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

3773考试网2016高考高考志愿正文

过来人讲述:当年我是如何填报高考志愿的

来源:fjedu.com整理 2007-6-12 14:43:00

  高考结束后,接下来的几天,摆在考生面前的,将是对人生道路的第一次重大规划。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是高考志愿填报中最令考生和家长头疼的环节,因为志愿填报的好与坏,将直接关系到考生能否顺利跨入理想大学的门槛。一念之间,我们怎么能不慎重?十年寒窗,我们的期待就在这几日的取舍。

  曾经走过高考的人们,可否记得自己填报志愿的故事?毕竟,那一刹那,决定了许多考生的人生之路。

  确定专业再选学校

  我是2005年参加高考的。那时我最想去的是

武汉大学,为了那如诗如画的武大,我总算熬过了高三那年。高考结束后,我大约估算分数在560分到580分之间,而我们班几个平时成绩不错的同学都估到了600分以上。根据老师的评估,重点线应该在550分左右,而武汉大学历年的招生平均线在重点线以上70分,我真是欲哭无泪。

  但生活还得继续。报志愿时,妈妈说以后做医生不错。我平时最烦数理化,学医明显可以摆脱数理化,再说医生能救死扶伤,还可帮助家人,最重要的是我不排斥做医生。就这样,我确定了学医这条路。确定专业后,我就开始注意一些比较有名的医学院,这时候一位亲戚给了我一份全国

大学排名表和这些高校各个专业在全国的排名表,当然也有它们历年在山西的录取线。我大致搜了一下,只要看到医学排名为B+ 或A的就狂勾。由于我已经彻底被估分打倒,所以只敢看B+,初步确定,保守点就报哈尔滨医科大学,激进点就去南京。正当我在二者之间犹豫的时候,一个偶然,我看到了我现在的学校―――中南大学,它的医学部排名为A,而且在山西历年的录取分数还在我能接受的范围内。当时我就想,拼了,就它了。接下来,为了保险,我又选择了几所其他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终于,我的分数出来了―――569分,中南大学的录取线也出来了―――555分,虽然比往年都高些,可我还是上线了。

  可是,就在这时候,我听到一个消息:中南大学的医学全国排名第八,每年它的医学部要求好高的。我真不知道这是个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只是担心不能被第一志愿录取。终于在网上查询到我被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录取了,当时那个高兴啊!后来才知道我们医学部还有“北协和、南湘雅(中南大学医学部以前叫湘雅医学院)”的美称,心里甚为得意。

  李翠 报考院校:中南大学(2005年)

  填报志愿要综合考虑

  高考之前,我对填报志愿一无所知,直到考试结束后,我才开始收集各方面的资料。通过对各方面资料的收集,我开始对填报志愿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当时,我估计的分数在班级属于中等偏上。事先,我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了一番,大致了解了一下他们的情况及期望。填报志愿的过程中,我的分数按理可以报考一所重点大学,但是可能进不了好的专业。班主任老师说,先进入一个名牌大学比较重要,不要在乎专业的冷热。

  考虑到自己的家庭条件和大学所在城市的消费水平,我放弃了沿海城市,选择了到北京读书。其次,在北京的重点大学中,我进一流大学没有希望,只能进入一个二流的重点大学,这样的话,我的选择范围就缩小了很多,主要集中到了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大学上。最后,结合周边同学的报考情况,我的眼光停留在了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上。

  初步确定了两所学校后,我开始在网上查找这两所学校的相关资料及政策。经过比较,结合我是学文科的实际,我选择了北京交通大学,因为北京交通大学的助学贷款、助学金和勤工助学的政策比较健全,这对于一个来自农村的贫困生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北京交通大学的就业率号称是全国各重点大学之首,每年都在99%以上,这一点很有吸引力。最后,我选择了北京交通大学的法学专业。

  因为自己也不太懂得这方面的政策措施,在整个填报志愿的过程中,父亲只起了辅助作用,在很多决定性的问题上都让我自己做主。不过,父亲一直陪伴着我,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李威 报考院校:北京交通大学(2000年)

  要对自己有信心

  我是7年前参加的高考。当时我对自己成绩的评估还是很准的―――和实际分数只差7分。但我对大环境的估计却是很失败的。当年是山西省第一年参加“3+X”的考试形式,谁也无从猜测录取分数线会定格在哪个数字上。想到了全省高手如云,我心里直发虚,就填报了可以降分录取的师范院校。录取分数线出来了,我不知道该喜还是该忧―――我的分数比二本录取分数线超出了30分。事实证明,当时我填报的志愿太保守了。

