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知识覆盖面宽,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考查。试题难度适中,能有效地检查学生在第一轮复习的效果,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区分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具体特点如下:
1、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突出基础性、试题设计能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考查了学生对重要经济社会现象的认识。
2、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背景材料采用了名言、古诗词、漫画、图表等形式呈现.以能力和素质为考查立足点,全方位地考察了学生提取复杂信息的能力、理解判断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
3、突出重大时政社会热点问题。本年度的重大时政社会热点基本上都有涵盖。如:人民币汇率问题、个人所得税调整问题、能源及节约型社会建设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的构建问题等。而且选取的切入角度较为恰当,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教学原则。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
从对学生卷面答题的质量抽样分析情况看,学生普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如下:
1、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够、重大时政知识积累欠缺。如:第39题第(7)小题,有96%以上的学生答不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这主要是学生对该识记的知识没有记忆而丢了不该丢的分;失分率较高的选择题也是由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程度不高而造成的。
2、学生运用课本主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如:第38题第(4)问,要求学生能把课本知识和材料结合起来回答问题。但学生不能根据材料从课本中提取出有效知识,也不会把课本知识和材料有机结台起来,要么只看到材料而忽视了课本知识,要么只单纯回答了课本本知识而没有结台材料。
3、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较弱,不能多角度地分析、解决问题。对主干知识内在联系的把握、知识的迁移和综合运用能力欠缺。如:第39题的第(7)问,取消农业税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意义。多数失分严重的学生只从农民自身的角度切入作答,不能对经济常识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暴露出能力上的严重缺陷。
4、学生审题不够认真细致,偏差失误较多。不能从设问和材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导致答案偏离设问指向。如:第39题第(8)问,好多学生在审题时没有抓住“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这一设问指向,结果在回答问题时只运用到其中的某一个观点,导致答案要点不全,丢分严重。过后才恍然太悟,懊悔不己。还有如第34题,也是由于对漫画的观察领悟不够全面细致而造成失分辜较高。
针对本次市质量检测考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阶段的复习要着重注意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继续补缺补漏,进一步夯实基础和完善知识网络结构体系。在第二阶段的专题复习中,不能完全撇开课本。相反,应立足于课本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结台热点专题,对主干知识在回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深化和细化,做到全面牢固掌握,理解透彻。要继续强调识记的意义,有意识地对知识网络体系加以完善,以此来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理解,为提高综台运用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科学讲练。着重提高综台能力。综台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是第二阶段复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的。但应遵循有序、科学、系统的原则,贯彻“宁可少做十题,不如精讲精练一题”的理念,精选练习,从最基本的审题入手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避免毫无目标的题海战。对在练习中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学生要多想、多问,教师要恰当地、有意义地讲解,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在训练的实践中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有效地逐步提高举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辩证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知识迁移和整合能力等。必须强调的是,讲练过程中仍然要注重对课本知识的全面掌握和巩固,坚持“以本为本”,着眼于质的提高。如果抛弃课本,一心埋头练习,满足于量的需求,其结果收效甚微。
3、加强答题规范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规范习惯。审题、解题、答题、表述、书写的规范和完整,既是高考的重要要求.也是提高高考成绩的重要途径。特别是高考采用了网上阅卷以后,对此更不能掉以轻心。在讲练当中,对规范应长抓不懈,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尽量运用政治学科的专业用语,做到格式正确.语盲规范,紧扣问题,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