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自主招生出新政
中学校长可推荐学生上北大
今年高招尚未结束,北京大学已开始为明年的自主招生“打起了算盘”。该校日前邀请全国近80所中学的校长一起探讨自主招生工作,并宣布明年北大自主招生将在部分地区启动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此举在国内高校尚属首次。
自2003年高校试点自主招生以来,走过6年的自主招生模式面临转型。目前北大自主招生每年约有1000余名候选人,最后有600余名考生通过自主招生就读北大,加上保送生和特长生,每年约有一半的新生需通过面试就读北大。
北大招办主任刘明利提出了两个招生新思路:一是院系夏令营活动,由北大部分院系举办,提前考查一批对特定学科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二是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在推荐者面向社会公示的前提下,各校长向北大举荐综合素质突出的优秀学子。 经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学生,可成为高校自主招生直接候选人。
近两年,北大部分院系已经开展了夏令营活动,夏令营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将获得自主招生的笔试资格。今年,北大开设了考古、天文、信息科学等夏令营。预计共有100名“过关”的高二学生明年参加北大自主招生笔试。
从下学期起,北大将尝试在北京的重点高中试行“中学校长推荐计划”。按照目前的计划,每所中学将有1至2名推荐指标,中学校长将依据对学生的了解、以自身信誉作保,向北大推荐部分特点突出的高中生。北大将组织相关院系的专家面试这些“怪才”或“偏才”。除了北京,其他相关省份的试点还在讨论中。
“校长推荐很可能造假。”很多学生这样认为。而一重点高校的招生负责人也认为,如果全凭学校推荐,学校为了升学率,一般不会把最优秀的考生推荐成自主招生考生,而会用他们来冲刺高考状元。这对高校是不利的。
对此北大招办表示,北大将尽力创立一套合理的校长推荐制。综合成都商报、北京晨报
网友声音
赞:解决“一考定终身”
历来高考在于一个“考”字,自主招生也是考。如果能有效推荐,解决“一考定终身”,校长推荐也是个好主意,但要堵住权钱交易之路。
忧:推荐标准是什么
即便中学校长们公正无私,但推荐标准何在?是依据高考分数还是依据师生口碑,抑或依据校长喜好?
怒:这下校长们又能赚了
这下校长可更吃香了。但校长是否都掌握了识“千里马”的技术呢?一些校长长期身居官位而疏于教学一线,他是否具备推荐优秀学生的能力实在值得怀疑。
有良心的校长比例太少,没有不替自己孩子着想的官员,如果官员子女有“校长推荐”这条路,那情况就不好了。毕竟诚信没有前途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