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和等级标准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主 要 观测点 |
参考 权重 |
等 级 标 准 |
备 注 | |
A |
C | |||||
办学指导思想 |
1.1 学校定位 |
● 学校的定位与规划[注1] |
1.0 |
定位准确,学校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并有效实施 |
定位基本准确,有学校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 |
[注1] 学校规划包括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 |
1.2 办学思路 |
● 教育思想观念 ● 教学中心地位 |
0.5 0.5 |
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办学思路明确,质量意识强 一贯重视本科教学,能正确处理教学与学校其它工作的关系 |
注重先进教育思想观念的学习与研究,办学思路清晰,有质量意识 重视本科教学,基本能正确处理教学与学校其它工作的关系,第一责任人责任明确 |
|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主 要 观测点 |
参考 权重 |
等 级 标 准 |
备 注 | ||
A |
C | ||||||
师 资 队 伍 |
2.1 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
● 生师比[注2] ● 整体结构状态 [注3]与发展趋势 ●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 |
0.3 0.4 0.3 |
比附表中合格规定值至少低2,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结构合理,发展趋势好 ≥50% |
符合附表中合格的规定 结构基本合理 30%~40% |
[注2] 生师比的计算方法参见附表说明,其中专任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 [注3] 分析师资结构中的师资指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 |
2.2 主讲教师 |
● 主讲教师资格 ● 教授、副教授 上课情况 ● 教学水平 |
0.3 0.3 0.4 |
符合岗位资格[注4]的教师≥95% 教授、副教授近三年内均曾为本科生授课 教学水平高,科研促进教学成效明显 |
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达85%~90% 55岁(含)以下教授、副教授每学年95%以上为本科生授课 教学过程规范,能保证教学质量 |
[注4] 符合岗位资格是指:主讲教师具有讲师及以上职务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教师。 | ||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主 要 观测点 |
参考 权重 |
等 级 标 准 |
备 注 | |
A |
C | |||||
教 学 条 件 与 利 用 |
3.1 教学基本设施 |
● 校舍状况 ● 实验室、实习 基地状况 ● 图书馆状况 ● 校园网建设 状况 ● 运动场及体 育设施 |
0.2 0.2 0.2 0.2 0.2 |
各类功能的教室齐备,很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其它相关校舍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各类功能的教学实验室配备完善,设备先进,利用率高,在本科人才培养中能发挥较好作用;校内外实习基地完善,设施能满足因材施教的实践教学要求 管理手段先进,图书馆使用效果好 建设水平高,运行良好,在本科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运动场及体育设施(含室内体育场所)满足人才培养需要;有专项训练场地和设施[注7] |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座位数(个)达到附表的合格规定,教室、实验室、实习场所和附属用房面积以及其它相关校舍基本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实验室、实习场所的配置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注5]值及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达到附表中的合格规定 生均图书和生均年进书量(册)[注6]达到附表要求 在本科教学中发挥了作用 有室内体育场所,生均运动场面积≥ |
[注5]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是指单价高于800元的仪器设备。 [注6] 生均图书和生均年进书量(册)包括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的图书。 [注7] 有专项训练场地和设施指:有符合学校特点的专项训练场地和体育设施。 |
教 学 条 件 与 利 用 (续) |
3.2 教学经费 |
● 四项经费[注8]占学费收入的比例 ● 生均四项经费 增长情况 |
0.6 0.4 |
≥25%,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持续增长 |
20%~23%,基本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持平 |
[注8] 四项经费包括本专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 |
专 业 建 设 与 教 学 改 革 |
4.1 专业 |
● 专业结构与 布局 ● 培养方案 |
0.5 0.5 |
专业总体布局与结构合理,有与重点学科相匹配的、有一定影响的优势专业;新办专业的设置满足社会需要,具有学科基础,教学条件好,教学质量有保证,学生满意 |
专业总体布局与结构基本合理;新办专业[注9]设置适应社会需要,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基本符合要求 培养方案基本反映培养目标的要求,执行情况较好 |
[注9] 新办专业是指毕业生不足3届的专业。 |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主 要 观测点 |
参考 权重 |
等 级 标 准 |
备 注 | |
A |
C | |||||
专 业 建 设 与 教 学 改 革 (续) |
4.2 课程 |
● 教学内容与课 程体系改革 ● 教材建设与 选用 ● 教学方法与 手段改革 ● 双语教学 |
0.3 0.3 0.3 0.1 |
总体思路清晰,具体计划和配套措施有力,执行良好,改革成效显著,有一定数量的获省部级(含)以上成果奖励(包括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等)[注10] 有科学的教材选用和评估制度,执行严格,教材选用整体水平高,使用效果好;针对本校的优势学科,有重点支持特色教材编写的规划和措施,成效好,有一定数量的获省部级(含)以上奖励的教材 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成效显著;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注11]的课时不低于15%,有一定数量自行研制开发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好 有实施双语教学的激励措施和政策;适宜的专业特别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双语授课课程比例[注12]≥10%,教学效果较好;其它专业能积极实施双语教学 |
