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基础测试 -、选择题 1. 有关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胶体都是均匀、透明的液体 B . 胶体溶液的电泳现象,证明胶体带有电荷 C . 胶体产生丁达尔现象是由胶粒的大小决定 D . 胶粒能通过半透膜,所以可用渗析法提纯胶体 2. 胶体的本质特征是 • 丁达尔现象 • 微粒带电 • 微粒直径为 10 - 9 ~ 10 - 7 m • 布朗运动 3. 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胶体外观不均匀 B . 胶粒不能通过滤纸 C . 胶粒做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 D . 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4 .既能透过半透膜又能透过滤纸的是 A.. 氯化铁溶液 B 淀粉溶液 C 酒精溶液 D 氢氧化铁胶体 5 .下列不属于胶体的是 A. 硅酸在水里形成的透明液体 B. 氧化钴 (Co 2 O 3 ) 分散在普通玻璃里形成的蓝色玻璃 C. 0.01 mol / L KI 溶液中滴入几滴 0.01 mol/L AgNO 3 溶液,振荡后形成的浅黄色液体 D. 将 0.1 g 蔗糖加到 10mL 蒸馏水中,振荡后形成的无色液体 6. 下列物质能透过半透膜的是①蔗糖溶液②肥皂水③淀粉溶液④食盐水⑤鸡蛋白溶液⑥葡萄糖 A . ①③⑤ B . 只有④ C . ②④⑥ D . ①④⑥ 7. 明矾净水的主要原因是 A . 形成氢氧化铝沉淀 B . 使难以沉降的小颗粒带有相反的电荷 C . 明矾跟小颗粒发生化学反应 D . 明矾溶于水后,生成了具有很大表面积的胶体微粒 8 .在沸水中滴入 FeCl 3 溶液制备 Fe(OH) 3 胶体,欲除去胶体中的杂质,可采用的方法是 • 过滤 • 蒸馏 C. 电泳 D .渗析 9 .在外电场作用下,氢氧化铁胶体微粒移向阴极的原因是 A . Fe 3+ 带正电荷 B . Fe(0H) 3 带负电吸引阳离子 C .氢氧化铁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 D .氢氧化铁胶体微粒吸附阴离子而带负电 10. 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共同具有的性质是 A . 分散质微粒都能透过滤纸 B . 都有丁达尔现象 C . 加入盐酸后,都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 D . 都有电泳现象 11 .胶体溶液区别盐溶液(一般)的特征是 A . 有丁达尔现象 B . 电泳 C . 加入电解质可形成沉淀 D . 透明 12. 下列方法不会使硅酸胶体凝聚的是 A . 加入 CaCl 2 溶液 B . 加入蔗糖溶液 C . 加热 D . 加入硫化砷胶体 13.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 熔融态的氯化钠导电 B . 用加热的方法分离氯化钠固体和氯化铵固体 C . 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硫酸镁溶液,析出红褐色沉淀 D . 将过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中 14. 在前一种分散系中慢慢地滴入后一种溶液所观察到的现象不是先沉淀后变澄清的是 A . 氢氧化铁胶体滴加盐酸 B . 偏铝酸钠溶液中加盐酸 C . 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亚硫酸 D . 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氨水 15. 将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到沸水中制成氢氧化铁胶体,用石墨作电极对其进行电泳实验,此时在阴极上会有离子被还原,生成的是 A . 铁 B . Fe 2+ C . 氢氧化亚铁沉淀 D . Cl 2 16. 在水泥厂和冶金工厂中,常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来除去烟尘,以减少其对空气的污染,这种做法所应用的原理是 A . 电解 B . 丁达尔现象 C . 电加热 ] D . 电泳 17. 含有泥沙的江河水(泥沙胶粒带负电荷)用作工业用水时,必须经过净化,用明矾可作净水剂,明矾除去江河水中泥沙的主要原因是 A . 明矾与泥沙发生了化学反应 B . 明矾溶液中的胶粒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 C . 明矾溶液中的胶粒与泥沙胶粒所带的电荷电性相反 D . 明矾溶液中的胶粒与泥沙碰撞而沉淀 18. 下列分散系中,能出现丁达尔现象的是 A . 蔗糖溶液 B . 碘化银胶体 C . 浓盐酸 D . 豆浆 19. 将某溶液逐滴加入氢氧化铁溶胶内,开始时产生沉淀,继续滴加使沉淀又溶解,该溶液是 A . 2 mol/L 硫酸溶液 B . 2 mol/L 氢氧化钠溶液 C . 2 mol/L 硫酸镁溶液 D . 硅酸溶胶 20. 关于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正确操作方法 A . 在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B . 加热煮沸氯化铁溶液 C . 把氯化铁溶液滴入热水中 D . 把饱和的氯化铁溶液滴入到沸水中 21. 一般情况下,胶体微粒不易聚集而稳定,主要是因为 • 胶体有丁达尔现象 • 胶体有布朗运动 • 胶粒很小,不受重力作用 • 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它们互相排斥 22. 为使氢氧化铁胶体凝聚,从下面选出需要物质的物质的量最小的电解质是 A. NaCl B. MgCl 2 C . AlCl 3 D. Al 2 (SO 4 ) 3 23. 