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武汉理工大学校长 周祖德
求质量之真 务发展之实
——武汉理工大学提升办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武汉理工大学是由原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和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合并组建6年来,以推进三个结合为动力,巩固和发展办学特色,形成提升办学质量的核心;以实施三大工程为重点,优化和科学配置资源,形成提升办学质量的基础。在办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实现了学校跨越式发展。
突出三个结合形成提升办学质量的核心
学校深入推进融合与发展的结合、继承与发展的结合、创新与发展的结合,使学校整体呈现出合并特色、开放特色和创新特色,形成不断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核心。
融合与发展:形成合并特色,培养复合型人才
学校抓住合并组建的历史机遇,构建合并特色,这种合并具体表现为办学平台的延伸、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层次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把原三校在历史上各自形成的人才培养特色和学科特色集成优化,构筑创新人才培养的平台。
合并组建使原属于建材行业、交通行业、汽车行业的学科特色、培养模式、管理制度等取长补短、融为一体,使学校的办学活动进入到更大更高的平台。
继承与发展:形成开放特色,培养开放型人才
学校承袭了与建材、交通、汽车三大行业传统的血肉联系,并立足于中部地区,建立学校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联系渠道,形成学校的开放特色。
行业和政府共建。学校坚持依托建材、交通、汽车三大行业,成立了三大行业董事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学校和行业建设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学校与企业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关系。同时,学校实现了教育部与交通部和教育部与武汉市的共建,与贵州省、海南省等中西部地区以及部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实现学校与社会的共赢。
走向国际化舞台。学校实施国际化战略,“十五”期间,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47所国际知名大学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与IBM、雪铁龙、雷诺等一批跨国集团公司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作关系,组建了“国际管理与经济教育联盟”和“国际玻璃研究中心”两个国际合作平台,邀请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及合作研究,积极推进教师和学生的国际交流。
创新与发展:形成创新特色,培养创新型人才
学校以教育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构建学校创新特色,培养创新型人才。
在教育创新方面,首先是创新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教改试点班,按大类专业设置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和管理模式上强调因材施教、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建立了多种培养模式;同时营造创新氛围,积极引导教师参与教育创新,开展教学研究,积极引导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启动“大学生创新研究训练计划”,并率先在全国设立500万元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基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科技创新方面,确立以科学研究带动学科建设和学校整体提升和发展的战略举措,将科技创新作为形成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通过政策导向、舆论引导,逐步形成学校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让学生时时都能受到创新氛围影响和熏陶。
在管理创新方面,学校抓住合并组建的机遇,以实施机关机构和学科院系调整两大战役为突破口,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建设后勤集团和产业集团为重点,以理顺关系、重心下移、实施二级目标责任制为契机,构建学校的管理体系,形成学校的管理机制。
实施三大工程形成提升办学质量的基础
学校通过实施“211”工程、教学创优工程、校园建设工程来优化和科学配置办学资源,从而确保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211”工程:学科资源、科技资源和师资队伍的优化
其一是优化学科资源。以“211”工程建设推动学科资源的优化。学校通过“九五”、“十五”和“211”工程建设,形成了集中学校学科优势的9个建设项目,形成了以材料、信息为支撑,船舶与海洋、汽车、资环为重点,机械、物流、管理、经济、土木、理学为主干,人文社会科学快速发展的特色优势突出的学科专业体系。
其二是提升创新能力。以“211”工程建设推动科技资源的优化。学校制订出台了加强科技工作的措施,同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广大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政策。学校科技工作实现了经费、项目、基地等的重大进展,与企业共建研究开发基地57个,创建了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园。
其三是加强队伍建设。以“211”工程建设推动师资队伍的优化。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强校,实施高层次拔尖人才引进与培养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中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三大人才工程,聚集了一批优秀人才。
教学创优工程: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
所谓教学创优工程就是学校抓住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契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加大教学投入,优化教学资源,规范教学管理。部分学生在学期间就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项目和各类高水平的设计大赛,并且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以及国际设计大奖,充分展示了学校提升教育质量的成果。
以评促建。加大教学投入,在三个层面加强建设,一是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完成校园网络化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二是加强教学基地建设,学校建设了“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化学教学基地”等。三是依托社会,建设了7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
以评促改。学校根据国家的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和专业建设规划,组织专家对新办专业的定位、办学条件、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管理等进行了全面评估,并针对问题进行整改。连续实施了四轮学院(部)本科教学自评估,在此基础上修订和完善了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自评估方案,并成立了以校领导为负责人的11个工作组进行整改。
以评促管。首先是完善规章制度。学校制订了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坚持校长书记第一责任人制度,坚持校领导专题研究教学工作、随堂听课、给本科生讲课制度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度等,完善和修订了50多份有关教学文件和规范。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实施督导制度,强化教学过程监控。
校园建设工程:营造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氛围
合并组建后的武汉理工大学校园分散、用地紧缺、环境较差。学校将“建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寻求持续发展的空间”作为建设的重点,坚持实施大校园建设工程,即以建设现代化大校园为目标,科学进行校园总体规划,合理配置校内办学资源,合理进行校园功能区分,形成武汉理工大学功能区划合理、教学科研设施完备的现代化大校园。
办学观念的创新、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办学资源的整合使合并组建仅6年的武汉理工大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体现在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上,则突出表现在学校人才特质上的“三重”和“三性”,即“重素质、重能力、重实践”和“适应性、可塑性、创造性”。这样的人才特质非常适合行业及相关部门的需求,因此,凡是涉及行业及相关部门的毕业生每年都供不应求,充分表明了社会对学校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认可。
《中国教育报》2007年1月29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