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08高三期末质量调研政治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全市共有9247名学生参加南京市2008年高三政治学科期末质量调研(以下简称“期末调研”)。“期末调研”政治试卷按照“给机会,引导学生向前看”命题思想;命题比例按高考政治学科考试大纲要求;在试题难易程度上,按高考要求,侧重于基础知识,重在能力考查;共设计三类试题,37道小题,其中单项选择题33题,非选择简析题3题,,探究题1题。
考试结果,全市全卷均分为85.25分。
一、答卷中主要问题
1、时政复习不到位、不细致
“期末调研”试卷共有6道时政选择题,计12分。同时非选择题35题也出现与时政相关的知识,答卷中错误率比较高的是第3、5小题以及35题第一问对三个新增加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民族传统节日的了解,反映出时政复习存在一定问题。有些学校平时教学与复习未能按照要求及时组织学生关注时政、联系实际,而是将书本知识教学与时政教育当作“两张皮”;也有些学校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大量机械背诵时政新闻,不作重点引领,不作适当分析,学生的掌握也不到位,教师对重点时政的敏感性不够。
2、对教材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未能牢固掌握
单项选择题主要为基础知识和书本主干内容的考查,但总体得分只有55分左右,有些学校该项均分还不到50分。不少答卷还反映出考生审题不清、知识运用不准确,不能很好地把握试题设问指向,不能正确运用相关知识,答题不符合题目要求。37题第一问,要求运用唯物论知识分析原因,很多考生对唯物论内容界定不清,把辩证法等乱写一通。
3、分析生活问题的综合能力比较差
“期末调研”试卷中不少题目都来自生活,34题 “结合自己参加的一次公益劳动经历”,很多考生未能结合该经历谈理解;又如“物价上涨导致生活水平下降,国家应该降低物价”要求考生对此观点进行评析。对这类分析型政治试题,不少考生表现出分析不深刻、分析能力薄弱的老毛病,究其原因,除了没有牢固掌握书本知识,缺乏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外,还有观察生活不仔细,思考生活问题不深入等缺憾。也体现出学生审题分析能力的缺陷。
4、答题不规范、文字表述混乱
不少考生,包括一些名校考生,“期末调研期末调研”答卷上书面表达不清,缺乏条理:要么大段地将教材文字搬上答卷,黑压压一大片,要么翻来覆去几句话,同一原理反复使用,不作针对性剪裁;不能准确地运用相关原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上述几种情况表明,不少学校教师对学生缺乏严格的审题答题训练,没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下阶段复习建议
1、研究新课改,迎向新高考
2008年是江苏省新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新高考既会延续继承老高考的特点,更会体现新课改的要求和创新,即从单纯“考知识”转向以知识或问题为载体,重在考查考生能力,即试题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 ,重视考察学生学习潜能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强调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即思维品质状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改的教学要求,领悟新课改的理念,研究新课改的命题思路。不能用老思路、老传统去应对新要求,同时,也不能认为新课改强调生活,就不要知识和能力,这也不符合新课改的精神。
2、扎实基础,融会贯通
要指导学生自己突出重点、整理知识,不能只由老师一人满堂讲解;要落实对学生应知应会知识掌握的要求,不能只做表面文章,布置了事;要查漏补缺,将学生知识掌握的盲点死角、易错易混处凸现出来,重点讲解,“反复操练”;不能全面开花“点点都清”。 认真带领学生学习考试大纲和说明,注意江苏高考政治科说明的一些新提法、新要求。在研究历年来政治高考试题的基础上,对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点要予以分析,帮助学生在全面领会考试大纲要求的基础上,突出重要考点的把握。
3、提升能力,突出方法
复习中要多做、做好基础题;要帮助学生理清答题思路,掌握答题方法,做到举一反三或者举一反一,不能追求做题的数量,更不提倡只做高考题,即使是一些难题、高考题,也要化解成小题,指导学生回答;要讲评练一条龙,整体设计,不能只讲不练,或只练不讲。要留足时间给学生自己去看书读书,自己去整理答题思路,把握知识体系;要指导学生“长变短、短变长”,即让学生将厚书读薄,将知识原理浓缩为观点短句,再将教材目录、观点短句演化成答题的文字材料,联系实际,加以拓展、延伸、迁移,多次反复,扎扎实实地掌握好基础知识。
4、严格训练,规范答题
要帮助学生具有要点意识,强调答题的中心语、关键词,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机械地背诵一大片;要引领学生关注时政,学习和掌握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一些新提法,多储备一些必要的时政语言,不可白话、大话、套话;要加强审题指导,加强答题规范要求,帮助学生把书本语言变成口头语言,再提炼成书面语言,并用笔写出来,不能放松要求,仅仅满足于学生的口头回答,不能降低标准,仅仅满足于只言片语式的回答。认真指导学生审题答题,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答题的全面性、条理性和辩证性,有意识地了解、分析试题背景;训练时一定要抓学生认真书写,规范用语;要求学生分层次、要点式答题;要保持卷面整洁。教会学生怎样用相关原理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自己能综合运用考点知识分析、评判和解决材料中所提出的问题,并生成相关的观点。所表述的语言要向政治术语或时政语言回归,忌“说白话”和“贴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