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干线高考专家组
海淀语文高三考试,试图通过四次大考,将高考大纲中的内容作系统的复习考查,所以,每一次的试卷分析,对于考生了解考试题型、考查范围和查漏补缺都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部分,语文基础知识五道题,考查常用汉字的注音(主要考查声母、韵母、声调的误读)、汉字识记(主要考查同音字误用)、近义词在语境中的使用、成语的使用和辨析病句。其中近义词与2006高考题相似,都选择了一个长句作为语境,而不是分别选择三四个单句;而且增加了一组实词。这无疑加大了考查的范围和难度。要求考生不但要区分近义词的区别、还要注意上下句的衔接。要求考生关注生活中的常用语的读音和写法,对常用成语准确掌握其含义。
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与2006年高考题如出一辙,从文本的选择(均出自《晏子春秋》),到虚词的考查特点(选择枝均来自文本,不涉及所学课文的常用句子),再到省略句的考查(都涉及了以往不曾涉及的关联词),都具有明显的2006年高考题的印记。体现了命题人对高考题的深度把握,同时也对考生复习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但是,由于文本选自先秦散文,所以对于文言基础较弱的同学来说,做到读懂文本,顺利答题,是有一定难度的。
最后一部分是写作,这是一篇以“和”为题的命题作文,与前两年《说“安”》和《北京的符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仍然采用了有限制又相对开放的原则,要求考生理解文字中的三条限制语,同时又提示了不同的选材领域,既让学生有话可说,又不能漫无边际的随意写。很好的体现了北京命题的特色和一贯风格。
整份试卷,难度适中,既能考查出学生的能力,能考查出学生前一段复习中的漏洞,又具有对下一阶段复习的指导作用,值得师生们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