下列实验或生产操作:①蛋白溶液中加入硫铵后形成沉淀;②除去混在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化铁;③二氧化氮经加压凝成无色液体;④溴水滴入植物油中振荡褪色;⑤水泥、砂子和水混合后硬化;⑥照相底片感光;其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 ①②③ B. ②④⑥ C. ①② D. ③⑤ 24. 下列鉴别溶液和胶体的正确方法是 A .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微粒带有电荷 B .溶液可以穿过半透膜,而胶体微粒不能穿过半透膜 C .通过光线溶液中无特殊现象,胶体中出现明亮的光路 D .通电后,溶液中溶质微粒向两极移动,胶体分散质微粒向某一极移动 25 .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 1 ~ 100 nm , • 溶液 • 悬浊液 • 胶体 • 乳浊液 26. 不能用胶体的知识解释的现象是 A. 牛油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煮,向反应后所得的液体中加入食盐,会有固体析出 B. 一支钢笔使用两种不同牌号的蓝墨水,容易出现堵塞 C. 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会出现红褐色沉淀 D .在河水与海水的交界处,易形成三角洲 27 .现有甲、乙、丙、丁和 Fe(OH) 3 五种胶体,把甲与丙、乙与丁、丙与丁、丙与 Fe(OH) 3 胶体两两混合,均出现胶体凝聚,则胶体微粒带负电荷的胶体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二、填空题 • 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微粒带 _____ 电荷,在电场作用下向 ___________ 极运动,而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微粒带 _______ 电荷,在电场作用下向 _____ 极运动。若将氢氧化铁溶胶和碘化银溶胶混合,将会发生 _________________ 。 • 选择适宜的提纯或分离的方法,将操作名称填入下列空白中 ⑴除去硝酸钾晶体中少量的氯化钠 ________________ ⑵除去粗铜中混有少量锌 _________________ ⑶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氢 _____________ ⑷除去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_____________ ⑸除去氢氧化铁溶胶中的氯离子 _____________ 3. 分别设计化学实验,用最佳的方法证明明矾溶于水时发生的下面变化:供选用的仪器和药品:明矾溶液、甲基橙试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 pH 试纸、氢氧化钠溶液、酒精灯、半透膜、电泳仪、聚光束仪。 ①证明明矾发生了水解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证明其水解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证明生成了胶体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铁酸钠 (Na 2 FeO 4 ) 是水处理过程中的一种新型净水剂,它的氧化性比高锰酸钾更强,本身在反应中被还原为 Fe 3+ 离子达到净水的目的。它是由硝酸铁、氢氧化钠和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制得的,同时还有硝酸钠、氯化钠等生成,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铁酸钠的反应中 ________ 元素被氧化,转移电子总数是 __________ ,铁酸钠之所以有净水作用,除了杀菌外,另一个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把淀粉溶液溶于沸水中,制成淀粉胶体。 ( 1 )鉴别水溶液和胶体可以利用的方法是 。 ( 2 ) 60 ℃ 左右时,在淀粉胶体中加入淀粉酶,充分反应。然后把反应后的全部液体装入半透膜袋里,系紧袋口,并把它悬挂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里。从半透膜袋里析出的物质是 ,该操作的名称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C 4.A 、 C 5.D 6.D 7. D 8.D 9.C 10.A 11. A 12.B 、 D 13.C 14.C 、 D 15.B 16. D 17.C 18.BD 19.A 20.D 21.D 22.D 23.C 24.C 25.C 26.C 27.BC 二、填空题 1. 正;阴;负;阳;凝聚 2. ⑴溶解、结晶⑵加盐酸溶解后过滤⑶洗气 ( 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 ⑷用水溶解后、过滤⑸渗析 3. ①用 pH 试纸测定氢离子浓度, pH 小于 7 ②加热,用 pH 试纸测定氢离子浓度, pH 变小 ③用聚光束仪,有丁达尔现象 4. 2Fe(NO 3 ) 3 +16NaOH+3Cl 2 =2Na 2 FeO 4 +6NaNO 3 +6NaCl+8H 2 O ; Fe ; 6e - ;铁酸钠还原产物在水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有吸附悬浮物的作用,因此能净化水 5. ( 1 )用可见光照射胶体,观察有无“丁达尔现象”,有就是胶体 ( 2 )麦芽糖 渗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