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

3773考试网2016高考高考政治正文

2009年高考政治历史复习全攻略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2009-4-28 10:54:25

舜网讯 政治:关注社会热点提高应试能力

     提示:这一阶段,仍然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要讲练结合,通过热点进一步整合教材知识和时政知识,提高应试能力,但要注意切莫重复二轮复习方式。同时,也不能单纯以练代练,演变成机械的模拟练习阶段。

     一、复习备考依据

     这一阶段,仍然需要紧紧抓住教材、考纲和考试说明,与这一年的时政热点和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相结合,要以高考热点为载体,通过热点,把教材知识、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

     二、复习备考方法

     这一阶段,仍然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要讲练结合,通过热点进一步整合教材知识和时政知识,提高应试能力,但要注意切莫重复二轮复习方式。同时,也不能单纯以练代练,演变成机械的模拟练习阶段。

     三、复习重点
1.热点部分

     (1)关注长效热点。如:“三农”问题、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关注民生和扩大内需问题等。

     (2)关注时效热点。如:建国六十周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爱国主义问题等。

     (3)关注山东省的社会热点问题。如:省委省政府实施的扩大内需政策、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实现经济文化强省的战略决策等。

     2.教材部分

     经济生活:关注有关消费、就业、企业经营者、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和国家宏观调控、经济全球化等知识;政治生活:关注公民的政治参与、政府、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尤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政党制度)、国际关系、我国外交政策的作用、我国的国际影响力等知识;文化生活:文化的作用、文化创新、民族精神尤其是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知识;哲学知识:关注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两个方面知识的运用。
四、时政关键词

     复习中时刻注意掌握时政中的一些关键词,如: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国家粮食安全、农民民主权利、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业生产体系、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发展社会公共事业(教育文化卫生交通)、满足公共需求、提高国家文化软国力、弘扬中华文化(爱国主义)、文化关系到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综合国力竞争、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等。

     五、时间安排

     5月的上中旬,以整合教材知识和时政知识为主,并配合一定量的模拟练习;5月下旬,以练为主,重点培养应试能力;6月至高考,回扣课本,树立信心,稳定情绪,迎接高考。 (郭跃柱 济钢高中高级教师)

     历史:融会贯通 以巧取胜

    提示:最后复习阶段,考生可以采取尝试以新教材中人类文明发展历史演化为线,将政治文明历程、经济文明发展历程、文化发展历程、历史上重大的改革等历史史实融合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各个部分,将四部分内容结合起来学习,在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巧思巧答,决胜高考。

     一、贯通知识,构建体系

     1.以人类文明史观为主题:采集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这部分知识既能与中国古代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以及世界近现代的第一、二、三次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贡献相联系,也能与同时期政治文明历程中的宗法分封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及世界格局的变化有关,还与文化发展历程中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西方的人文精神有关,与同一时期的社会改革有关。这样整体构建,分段贯通,达到知识的有机融合。

     2.以全球史观为主题:彼此隔绝、世界市场开始出现、初步形成、最终形成、经济全球化。同上述文明史观一样,通过这一主题,把政治、经济、思想、改革融合到这一主题中。理解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思维搭桥,巧妙作答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牢固地掌握历史的基本知识,提高历史学科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一个月的时间,应急能力的训练注意以下三点:

     1.思维的导向性训练

     材料分析题求答中,通常原因和影响占比例较大。原因分析的思维导向是:内因(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外因(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辅助思维导向:政府、人民大众、个人自身、外部等各阶层因素。

     影响作用:积极(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消极(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2.汲取概括信息的能力训练

     阅读材料注意的不能忽略的信息区:导引和出处(提示你大方向),标点符号(提示你信息量),首句和末句(中国人写文章的特点:头尾概括大意)。

     归纳概括注意:(1)要找到与教材的结合点。(2)没有结合点的要与思维导向、学科套话找到结合点。(3)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

     3.语言的学科性、时代性训练

     (1)注意历史学科的关键词知识点。(2)套话与时代性相结合,凝练出历史要点。例如:某历史事件促进经济发展,如果该事件发生在封建社会,历史学科语言就是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如果该事件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学科语言就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王英 山东省济钢高中历史教研组长 高级教师)

 

触屏版 电脑版
3773考试网 琼ICP备120034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