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讯

3773考试网高校信息高校资讯正文

[图文]兰州大学南志标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来源:兰州大学 2010-1-9 11:37:38

 据中国工程院网站12月2日发布的消息,我校草地农业科技学院院长南志标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本次共有48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南志标,男 ,1951年生,汉族,河北省曲阳县人,中共党员。 

  1972年就读于甘肃农业大学草原系,1978年至1981年在甘肃农业大学草原系攻读硕士。 

  1986年9月至1989年11月在新西兰梅西大学(Massey University)和新西兰国家科工部植病所 ( DSIR . Plant Disease Division)攻读博士,1989年11月获博士学位。 

  南志标教授是我国草业科学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国家级草业科学教学团队的带头人,国际知名的草业科学家。从事草业科研、教学、生产实践40年,以提高草地生态生产力为中心,在草地退化治理和草类植物病害防治等草业重要领域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并较为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实践,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第一名)和三等奖(1999年,第一名)各一项,省部级科技与业务奖项4项,发表真菌新种2个,修订国家标准5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编出版著作2部、SCI期刊专辑和专栏各1期、国际和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各1部,参编著作4部,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 34篇。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39 人,其中1人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1、建立了我国北方不同生态区治理退化草地的草业发展模式,并大面积应用 

  在草业科学前辈工作的基础上,实践并创立了以生物因素、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相互作用,分析草地退化与恢复机理的新方法,把草地退化机理的研究从单一组分分析推进到系统综合分析。确定了黄土高原等退化天然草地适宜的禁牧年限和合理利用方式;建立了以系统耦合为特征,适用于我国北方不同生态区域的草地农业模式,成为保障区域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把退化草地治理由被动、粗放的旧传统推进到主动构建可持续发展草业系统的新阶段,为国家 “天然草地保护”和“退牧还草”等重大工程提供了科学与技术依据。 

  在西北不同生态区域建立试验示范区,草地生产力提高1/3至1倍,整体接近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同类草地,使我国草地退化机理与治理的研究与实践总体达到国际水平。主持完成的“中国北方草地退化与恢复机制及其健康评价”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我国目前在退化草地治理方面的最高奖项。 

  2、丰富和发展了我国草类植物病理学 

  以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理论为指导,在草原学、饲料学、植物病理学的交叉领域进行我国草类植物病理学开拓性研究:提出了牧草病害研究应与家畜生产相联系,以反映草地农学的本质,并开展相关试验。构建了对草地农业4个生产层评价的牧草病害调查与评定技术体系,将草原学的样线法、湿润度(K值)等成功地引入草类病害研究。明确了我国已知的草类病害及病原真菌数,反映在他的《中国牧草真菌病害名录》专著中,为我国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牧草病害防治及国家进出口检疫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对红三叶、沙打旺、苜蓿、柱花草等重要牧草的病害进行了系统研究,发表真菌一新种—沙打旺埃利砖格孢及其引致的新病害。研究提出了我国牧草病害可持续管理的技术体系,在新疆、陕西、山西、甘肃等省区推广应用。 

  系统研究了我国草地禾草的内生真菌,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现并正式命名内生真菌一新种—甘肃内生真菌,是我国学者在国际命名的第一个禾草内生真菌新种。报导了一批禾草—内生真菌新组合,明确了内生真菌的侵染对数种优良野生牧草具有促进生长、增强抗逆性的作用,及其增强宿主抗病性的机理。在国际上最早报道有益生物碱Peramine在披碱草种群中的存在与分布。在国内提出了利用内生真菌、培育禾草抗逆新品种的论点,并应用于披碱草等优良牧草抗逆品种的培育,获得成功,开辟了我国乡土草育种新途径。应邀在第4届国际内生真菌与禾草互作大会作报告。 

  主持完成的“牧草病害及其防治”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是迄今为止,我国草类植物病害领域获得的最高科技奖项。 

  3、建立了草类植物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的技术体系,并用于生产 

  选育出适合我国高山草原、早熟高产的野豌豆新品系3个。驯化选育极抗旱的野生牧草-无芒隐子草,取得新进展。作为主要起草人之一,修订了牧草种子质量评定的5个国家标准,已颁布实施;制订了我国第一批植物新品种保护中仅列的苜蓿和草地早熟禾等两类牧草和草坪草新品种保护测试指南,用于新品种保护的实践。建立的处理小批量种子的方法,被联合国国际家畜研究所(ILRI)采纳为种质库的日常技术措施。现主持国家“973”项目“中国西部牧草、乡土草遗传及选育的基础研究”,提出以抗落粒性、高可溶性糖含量、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等为目标的质量育种路线,以提高种子收获率、家畜N利用效率和畜产品品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取得良好进展。牧草种子质量的部分研究成果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4、扩大了草业在国内外的影响 

  兼任国际草地大会连续委员会委员,美国牧草和放牧术语委员会委员和中国协调人。作为第一作者或合作者应邀在第19届、20届、21届国际草地大会和第1、2届中—日—韩草地大会等国际学术会议作特邀报告。主办第2届中-日-韩草地大会。作为第21届国际草地大会和第8届国际天然草地大会组委会副主席兼学术委员会主席,提议了“变化世界中多功能草地”的大会主题,并提议设立了24个专题,为成功举办这两会做出了突出贡献。 

  发扬开门办所传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新西兰梅西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美国德州理工大学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使学术集体成为我国草业领域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团队之一。2008年获国家外专局引智贡献奖。在前任的基础上,主编的“草业学报”,近五年连续被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畜牧兽医类期刊第一名。
他指导的一篇博士论文2009年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论文”, 一名博士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领导的草业科学教学团队2008年获国家级教学团队,作为第二参加人获2009年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触屏版 电脑版
3773考试网 琼ICP备120034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