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

3773考试网2016高考江苏高考正文

质问江苏改革:权利都没了,还谈啥高考

来源:不详 2007-6-30 7:57:34

  随着江苏省今年高考成绩揭晓,无论上榜生还是落榜生,都感觉很不轻松:上榜生——今年必须走掉,否则明年无法复读,从此与高考无缘。所以,在填报志愿现场,“保险”、“保底”等示警声不断,一些差学校反倒成了“香饽饽”;落榜生——今生告别高考,“读出头”已成为泡影,摆在面前的只能是就业一条路。

于是,在抑愤、无望之下,哭骂之声不绝于耳,一些骗子获得了诈骗机会……

  这一切,都拜江苏省教育厅高考新方案所赐!该方案提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模式,高校录取时将按语数外3门统考成绩划定省控线,各高校再参照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学业水平测试在高二阶段进行(今年已经进行过),2007届以上的高中毕业生没有参加这种测试,没有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也就自然丧失了再高考的权利!

  允许复读,不设限制,这些非常难得的高考制度性进步,一下子被教育部批准的“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模式所抛弃,我们这些“过来人”也忍不住要怒问两级教育主管部门:你们有什么权利剥夺我们的高考权?在招生计划没有多少增加的情况下,江苏省教育厅悍然推出高考新方案,将14万落榜生(52.6万人参加高考,38.5万个录取计划)和放弃大专校、民办校计划的考生,直接“赶”向了社会,你们对这一层人的前途与未来负责了吗?诸如吾等“过来人”,刚刚为高考不设年龄限制欢欣鼓舞,准备“老(中年)夫聊发少年狂”,一下子又被拒绝于高考考场之外,你们对这数以千万计的人该作何解释?

  改革总要触及一些人的利益,必须下决心摔掉一些瓶瓶罐罐,有“破”才有“立”……这是很多“改革者”都讲的官话、大话、套话,江苏省高考新方案出台也未例外,面对各种各样的反对声,一些官员仿佛聋子一般大讲新方案的优点,缄口不提对“‘老人们’怎么办”这一尖锐而又现实的问题。新方案的科学性等问题我不说,这里只提醒那些“改革者”一点:新方案触及的不是“一些人的利益”,而是“一大群人的权利”!看上去,组织高考的官员们反倒不懂高考的本质意义,倒需要门外的我作一番指教了:高考的意义在于“考高”——通过考试,迈向更高的发展平台。市井流传着一个通俗而现实的说法:考上一个大学生,好了上中下三代人。高考就如同一部相对公平的“梯子”,让各层各类的人都能机会均等地迈上新的层面,改变自己及家庭乃至家族的命运,这正是底层百姓安贫、守道、重学的原因所在,也是他们全部的希望所在。而今,公民自由高考的权利都被剥夺了,那么一大群人向上的“梯子”都被撤了,这样的新方案在大方向上就是倒退,即使其中还存在或导生出什么进步,那也是挂一漏万的“白搭”。

  在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江苏省高考改革的“辉煌历史”:从2000年开始,江苏高考方案8年改革了4次,包括“3+小综合”、“3+大综合”、“3+1+1”,还有就是现在的新方案。令人哑然失笑的是,每次改革后都赞声一片,随后很快又被废除。一套高考方案的生命周期只有两年,每次总有一批学生被剥夺再高考的权利,尽管很多人不理解和反对,但改革方案依然一而再再而三地推出。而今在江苏省内,提到高考很多人会问“今年怎么考了”,担心高考方案不稳的则比比皆是。就江苏省高考改革都能申报吉尼斯式的扎堆,让人不能不怀疑这背后存在着教育厅官员标新立异的冲动,让人不能不考问教育厅官员心里否是装有考生,让人不能不担心教育厅官员要担当得起组织高考的职责。

  权利都没了,什么都没了,高考也不例外。江苏省教育厅,别再念叨高考新方案有多好,请告诉我们“老人们”怎么办。

  

触屏版 电脑版
3773考试网 琼ICP备120034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