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讯 高招录取目前已进入尾声。盘点省内30多所高校的录取情况发现,今年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中,会计、金融学、财务管理等几个经济学专业,几乎在文理科的每个阶段都炙手可热。
从本一到本三,经济类专业录取一路高歌,尤以会计、金融最获青睐。在本一录取阶段,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学专业以399分和392分分别包揽了文理科的最高分数线,东南大学文科的最高分数线同样在经济学类专业。在本二录取阶段,南财、南审、南信大、金陵科技学院等各院校高分考生均集中在金融财会。在本三录取阶段,东大成贤学院、南航金城学院等不少学校的会计学、金融学文理科录取分数线均超过本二省控线。
面对千军万马跻身金融会计专业的现状,南京财经大学的李明民老师分析,这说明考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利益导向越来越鲜明。不久前出炉的2011年就业蓝皮书似乎可以佐证:2007届本科毕业生从事金融职业类的人群3年后月收入最高,为7508元。
“兴趣让位于功利,家长们想方设法把成绩利用最大化!”省内一位211高校教建筑学的胡老师担忧道,这几年自己班上的高分考生不少,一到就业的时候,后悔的也不少——当一名建筑设计师,没想像中那么美好。“平时跑工地吹灰不算,还要跟房产开发商和工地上的各色人等打交道,熬通宵更是家常便饭……”
李明民更是见过不少学了一年就叫苦的考生,“金融类专业开设的是高等数学,如果对数字不敏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很难有所发展。另外需要提醒的是,从事金融工作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承担投资风险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
事实上,热门职位和热门专业并非完全等同。南京某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两年公司的招聘越来越淡化专业,而是重视学生沟通表达、学习、适应等基本能力。
有专家指出,由于准入门槛低,导致会计、金融等专业膨胀速度很快,“很多学校常常是招几个老师就把一个会计专业给搭起来了,而没有专业文化熏陶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堪忧。”
热门专业的就业出路宽,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个伪命题。南工大从事招生就业工作多年的王超老师说,曾经所谓的热门专业如计算机、法律专业、生物科学等,如今大幅降温甚至成了红牌专业。“大家凭空想象某个产业的发展以及吸纳就业的能力,但产业也会遇到瓶颈,再加上高校在利益驱使下的扩张,更恶化了就业情况。”
江苏教育学院高教研究专家谢承俊副教授提醒,学生进校到毕业工作有4年时间,社会的需求量会随着人才结构、宏观政策不断变化,而信息的反馈是延后的。尤其是现在太热太火的专业,几乎意味着4年后就业的高风险。 本报记者杨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