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师范学院
版权所有: 牡丹江师范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本页面制作维护:网络信息中心 电话:0453-6511312 Email:ybz@mail.mdjnu....
www.mdjnu.cn
牡丹江师范学院是黑龙江省省属本科高等学校,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基础教育服务中心和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学院创建于1958年9月,.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牡丹江师范学院已建设成为学科门类比较齐全、专业结构比较合理、教学质量较高、科研实力较强、现代化的、开放的、具有明显优势和鲜明特色的黑龙江省东部地区中心大学。
学院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绿化用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4800多万元;图书馆藏书76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998种,电子中外学术期刊5000余种,计420万篇,电子图书2.9万册;教职工总数844人,专任教师443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87人(其中教授5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2.2%;外聘专家学者30人;全日制在校生10746人,在籍成教学生4377人,受地方政府委托举办培训班学员1500人;从建校至今已为社会输送培养毕业生3万余人,在毕业生质量反馈调查中,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满意率在90%以上,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3年位于全省省属高校前列;学院现有基因工程、渤海文化、有机化学、民俗学和农副特产6个研究所;学院出版的《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国内外公开发行。
学院现有中文、政法、外语、计算机、生物、物理、化学、数学、教育、工商管理、体育、艺术12个系。有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历史学、英语、俄语、音乐学、美术学、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物理学、体育教育、教育技术学、小学教育、心理学等16个师范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商务英语、国际经济法、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生物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艺术设计、舞蹈学、音乐学、社会体育、市场营销、信息与计算科学、园林(新上专业)等15个非师范本科专业;法律、旅游管理、工商管理、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艺设计等6个专科专业。以上专业已基本满足了中等教育的学科需要。
在学科建设方面根据全面建设、突出重点的原则对动物学、植物学、凝聚态物理学、文艺学、体育教育训练、结构化学等几个学科进行了重点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动物学和植物学,结合牡丹江地区林业、农业、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的特点,分别确立了动物生态学、昆虫学及物种生物学、种子植物分类学的研究方向,填补了我省相同学科在该研究方向上的空白;文艺学在文学批评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个案研究、文学鉴赏学与当代审美文化的关联性研究方面较为深入,自成特色;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开展的中学体育理论与方法研究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学院现有生物、中文、化学和政法4门省级重点专业;有现当代文学、动物学、有机化学、文艺理论、体操、数学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7门省级重点课程;有文学理论和法学概论2门省级精品课程;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学院借助教学合格评估的东风,进一步加强了实验室的管理,规范了实验室的建设工作。现在,生物科学专业基础实验室、物理学基础实验室、化学基础实验室被省教育厅授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基础实验室评估合格单位;科研工作方面,在保证科研成果数量、争取高层次、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同时,学院加强校际、校企之间的合作研究,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不断促进科研成果与教学相结合、科研与申硕相结合、科研与学院的升级发展相结合,科研工作成果显著。近五年来,学院共承担了科研项目171项,其中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子课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子课题主持或参与),国家十五863计划项目1项;出版著作、教材157部(其中学术专著62部,译著9部,统编教材1部);发表论文2789篇,其中重要学术刊物(国家级及核心期刊)967篇,被3大检索(SCI、EI、ISTP)收录14篇(其中被国际会议ISTP收录2篇),有120项科研成果获省(部)、市级奖励。 学院较为著名的科研成果有:杨春文教授的森林鼠害研究、修朋月教授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吴永富教授的影视文学研究、周兴华教授的文艺批评学研究、彭鸿雁博士的凝聚态物理研究、陈广慧博士的量子化学研究、王秀英教授的模糊数学研究、高志忠教授的刘禹锡研究、宋德胤教授的文艺民俗学研究。
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学院将根据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特点,结合我院实际,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面向社会自主办学;以科研为先导,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以师范教育为基础,大力发展非师范教育,积极拓展研究生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把学院建设成为学科门类齐全、专业结构合理、教学质量较高、科研实力较强、管理规范、校风优良、设施完备、环境优美、形成一定的学科优势和鲜明的办学特色的以师范学院为主的综合性本科院校,成为支撑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面向社会自主办学;以科研为先导,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以师范教育为基础,大力发展非师范教育,积极拓展研究生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把学院建设成为学科门类齐全、专业结构合理、教学质量较高、科研实力较强、管理规范、校风优良、设施完备、环境优美、形成一定的学科优势和鲜明的办学特色的以师范学院为主的综合性本科院校,成为支撑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多科性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