  现在想起自己当年报志愿的情形,只能用“两耳不闻窗外事”来形容了!上了大学后我才从同学口中得知,那年,某所二类重点大学的老校长曾在填报志愿的辅导会上断言,当年的录取分数线将在400分左右,而事实上,当年文科444分的二本录取线证明他说的完全是对的!所以,我今天想给苦战了十几载的学子打打气―――要对自己有信心,千万不要妄自菲薄,天道酬勤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当然,要想百战不殆,不仅要知己,还得知彼,因此,在报志愿时要广泛地打听消息,不能作井底之蛙。

  填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自己的志趣和理想。我们选择一所大学的原因可以有很多,但是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唯有如此,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才能全力以赴,不会枉自嗟叹。

  莉莉 报考院校:太原师范学院(2000年)

  为兴趣选个好专业

  我参加的是2000年的高考,学的是文科,当时的考试科目是国家为两省一市(天津、山西和江西)改革单独出的题,与之前考试科目3+2不同的是,我们那年考的是3+X(X为文科综合,即政治、历史、地理的综合)。按答题情况来看,我感觉一般,惟有文科综合科目的答题让我比较欣慰。经过和正确答案的对比,我估分在430分到450分左右。当时我觉得即使够本科的分数线,也是刚达线,因为是第一年教学和考试改革,老师们对分数线的估计也不很明确。等公布分数,我的高考成绩是476分,比普通本科院校录取成绩要高出30多分,离文科一本分数线(487分)也只差11分。

  填报志愿时,我最想上的是中医学院,那是我的兴趣所在,但是家人和老师的意见是求保险,希望我填报师范院校。当时的《高考志愿填报实用指南》上也说明,如果第一志愿为师范学院,可以降10分左右提取档案。我并不想将来当老师,但考虑再三,我还是填了师范院校,但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我还是选了自己喜欢的专业――编辑出版学。

  成绩出来了,因为估分低了,我一直耿耿于怀。幸运的是我选择了一个比较好的专业,尽管从当时来看我所学的专业在我们大学是第一届,但是这个专业的发展前途很好,起码在我们的就业过程中显示出了不小的优势。我的经验是,估分时千万不要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尤其是文科考生,其中的差距可能会很大。填报志愿时如果受分数的限制你不能填报自己喜欢的院校,那么在选专业时一定要选择喜欢的或者就业前途好的专业。

  陈丽 报考院校:山西师范大学(2000年)

 [1] [2] [3] [下一页]

  家长席

  说法太多让人发晕

  受访人:张先生

  以前就总听人说“考试之前是考学生,考试之后是考家长”,去年女儿高考后填报志愿时我可是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当年,我从3月份就着手在网上收集高考有关信息,到高考时已经收集到300多条关于志愿填报方面的信息。可是,看得越多越犯愁,“同一话题,信息渠道相同,说法正好相反。如在选择专业上,有些信息显示‘计算机从业人员将迎来新的就业高峰,将成为金饭碗’。但在有些网站上,计算机专业被选为‘未来最没有竞争力的行业’,甚至个别帖子还说是‘最烂的专业之一’,种种说法让人头昏。”

  建议:高考前后,家长最好多参考考生所在学校、相关高校及各级教育招生主管部门发布的信息。如果遇到有疑点的信息,可以向教育主管部门反映,以保证考生的正常报考工作不受影响。

  要体现兴趣特长

  受访人:赵女士

  我儿子现在是一家体育类报纸的记者,但他大学的专业则是跟体育毫不相关的经济学。高考填志愿时,我老公执意要让对文学、体育很感兴趣的儿子报经济类专业,说“经济类专业将来赚钱多,好找工作”。儿子开始不愿意,但架不住做父亲的软硬兼施,最后时刻还是报了经济学专业。然而如愿考入经济学专业之后,儿子发现这个专业实在太枯燥。4年的大学生活结束后,儿子做了一名体育记者。也许真的是兴趣所在,这份工作让他心情愉快,“感觉很幸福”。

  建议:填报志愿时一定要将个人兴趣、特长与社会发展形势相结合,分析考生自身的特点和兴趣,将个人兴趣、个人能力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既不要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也不要只顾个人兴趣,要做到理性与感性相结合。

