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皮质醇测定(不要求)
四、 尿17-羟皮质类固醇(17-OH)测定(不要求)
五、 尿17-酮类固醇(17-KS)测定(不要求)
第十章 免疫学检查
第一节 免疫血清学检查
一、抗链球菌溶血素"O"异常的临床意义
二、类风湿因子异常的临床意义
三、肥达反应(不要求)
四、斑疹伤寒血清反应(外裴-反应)(不要求)
五、布氏杆菌凝集试验(不要求)
六、冷凝集素试验(不要求)
七、嗜异性凝集反应(不要求)
八、梅素血清学检查(不要求)
九、军团菌病血清学检查(不要求)
十、艾滋病血清学异常的临床意义
第二节 免疫功能检查
一、 免疫球蛋白异常的临床意义
二、 补体测定
(一) 总补体活性异常的临床意义
(二) C3异常的临床意义
附:其他免疫功能检查
一、C-反应蛋白异常的临床意义
二、吞噬细胞功能异常的临床意义
三、抗核抗体异常的临床意义
四、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的临床意义
五、血清甲胎蛋白异常的临床意义
六、癌胚抗原异常的临床意义
第五篇 X线检查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X线的产生、性质及特征
一、 X线的产生
二、 X线的性质及特征
第二节 X线诊断的应用原理
一、 自然对比
二、 人工对比
第三节 X线检查方法
一、 普通检查
(一) 透视
(二) 摄片
二、 特殊检查
(一) 体层摄影
(二) 荧光缩影
三、 造影检查
(一) 造影剂
(二) 造影方法
(三) 造影检查注意事项
第四节 X线诊断的原则和步骤
一、 X线诊断的原则
二、 X线诊断的步骤
第二章 呼吸系统X线表现
一、 胸廓X线表现
二、 纵隔X线表现
三、 膈X线表现
四、 肺X线表现
五、 胸膜X线表现
第三节 胸部疾病基本X线表现
一、 慢性支气管炎X线表现
二、 支气管扩张X线表现
三、 大叶性肺炎X线表现
四、 支气管肺炎X线表现
五、 支原体肺炎X线表现
六、 肺脓肿X线表现
七、 肺结核X线表现
八、 肺肿瘤X线表现
九、 纵隔肿瘤X线表现
第三章 循环系统X线检查
第一节 心脏大血管正常X线表现
第二节 心脏大血管病变基本X线表现
一、 心脏增大X线表现
(一) 左心室增大X线表现
(二) 右心室增大X线表现
(三) 左心房增大X线表现
(四) 右心房增大X线表现
(五) 心脏增大后其形态变化及分型
二、 心脏大血管的异常搏动
三、 心脏血循环障碍所引起的肺血管变化
(一)肺淤血X线表现
(二)肺充血X线表现
(三)肺水肿X线表现
(四)肺血减少X线表现
(五)肺动脉高压X线表现
四、主动脉的伸长与扩张
第四章 消化系统X检查
第一节 正常消化道X线表现
一、 食管X线表现
二、 胃X线表现
三、 十二指肠X线表现
四、 小肠X线表现
五、 结肠X线表现
第二节 消化道常见疾病X线表现
一、 食管癌X线表现
二、 食管静脉曲张X线表现
三、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X线表现
四、 胃癌X线表现
五、 肠结核X线表现
六、 结肠癌X线表现
七、 肠梗阻X线表现
八、 消化道穿孔X线表现
九、 肠套叠X线表现
第三节 胆道系统疾病X线诊断
一、 检查方法X线表现
(一) 平片检查X线表现
(二) 造影检查X线表现
二、 胆道系统正常X线表现
三、 胆道系统常见疾病X线表现
(一) 胆囊炎X线表现
(二) 胆石症X线表现
第五章 泌尿系统X线检查方法
第一节 泌尿系统X线检查方法
一、 腹部平片
二、 造影检查
第二节 泌尿系统正常X线表现
一、 平片
二、 造影所见
第三节 泌尿系统常见疾病X线表现
一、 结核X线表现
二、 结石X线表现
三、 肿瘤X线表现
第六章 骨与关节X线检查
第一节 骨与关节正常X线表现
一、 长骨X线表现
二、 四肢关节X线表现
三、 脊柱X线表现
第二节 常见骨关节疾病的X线表现
一、 骨折X线表现
二、 关节脱位X线表现
三、 骨与关节的化脓性感染X线表现
四、 骨与关节结核X线表现
五、 类风湿性关节炎X线表现
六、 退行性骨关节病X线表现
七、 骨肿瘤X线表现
第七章 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不要求)
第一节 颅脑的CT检查
一、 颅脑各横断面的正常CT影像
二、 脑出血CT影像
三、 缺血性脑梗塞CT影像
四、 蛛网膜下腔出血CT影像
五、 脑肿瘤CT影像
六、 颅脑外伤CT影像
第二节 其他部位的CT检查
附:介入放射学
第六篇:心电图检查
第一章 心电图基本知识、心电图概念
第一节 心电产生的原理
第二节 心脏传导系统及心肌电生理特征
一、 心脏传导系统组成
二、 心肌电生理特征
第三节 心电图导联
一、 导联概念、常用导联
二、 导联轴
第四节 心电向量与心电图波形产生的原理
一、 心电图各波的形成及其命名
二、 心电向量概念
三、 心电向量与心电图的关系
第五节 心电轴
一、 心电轴概念、测定方法
二、 心电轴异常的临床意义
第二章 正常心电图
第一节 心电图测量方法
第二节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和各波段异常的临床意义
第三节 小儿心电图的特点
第三章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心房与心室肥大
一、 心房肥大心电图表现
