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学
www.jsu.edu.cn
吉首大学创办于1958年9月,是办在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的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的湖南省属综合性大学,由吉首校区和张家界校区组成,本部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市。
1960年,湖南高校调整,吉首大学改为师专,保留校名。1978年8月,国务院批准吉首大学改建为省属综合性大学。1979年学校开始招收本科学生。2000年8月,原吉首卫生学校并入吉首大学,组建医学院。
学校占地119.
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湖南西部地区是主要生源地。截至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05人,其中高级职称37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1%(教授74人、副教授2 49人、其他系列48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36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3%(博士57人 、硕士308人)。在读硕士271人、博士32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2人,全国优秀教师8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湖南省首届教学名师1人,湖南省优秀教师3人,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4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1人、第三层次 2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3人,湖南省劳模1人,湖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人,湖南省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6人,2000年以来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36人,湖南省教育系统“芙蓉百岗明星”4人,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佳优秀领导1人,湖南省巾帼建功标兵2人。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42个、硕士点19个,涵盖除军事学以外的11大学科门类,省级重点专业8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5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
“十五”期间,学校建成8个省级重点专业——汉语言文学、体育教育、音乐学、物理学、生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新闻学;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0项。有省级精品课程3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民族传统体育,声乐。学生参加国家、省级大赛屡获大奖,共获国家级各类奖项48项,省部级各类奖项115项,其中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学术竞赛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电子建模竞赛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1项;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一等奖5项(囊括理论知识竞赛的全部第一);国际合唱节银奖1项;全国大学艺术专业舞蹈大赛表演一等奖、编导一等奖各1项;“用友杯”第二届全国大学生ERP沙盘模拟对抗赛团体二等奖1项等。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
办学48年来,学校共培养了50000余名各类高级应用型人才,绝大部分毕业生扎根湘西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据湘西自治州
“十五”间,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440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社科基金课题31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0项。成果转化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美味猕猴桃“米良1号”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扶贫开发项目,在全国16个省(市)推广栽种,仅湘西自治州种植面积就达10万余亩。从猕猴桃中提取的“果王素”经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国际空白”,猕猴桃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帮助湘西近10万农民摆脱贫困。湘西矿产资源和植物资源的研究成果已经孵化出近10家高新技术企业。湘西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带动了湘西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区域经济及开发模式研究多项成果被各级政府和企业采纳。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十五”期间先后获得“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优秀事业法人单位”“湖南省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近些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朱镕基、曾庆红、尉建行、曾培炎、陈至立、杨汝岱、罗豪才等及教育部领导周济、周远清、张保庆、柳斌、赵沁平、陈小娅等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朱镕基总理称赞“吉首大学是湖南的骄傲”,曾庆红副主席充分肯定“吉首大学具有特殊价值”。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视察学校时动情地说“如果不办吉首大学,湘西会更落后;吉首大学解决了省委、省政府的西顾之忧”。湘西州委、州政府领导说“湘西州的发展离不开吉首大学”。
著名教育学家潘懋元高度评价学校服务地方的办学成就和办学特色,并在《中国大学教学》
中央和省级各类媒体将学校誉为武陵山区的“希望大学”,湖南西部地区思想文化的“高地”,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的“基地”和城市形象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