收取巨额好处费、信息费。
防范提醒:除了省级招办,没有其他任何机构或个人可以办理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手续。按教育部规定,湖北省考生只有经过湖北省招办办理正式录取手续,才能取得普通高校学籍,毕业时才能获得普通高校的学历文凭证书。
伎俩八:利用录取信息欺骗。每年招生期间,有些骗子住在招生现场附近的宾馆,利用家长和考生提供的报名号或准考证,冒充考生家长或亲戚,在招生录取现场咨询点查询考生投档轨迹,钻家长和考生信息不灵的空子,本属于正常投档和录取,却向考生家长报功:是由于他找了朋友,花钱疏通关系,考生才被投档或录取,并借机向家长收取钱财。
防范提醒:考生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身份证号和报名号告诉别人。在录取过程中,所有考生都可以通过湖北招生信息网和当地县(市、区)招办查询自己的录取结果,只有湖北招生信息网和县(市、区)招办的录取结果是由省招办提供的。
特别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在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中,没有任何人可以“用钱买分数”;除了国家和省规定的照顾政策,没有任何人在高校招生中享有特权;除了省级招办,没有其他任何机构可以进行普通高校招生,不要轻信招生诈骗分子的花言巧语,以免上当受骗。
129.考生在报考军校时如何防止上当受骗?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上军校、当军官”的美好愿望,伪造军队招生公文、公章,蒙骗广大考生和家长,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考生和家长如何识假防骗,应牢牢把握以下三点:一是必须从正当渠道了解军校在当地的招生信息。军校招生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计划由教育部和总政治部联合下达,通过各省高招办向社会公布,一经下达,未经教育部、总政治部批准,不得调整。所以军校招生既无内部指标之说,也不存在计划外扩招的可能。广大考生和家长千万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以免上当受骗。二是报考军校无须缴纳任何高额费用。军校在招生录取过程中不会向考生和家长收取任何费用,但凡须缴纳高额费用才能上军校的必定是骗局。收取高额费用正是不法分子诈骗的主要目的,发现此类情况请广大考生和家长及时向当地公安部门举报。三是不要轻易相信个人出具的任何材料。军队文件是不允许任何个人携带和保存的,军校录取通知书按规定必须通过邮局寄达考生,相关存档材料应由有关部门保存。如若个人拿出有关材料或军队高级机关文件,象“录取函、特招入伍批准书” 、“军事院校定向委托招生”等,极有可能是骗子取信考生和家长的障眼法、小伎俩,要慎重。
130.如何确认录取通知书真伪?
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期间,其他非普通高等教育形式也在组织生源,如自学助考班、成人高校考前辅导班、网络学院、国际合作办学等,也给考生发放录取通知书,有些考生可能会收到多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湖北招生信息网是省招办发布考生录取信息的唯一网站,考生登陆湖北招生信息网或到县市区招办查询自己的录取信息,如查询的信息与录取通知书一致(包括录取学校名称、专业和层次),就是经过省招办办理了正式录取手续,否则,就不是普通高校正式录取后的通知书。
根据教育部规定,省招办对每位录取考生要打印录取新生信息确认表,表上加盖省招办录取专用章,随新生录取名册一并寄发高校,高校根据省招办核准备案的录取新生名册填写考生录取通知书,将通知书和录取新生信息确认表一起寄给录取考生。录取新生信息确认表便于考生识别录取通知书,遏制少数高校在体制外招生和不法中介招生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