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讯

3773考试网高校信息高校资讯正文

新鲜!厦大一学年三学期(图)

来源:厦门日报 2005-6-13 8:51:11

 

新闻内外

■第三学期今日开学,为期六周,以研究型课程为主

■目标:使学生有别于纯教学型模式下教出的人才

本报讯 (记者 佘峥 通讯员 王瑛慧)厦大第三学期今日开学,学期革命再次席卷厦大。

今天开学的厦大第三学期为期六周,安排在6月13日至7月23日。

这样一来,厦大的本科生就有两长一短三学期,第一学期从9月12日到次年1月20日,为19周,第二学期大约从2月19日到6月10日,为16周,第三学期大约从6月13日到7月23日,为六周。

实行三学期后,学生的上课周数并没有变化,仍然维持在41周,换句话说,增加的第三学期是从两个长学期中“节约”出来的,而两个长学期的课程安排和过去相同,“节约”是靠缩短课程的学时,例如,过去一个学分大约要18个学时,现在下降到15个。厦大第三学期的一个特别之处是:在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之间事实上是没有假期的。

目前,全国高校普遍实行二学期制,每个学期一般20周。

厦大在1986年曾试行过三学期,但1990年即草草收场。

学生能否变成“主动进攻型”,从某种意义上关系着厦大三学期改革的成败。(资料图片/姚凡)

改革背景

向研究型大学靠拢

三学期制是中国高校、特别是力争向研究型大学靠拢的高校最近风行的一种做法。早在2002年,北大开始实行“三学期”制:增加了一个“小学期”,时间为7月初至9月中旬,为期两个半月。配合“小学期”,北大将学时与学分的对应关系由过去的每学期17学时课堂讲授对应1学分,改为15学时课堂讲授对应1学分;全天从早8时至晚9时连续12节排课,但学生每周上课总量仍控制在25至26节左右。“小学期”为学生开选修课,或针对校内外不同需求开设“暑期班”。

清华的“夏季小学期”主要让以工科为主的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浙江大学从去年开始,正式实行“四学期制”,每学年依次分成秋季、冬季、春季、夏季四个学期。每学期大约为9周,其中授课8周、考试1周。同时,设时间长短不等的3个假期,春假1周左右,暑假6至7周,寒假4至5周,秋季学期和冬季学期之间不设假期。与“四学期制”相适应,浙大的本科教育重新制订了教学计划,采用全天候排课方式。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本人需要和学习能力,可以自主安排学习进程,自主选择课程层次。

此外,上海交大、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也纷纷实行三学期制。

类似的学期改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也风行一时。但是,观察家说,和过去相比,此次大学对两学期动的手术似乎比较彻底,它开始触动高校教学的神经。

教学设想

让学生在沙盘上模拟演练

请外国教师科学家来上课

厦大教务处副处长吕子玄说,第三学期区别于其他学期之处在于它的学习内容,“第三学期要学长学期学不到的东西”。他说,在此次的第三学期,校方开了四类课程。

一是研究型课程,这类课程是原来的课程体系没有的,大约有300多门。

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学期革命”的重任,很大部分由这类课程承载。以厦大管理学院将在第三学期开设的沙盘模拟演练为例,课程据说将在模拟企业经营全过程的沙盘桌面上展开,学生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将其拥有的“模拟货币”对企业投资、市场营销、产品研发、产品生产等各环节进行经营运作。

这类课程开课的教师大多并不是学生在长学期课堂上看到的那些熟人,老师来源主要有三大部分,一是厦大本校研究所从事科研的老师,他们开设的课程大都是研究型的,二是国内的老师,例如清华、山东大学的老师,三是国外大学教师或学者,例如厦大软件学院就要邀请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和“软件大国”印度的科学家来给学生开课。

第二类课程是讲座,吕子玄说,目前五周(扣除考试一周)已经安排了100多场讲座,目标是200场。讲座人均是国内外业界人士,例如,新闻系邀请了在媒体工作的人士。讲座的人还包括康奈尔大学、美国卡耐基基金会等美国、加拿大、新加坡著名大学教师。

第三类课程是基础课程,它们是长学期课程的延伸。

吕子玄说,还有1100多名学生将在第三学期学习他们双学位、主辅修的课程,这是三学期的第四类课程。

厦大校长朱崇实说,厦大的目标是,要使自己培养的学生有别于纯教学型模式下教出的人才。

两大悬念

教学的质量会不会下降?

学到的知识会不会打折?

早在1986年,和不少高校一样,厦大曾试行了类似的三学期,但是,到了1990年,三学期草草收场。人们现在回忆说,无论从教学内容或是学生上课的形式,19年前的三学期都没有使自己区别于长学期,它只是长学期的延伸。

缺乏开放式的思维也制约了当时的改革。吕子玄说,那时普遍存在一种观点:和专业没有密切关系的课程,都是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例如,当时开了一门“棋牌与计算机”的选修课,现在看来是个美妙的结合,但当时饱受争议。

后勤也被认为阻碍了1986年的“学期革命”,据说,当时教室连电风扇都没有,炎热的7月天气使改革雪上加霜。

这些阻碍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了——校方正加紧安装教室和学生宿舍的空调。过去,厦大的计算机房、实验室等是按照学生上下课时间开关的,现在,这些设施都被要求每天开放14个小时。然而,改革者也明白,学期改革,绝不是天气等问题这么简单。

在学校内部,教师们对三学期仍心存疑虑,主要是:原来20周的课,要压缩在16周上完,老师和学生都在赶进度,教学质量会不会下降?学生学到的知识会不会大打折扣?

关键环节

教师:教学生学会自己“吃饭”

学生:从被动接收到主动求解

厦大教务处处长邬大光说,尽管目前教师观念和思维较以前有了较大的飞跃,但是,长期形成的思维惯性和学制惯性,许多教师们还未从根本上认同教学方式、教学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改变的事实,这使得大学在原有的制度框架内的改革困难重重。现阶段,许多大学只好试图通过强制性的制度构建,来促进教师整体实现教学思想的转变更新。

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才是“学期革命”的意义所在。改革者说,过去,教师们习惯把东西“嚼啐”了再喂给学生,但是现在,教师们要教给学生自己“吃饭”的能力,少讲知识性的东西,多说方法。

“学期革命”要避免15年前的命运,除了教师,另一个关键在学生。

此次的第三学期,大多数学生选修的课只有三五门,有的一周也就九节课,一些学生在网上贴出帖子说:感谢教务处放我们长假。类似的帖子使得改革者们忧心忡忡,它发出的一个信号是,虽然学期改革了,但是,学生们继续延续着被动思维的惯性。

吕子玄说,一周九节课,是少了还是多了,就看你怎么学了。学生们如果只是被动的接收,那么,他们可能过得会很轻松,但是,如果他们懂得从一堂课、一个讲座中去找“不懂”,去解“问号”,那么他们会过得很忙碌的。

触屏版 电脑版
3773考试网 琼ICP备120034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