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大院校新生已陆续入学。因为教育部稳定
今年陕西民办高校的招生形势好得出人意料,令诸多民办高校也始料不及。然而在计划内招生火爆的背后,部分知名院校的计划外招生情况却不那么尽如人意,而且“第一志愿”被录取者弃学的现象也引发了民办院校对“求学不诚信”的质疑———
■万人高校 生源
我省民办高校的在校生总规模、万人以上学校数、本科院校数、学校占地面积、馆藏图书量等五个方面均居全国第一。全国25所本科民办高校中,我省占1/5,且每所高校在校生人数都在万人以上。据了解,今年我省这5所高校的招生情况均好于往年,计划内招录的生源质量尤其令人欣喜。
新学年伊始,西安翻译学院迎来5000余计划内新生、4000余计划外新生,一片橄榄绿的军训场面可谓壮观。院长丁祖诒用“形势喜人”4个字来形容今年的招生情况。他说,西译在谢绝三校生、五高生、复读生的基础上,计划内、计划外新生人数再次突破万人,且生源含金量高。计划内均为第一志愿考生,录取分数普遍较高,计划外有96%~97%为线上生。以江苏、陕西为例,西译在江苏的高职录取最低分为555分,在陕西第一志愿报考率高达217%。
民办高校整体品牌
■被录取者 弃学现象依然存在
尽管今年各民办院校的生源质量明显提升,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件令人头疼又无措的“求学不诚信”现象。已经开学了,部分已被录取的考生,包括“第一志愿”被录取的学生却不来报到。各院校负责人一致认为,一旦被录取又不报到,是对招生指标的浪费,也是对其他想学而又未被录取的考生的不公平,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应的约束或惩罚办法。
西安外事学院院长黄藤说,今年全国报考外事学院的人数超过4万人,学院的录取指标只有5千人左右。一方面招生指标卡得过死,另一方面现有的招生制度不够灵活,影响了招生的质量和进程。而且尽管报的人多录的人少,但仍有录取了的学生不来报到的。9月份学院仍面临着补录问题,而真正想入学的考生等不到补录,因此这给方方面面都带来了很多麻烦。“这种现象每年都有,今年招生情况特别好,所以对第一志愿报考者,我们在录取时都打电话进行确认”,西京学院院长任万钧谈及此事一脸惋惜。他说,在招录时的电话沟通中,确实有部分考生和家长表示“考虑不周”,明确说“不上”。尽管工作这么扎实,今年仍有近10%的人不报到。欧亚学院今年6月开通了全国高校首条400报考咨询专线,尽管说得多问得细,可已录未报到的仍有10%左右。
今年8月,我省去年被录取未报到的蓝田考生邵龙,被省招办以“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为由退档,拒绝录取。据了解,我省今年的高考招生工作实施办法中规定:已经被高等学校录取却无故不按期报到的学生,将视为自行放弃入学资格。对于甘肃省今年高考出台的“录取不报到记入诚信档案”的规定,我省民办高校普遍表示赞赏。西京学院院长任万钧认为,“诚信档案”的建立对考生、学院和社会三方都有利。
另据了解,由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引导和扶持,国内外、省内外各大院校对生源的激烈争夺,以及部分院校今年实行的对宣传费用的大面积缩减,我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