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视过高,选择固执,非沿海地区不去,非北京
等大城市不去或者非某高校不去。
2、为同学改变,有时是盲目跟从自己的同学,有时是自己的同学报什么就回避报什么,有时是讲究哥们义气,为了让同学走得更把握而让出自己的志愿,有时是为了朋友而选择某所高校。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恋爱,为了对象而选择去某所高校或某地区。其实是非常不明智的,高中阶段处朋友最后
3、
4、特殊要求没搞清。比如建筑学、城市规划学,要考徒手画,工业设计要求有美术基础,
5、看学校专业望文生义,不理解这个专业到底是干什么的,盲目
6、报考学校和专业撞车扎堆。
7、忽视身体原因对选报专业的影响。比如近视、身高不够等。
8、不了解基本的报考政策,比如提前提录取、梯度差与批次差等,犯下低级失误。
9、单科成绩不够,有的专业要求英语达到一定分数,有的专业要求数学达到一定分数等。
10、不服从调剂,专业死档,结果上线落榜。
11、过于自信,只填第一志愿,或各批次只填一类专业。
12、初高中记录当中有思想品德不过关。
13、没看清男女生比例限制,自己加大了录取压力。
14、往届生报应届生专业。
15、缺乏主见,盲目听信他人的所谓经验。
16、只看眼前的爱好,不看专业的未来发展。
17、父母老师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考生。
18、在体检方面弄虚做假,学校复查时查出。
19、同学校中应先报应用学科,后报基础学科,结果有的考生弄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