有思路、计划和措施,有一定成效 有科学的教材选用和评估制度,主干课程选用同行公认的优秀教材,并注意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特别是理工类、财经政法和农林类专业) 注意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技术有一定使用面 重视并积极实施双语教学;双语授课课程达到一定比例 |
[注10] 省部级(含)以上成果奖励是指近两次评奖中获奖的成果。 [注11] 多媒体授课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技术。 [注12]用双语授课课程指采用了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及以上的课程(外语课除外);双语授课比例是指开设双语教学的课程数占相关专业开设课程总门数的比例。 |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主 要 观测点 |
参考 权重 |
等 级 标 准 |
备 注 | |
A |
C | |||||
专 业 建 设 与 教 学 改 革 (续) |
4.3 实践教学 |
● 实习和实训 ● 实践教学内容 与体系 ● 综合性、设计 性实验[注13] ● 实验室开放 |
0.4 0.3 0.2 0.1 |
时间有保证、措施完善、效果好 注意内容更新,体系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效果好 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80%,效果好 实验室开放[注14]时间长,开放范围及覆盖面广,效果好 |
时间有保证、措施得力、效果较好 基本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90% 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的比例达50%~60%,效果较好 有开放性实验室,有一定效果 |
[注13] 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注14] 实验室开放包括开放的范围、时间、内容、对学生的覆盖面等。其中开放的范围包括科研(专业)实验室。 |
教 学 管 理 |
5.1 管理队伍[注15] |
● 结构与素质 ● 教学管理及其 改革的研究与 实践成果 [注16] |
0.6 0.4 |
结构合理,队伍稳定,素质高,服务意识强 研究与实践成果显著,研究成果对教学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
结构基本合理,素质较高 鼓励教育研究,有一定数量的研究实践成果 |
[注15] 教学管理队伍包括学校分管教学的校长、教务处等专职教学管理人员、院(系、部)分管教学的院长(主任)、教学秘书等教学管理人员。 [注16] 研究与实践成果是指教学管理调研或咨询报告、论文、专著等。 |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主 要 观测点 |
参考 权重 |
等 级 标 准 |
备 注 | |
A |
C | |||||
教 学 管 理 (续) |
5.2 质量控制 |
● 教学规章制度 的建设与执行 ● 各主要教学环 节的质量标准 ● 教学质量监控 |
0.3 0.3 0.4 |
管理制度健全,执行严格,效果显著 质量标准完善、合理,体现学校的水平和地位,执行严格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注17]科学、完善,运行有效,成效显著(特别是对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质量有得力的监控措施且执行情况良好) |
管理制度基本健全,执行较为严格,效果明显 质量标准基本建立,执行严格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初步形成(对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质量有监控措施),执行情况较好 |
[注17]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目标的确定、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统计与测量)、评估、信息反馈、调控等环节。 |
学 风 |
6.1 教师风范 |
● 教师的师德修 养和敬业精神 |
1.0 |
学校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严格履行岗位责任,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 |
教师履行岗位责任,从严执教,教书育人 |
|
6.2 学习风气 |
● 学生遵守校纪 校规的情况 ● 学风建设和调 动学生学习积 极性的措施与 效果 ● 课外科技文化 活动 |
0.3 0.3 0.4 |
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考风优良 措施得力,效果好 校园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丰富活跃,多数学生积极参与,效果好 |
能遵守校纪校规,考风良好 有措施,效果较好 有一定的参加人数和活动效果 |
|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主 要 观测点 |
参考 权重 |
等 级 标 准 |
备 注 | |
A |
C | |||||
教 学 效 果 |
7.1 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
● 学生基本理论 与基本技能的 实际水平 ● 学生的创新精 神与实践能力 |
0.7 0.3 |
水平高 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有较多的研究实践成果和省部级(含)以上奖励 |
合格 学生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一定的研究实践成果和省部级(含)以上奖励 |
|
7.2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
● 选题的性质、 难度、份量、 综合训练等 情况 ● 论文或设计 质量 |
0.5 0.5 |
结合实际,全面反映培养目标要求 质量好 |
结合实际,基本符合培养目标要求 论文或设计规范,质量合格 |
| |
7.3 思想道德修养 |
● 学生思想道德 素养与文化、心 理素质 |
1.0 |
措施完善、有效,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好,心理健康 |
措施得力,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较好,心理健康 |
| |
7.4 体育 |
● 体育 |
1.0 |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97%;群众性体育和竞技体育开展得好 |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95%~96%;重视群众性体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
| |
7.5 社会声誉 |
● 生源 ● 社会评价 |
0.6 0.4 |
生源好 社会评价好 |
生源较好 社会评价较好 |
| |
7.6 就业 |
● 就业情况 |
1.0 |
应届毕业生的年底就业率≥80%,就业工作措施得力、效果好 |
应届毕业生的年底就业率达60%~70%,就业工作有措施、效果较好 |
| |
特色项目 |
[注18] 特色是指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特色可体现在不同方面:如治学方略、办学观念、办学思路;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教育模式、人才特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等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