  尊重孩子的选择

  受访人:孙先生

  我的孩子是去年参加的高考,因为是补习生,我们希望他能报个好点的大学。我们对填报志愿不是很了解,所以比较尊重孩子的选择。当时,他的第一志愿是河南的一所大学,第二志愿是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因为分数和招生人数的限制,第一志愿没有被录取,他只好去了成都。不过,孩子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很喜欢,而且该专业也是近年来比较“热”的专业,从这将近一年的学习情况来看,我们填报的志愿还是比较正确的。

  建议:填报志愿的时候,家长应该只起辅助作用,应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包办。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分析信息科学判断

  考上理想的大学,不仅需要优异的成绩,而且还必须填报好高考志愿。那么,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应注意什么呢?结合多年给学生提供高考建议的经验,我谈几点意见:

  1.准确估分,正确定位,科学判断

  填报志愿之前必须要准确估分,准确地确定自己在班级和学校的位置,甚至在市里的位置。估分要估算两个高考分,第一个分值是极小值,第二个分值是极大值,计算估分的极大值与极小值的平均值,基本上就是你高考的成绩。高考填报志愿时这三个估分分值各有不同用途,如果保守点报考志愿,就按估分极小值确定大学和专业;如果冒险点报考志愿,就按估分极大值确定大学和专业;如果正常报考志愿,就按估分平均值确定大学和专业。

  2.考虑兴趣志向,分析大学信息,确定学校和专业

  根据个人的兴趣志向,整理计划报考大学和专业的资料,包括近几年在晋招生人数、最低录取

分数线和最高录取分数线,并且计算近3年的加权平均值,根据分析资料将相关大学排队,然后将自己高考估分分值与各大学数据进行对比。如果自己估的分高于所选大学平均值10分,可以报考一些相对好的专业。如果两者相等,则要注意选不太热门的专业。如果高考估分小于所选大学的录取分数线的平均值5分到10分,则风险较大,要填报还需参考其他信息或选冷门专业。对于计算所得近三年大学录取分数线的加权平均值,在具体判断使用时,还要注意当年试题的难易程度。今年高考试题整体比较容易,就必须加一定的修正值。例如,复旦大学理工类2004年、2005年、2006年在晋招生的最高录取分数线为672、641、644,最高平均值为652,最低线分别为620、592、621,最低平均值为611,三年录取线平均值为615,那么,今年高考估分在625分以上(今年试题在三年中偏容易,要加10分修正值)就可以报一般偏下的专业;在650分左右可以报热门专业。再如,天津大学理工类2004年、2005年、2006年三年在晋招生的最高录取分数线为678、645、641,最高平均值为654分,最低分数线为620、535、595,最低平均值为583分,三年录取平均分数线为619。如果今年估分在619分左右的考生就可以考虑报考天津大学的中等偏上的专业。

  3.过滤虚假信息,严防假信息干扰

  每年高考估分和填报志愿阶段,都有大量的这样那样的虚假信息流传。例如,2005年高考时有好几所中学都流传600分以上有几百人(当年试题是近三年最难的),这样导致许多高考分数在600分左右的考生不敢报考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等,使这几所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大大降低。而一些考生认为收费高、路途远、交通不太方便的大学,考生认为录取分数线低,争相报考,最后导致这些大学的当年录取分数线大大提高。考生一定要相信自己,科学判断。只要自己在高考时属于正常发挥,未出现大的失误,那么你的排名与位置就应该与高三模拟练兵时基本相同。

  时利民(山西大学附中特级教师 山西省优秀班主任)

  知己知彼准确把握

  填报志愿,可谓是考场外的“高考”。

  一、估分准确,切忌攀比

  准确估分是填报好志愿的前提。考生开始估分前,一定要把标准答案、评分细则吃透,看自己的答案哪些地方可以得分,哪些地方要失分。把握不准的题目要向老师请教。估分把握不准时,考生可以估一个“理想分”,再估一个“保守分”,取平均值来参考。

  考生估分最常见的毛病是互相打探、攀比。有的考生看到平时与自己成绩差不多的同学估了多少分,自己就估多少分;有的考生看别人比自己估出的分数高,自己也多估一点,这都是不正确的。