二、 心室肥大心电图表现
第二节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概念、分类
一、 激动起源异常
(一) 窦性心律失常概念、心电图表现
(二) 过早搏动概念、心电图表现
(三) 阵发性心动过速概念、心电图表现
(四) 扑动与颤动概念、心电图表现
二、 激动传导异常
(一) 房室传导阻滞概念、心电图表现
(二) 房室束支传导阻滞概念、心电图表现
(三) 预激综合征概念、心电图表现
三、 诊断心律失常的顺序和注意事项
第三节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一、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表现
二、 心电图负荷试验概念、适应证、方法、判断标准
第四节 心肌梗塞
一、 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改变
二、 心肌梗塞心电图的演变与分期
三、 心肌梗塞部位的判断
四、 心肌梗塞的不典型心电图表现
第五节 其他几种情况的心电图表现(不要求)
一、 心包炎
二、 洋地黄类药物
三、 低血钾和高血钾
第六节 阅读和分析心电图的步骤及方法
第七节 其他常用的心电学检查(不要求)
一、 动态心电图
二、 窦房结电图、希氏束电图
三、 经食管心房调博
第七篇 超声检查
第一章 超声检查基础
第一节 超声的基本知识
一、 定义
二、 超声波的物理特性
第二节 超声诊断原理
一、 超声诊断仪
二、 人体组织的声学特性
三、 超声诊断的类型
第三节 超声检查的主要用途
第二章 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不要求)
第一节 超声心动图
一、 M型超声心动图
二、 二维超声心动图
三、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四、 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
第二节 腹部超声
一、 肝超声影像
二、 胆道系统影像
三、 胰腺影像
四、 脾影像
五、 泌尿系统影像
第三节 妇产科超声检查
一、 正常盆腔声像图
二、 妇科
三、 产科
四、 宫内节育器影像
第四节 其他超声检查
一、 颅脑影像
二、 眼影像
三、 甲状腺影像
四、 介入性超声
第八篇 其他检查(不要求)
第一节 心音图
一、 心音
二、 杂音
第二节 心向量图
一、 正常心向量图
二、 心向量图的临床应用
第三节 心机械图
一、 基本图形和测量指标
二、 心机械图的临床应用
第四节 心室晚电位
一、 检测方法
二、 判定标准
三、 用途
第五节 肺功能
一、 肺容积测定
二、 肺通气量测定
三、 弥散功能测定
四、 小气道功能测定
第六节 阻抗血流图
一、 阻抗血流图的生产机制
二、 仪器
三、 应用范围
四、 临床应用
第七节 脑电图
一、 检查技术
二、 脑电图的成分
三、 正常脑电图
四、 异常脑电图
五、 脑电图的临床应用
第八节 放射性核素检查
一、 脏器功能检查
(一) 甲状腺吸131碘率测定
(二) 邻131碘-马尿酸钠肾图
二、 器官显影
(一) 甲状腺扫描
(二) 肝扫描
(三) 其他器官的扫描
三、 放射免疫分析检查
第九节 磁共振成像
第十节 纤维内镜检查
纤维胃、十二指肠镜
纤维结肠镜
纤维支气管镜
第九篇 病历及诊断方法
第一章 病历
一、病历的重要意义
二、编写病历的基本要求
三、病历的格式与内容
(一)门诊病历
(二)住院病历
普通病历、入院志(住院志)、病程记录、会诊记录、转科记录、出院记录、死亡记录。
(三)再次住院病历
(四)病历管理
第二章 诊断的步骤及思维方法
第一节 诊断的步骤及思维方法
1.调查研究,搜集资料
2.分析综合,提出诊断
3.反复实践,验证诊断
第二节 诊断原则、方法及诊断内容
一、 诊断原则
二、 诊断方法
1. 直接诊断法
2. 除外诊断法
3. 鉴别诊断法
4. 治疗诊断法
三、 诊断的内容
1. 病因诊断
2. 病理形态诊断
3. 病理生理诊断
4. 并发症、伴发病诊断
第四节 老年病的临床特点
第十篇 内科常用诊疗技术
一、 胸腔穿刺术方法、适应证、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 腹腔穿刺术方法、适应证、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 腰椎穿刺术方法、适应证、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 骨髓穿刺术方法、适应证、步骤和注意事项
五、 食管及胃底气囊压迫术(三腔双气囊管)方法、适应证、步骤和注意事项
六、 十二指肠引流术(不要求)
七、 乙状结肠镜检查(不要求)
八、 周围静脉压测定(不要求)
九、 静脉切开术(不要求)
十、 心肺脑复苏术方法、步骤、药物
注:考试内容以考纲规定的内容为准,原则上不指定考试教材版本,参考教材为:
《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 主编 邢贵庆 2010年06月 第3版
《生理学》 主编 彭波 李茂松 2011年11月 第2版
《诊断学基础》 主编 李焕章 2011年06月 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