  二、填写志愿,知己知彼

  在填报志愿中,考生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如能做学问的、爱交际的、爱动手实践的、性格开朗的、性格内向的、理性思维的、能言善变的、原则意识强的等都是考生定位自己性格与特长的参考要素,考生要准确定位,努力追求每一批次第一志愿的成功。在给定的几个批次的志愿栏中,每一批次的第一志愿的填报十分关键,一定要科学定位,对号入座,即使是报考相同类型的学校,也要考虑诸多要素,如地域的差别、实际的录取人数、历年的报名情况、实际的录取比例等,使自己处在有利的竞争环境中,从而增加录取机会。另外,并列志愿之间要有梯度,选择的学校应该是递减式的,不能是波浪式、并列式的。成绩波动大的同学,在选择志愿过程中要多考虑录取人数多的高校,一般以省内高校居多。成绩较稳定的可选择合适的高校填报志愿,即使该校招生人数少,问题也不大。

  填报完志愿后考生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在各批次第一志愿录取完成后,招生部门会向社会公布各院校的缺额,再次征求已上线未被录取考生的志愿,考生应该对此“全程关注”。

  三、填写细节,不可忽视

  在填报志愿时,往往有些考生因为“非智力因素”而造成遗憾,那就是志愿填报出错。根据考试部门的统计,考生历年来出错率最高的是填写的内容与填涂的数字不相符,要么是填错专业代码,要么是填错学校代码,等等。为了避免出错,考生在填完后一定要认真检查,最好是先打好草稿,确定无误后再填涂到志愿卡上。此外,计算机只认“点”,考生还要检查自己的志愿卡有无污垢,对于有可能影响计算机读卡的污垢要及时清理掉。

  梁学东(太原市18中高级教师 语文教研组组长)

  链接

  北师大仅在14个省招收免费师范生

  据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助理魏欣介绍,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招生不再区分师范和非师范,学生毕业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意愿自由择业。同时,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北师大在一些省份招收免费师范生,这些省份包括内蒙、广西、云南、贵州、陕西、山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上海、广东、海南14个省份。也就是说,这14个省份的考生进去之后直接就是免费师范生,但这些省份的特殊类型的考生如艺术类考生、艺术特长生、保送生、自主招生等不在这个范围内。别的省份的招生没有区分师范和非师范,但入学以后如想读免费师范生也可以提出申请,入学两年内学校将面向非师范专业学生公开选拔师范专业的学生。

  上海交大进校一年后允许转专业

  据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主任罗哲介绍,上海交通大学从2003年开始就大规模实行按学院招生和按学院培养。所谓按学院招生,就是这一个学院所属的专业用一个专业代码来代表,比如机械与动力学院本身就有6个本科专业,这6个本科专业甚至隶属于不同的学科,但招生时就用机械类这样一个专业名称,大家在填专业志愿时填机械类就可以了,就把这么多专业都涵盖进去了。新生进校一年以后分流专业,主要是根据在学校的学习成绩,高考成绩占有20%的权重。这时候因为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对学校的一些专业情况都有所了解了,选择时应该是很有目的性的。

  学校承认政策性加分

  上海交通大学原则上承认各个省级政府制定的对优秀学生、三好学生、各种特长生、奥林匹克奖获得者、少数民族学生等学生的政策性加分,但教育部规定任何政策性加分最多不能超过20分,所以,加分在20分之内的都认可;同时,可能有获得多项加分者只取最高的一项加分。此外,可能还有高校给予的一些加分,除了像自主招生、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所选中的一些学生之外,上海交通大学每年也会给一部分很优秀的学生加分。

  人民大学高招录取政策有四大变化

  据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办副主任金驰华介绍,人民大学今年招生主要有4个比较大的变化:第一,招生名称还是继续按大类名称招生,今年涉及到的有40个大类或者专业名称,概括起来是64个分流方向;第二,今年新增了两个专业,分别是管理科学专业和艺术设计新媒体方向专业;第三,适当地扩大了学校自主招生的选拔录取比例和类型,将人文科学实验班(也就是国学)、物理学、化学、党史、艺术设计(新媒体方向)这几个专业都纳入了自主选拔类别的范畴,而且在录取数量上也比往年有所扩大,优惠政策也提高到了30分,部分理工科专业今年在全国的招生计划比以往都要增加;第四,非通用语种招生采用的是双学位的培养模式,今年英、俄、日、德、法5个专业在北京将提前招生。

[上一页] [1] [2] [3]

  

触屏版 电脑版
3773考试网 琼ICP备120034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