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和田师范专科学校网站 www.htszedu.com/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位于昆仑山北麓的玉石、地毯之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市北京西路33号。我校是由自治区教育厅直属全日制普通师范类专科学校,是多民族,多种专业,多种教育模式全日制普通师范类高校。良好的教学、工作、生活条件,整洁优美,正规的校园环境是每一位考生理想的学校。 我校现有在职教职员工372人,专职教师21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72人,讲师145人,助教85人。博士1人,硕士11人。目前在校生3700人余人。 我校设有数学系、物理系、生化系、地理系、体育系、中文系、政史系、语言系、计算机科学系、艺术教育系等10个系以及马列教研部、汉教部2个部,成人教育学院等共计13个办学单位。学校开设有数学、物理、生物、化学、地理、体育、维吾尔语言文学、政史、汉语、维语、计算机、美术、音乐、政治理论、教育理论等17个专业。 学校有固定,正规的阅览室,图书馆大楼内有民汉文图书资料17万册,报刊300余种。出版发行民汉语言《出版发行和田师专学报》。学校配设物理,生物,化学,语言和电教实际操作室30余个,多媒体计算机教室、语言实验室。 我校地处南疆,因此,我校设立多种助学办法。1,学校自筹国家补助的专业奖学金。2,特困生生活补助费。3,每学期放假和重大节日我校组织车辆把学生送回家,路途中安全,舒适,快捷,并且费用低。4,我校为3年制专科学校,学费低,工作就业机会多。5,学生住宿实行公寓化,公寓化管理费用在规定收费标准基础上给予优惠。 当前我校正巩固成绩,不断改善教学内容质量和教学效果,在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管理机制和校园建设方面不懈地努力。 今天的和田师专正在蓬勃发展,假如你想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充实完善自我,请选择我校吧!我校以优美的校园环境,浓厚的校园学习氛围和丰富多采的文化活动,迎接有理想的学生成为我校的一员
城市简介 :和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隅。南抵昆仑山与西藏自治区交界,北部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与阿克苏相连,东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接,西部与喀什地区毗邻,西南以喀喇昆仑山为界,同克什米尔接壤,东西长约670公里,南北宽约570公里,有边界线210公里。 和田地貌特征南依昆仑山脉,北临塔里木盆地,北低南高,并由西向东缓倾。地势由北部的海拔1,050米上升到南部山地7,167米。山区、山地、北部平坦区界限分明,从地貌上粗略划分,一半为盆地,一半为山区山地。人类活动区域大部分在海拔1,500米以下。 和田地区国土面积24.78万平方公里,占全疆的14.9%,绿洲面积9,7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262.05万亩,占绿洲面积的17.95%,人均耕地1.62亩。和田是以维吾尔族为主题的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在中国历史上,和田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著名的于阗国所在地,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以其发达的农牧业和丝绸闻名于世,成为中国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几千年的发展与演变,积淀了和田绿洲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在遥远的天涯,沙漠阻隔使这里至今笼罩着西北古大陆的神秘,繁多的名胜古迹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星罗棋布的旅游景点使和田又成为举世神往的地方。 和田地区辖7县1市,和田市、和田县、皮山县、于田县、墨玉县、洛浦县、策勒县、民丰县。共有75个乡,11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401个村委会。2000年总人口168.15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3.67万人,占总人口的14.08%;维吾尔族162.56万人,占总人口的96.67%。 历史沿革:和田地区古代有皮山、于阗、扜弥、渠勒、精绝、戎卢诸国。自西汉神爵二年(前60年)始,西汉王朝设置西域都护府,在西域都护府统辖之下,和田地区正式归属中国版图,成为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57年后,于阗国势转盛,邻近诸国皆服从。到魏晋时期,皮山、渠勒、戎卢、扜弥、精绝等城邦国被于阗兼并,这时的于阗就相当于现在和田地区的范围。历代中央王朝都在这里封王设官,进行有效管理。汉朝向于阗、扜弥、精绝、皮山、渠勒、戎卢诸国国王、将佐按汉制封官、授汉印。晋武帝泰始五年(269年)封于阗为“晋守待中”。唐在和田设毗沙都督府,置十州。后晋册封李圣天为大宝于阗国国王。辽设于阗王府,宋嘉祐八年(1063年)册封于阗王为“归忠保顺石后鳞黑韩王”。元称于阗为斡端或忽炭,清设置于阗于今之克里雅,遂有于阗(克里雅)与和田之称。1759年清设和阗办事大臣,1865年阿古柏侵占和阗,1878年清军刘锦棠部收复和阗,光绪九年(1883年)设和阗直隶州。民国设和阗道,后改为和阗行政区,设行政长公署。1933年穆罕默德·伊敏暴乱,自封“和阗王”,1934年为马虎山所破。1937年盛世才省军进驻和阗。1949年12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五团抵达和阗,和阗解放。1950年改称和阗专区,1959年改和阗为和田,1971年改专区为地区。1979年建立和田地区行政公署。 经济发展与消费:农业生产稳步提高。和田市有农业人口92,713万,耕地9.1万亩,人均耕地0.98亩。多年来,和田市一方面大力发展防风固沙林和绿洲经济林,另一方面以农业水利建设为中心,不断加大投入“两高一优”农业,并以高温无滴塑料大棚菜为龙头(2001年新建标准温室大棚1,530座,各种拱棚3,000座,使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9,400亩),牛羊育肥,水产养殖等“菜篮子”建设蓬勃发展。实现了四季鲜菜、活鱼不断,肉、禽、蛋、奶满足需求。新增葡萄1,700亩,优质杏2,200亩,石榴5,000亩(已定植3,000亩),核桃3,000亩,青玉梨、白玉梨已嫁接400亩、定苗2,000亩,实现特色经济林定植总面积1万余亩;西、甜瓜种植面积由5,000亩增加到6,230亩;玫瑰花种植由800亩增加到8,000亩,“花、瓜、菜、果”基地建设初具规模。2001年,农业总产值、农牧民人均收入分别为8,442.81万元和1,217.38元。 工业基础初具规模。和田市工业依托本地资源,与各地的经济交往日益活跃。电力、酿造、水泥、丝绸、棉纺、地毯、农机、食品加工、塑料、皮毛制品、印刷、工艺美术、服装、建材等各行业协调稳步发展,矿产资源逐步开发利用,重工业比重逐步提高,一个多元化发展的工业新格局初步形成。 和田市乡镇企业已形成加工业、商业、运输业、建筑业、旅游服务业五业并举的经济体系。截止2001年底,全市共有乡镇企业658个,从业人员7,510人,总产值12,386万元,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2001年农牧民人均收入分别为1,217.38元。 文化教育:科技教育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技术进步加快,到2005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基本实现高标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初中入学率达到9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力争分别达到60%左右;财政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增加,覆盖面扩大,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好转。
我校设有数学系、物理系、生化系、地理系、体育系、中文系、政史系、语言系、计算机科学系、艺术教育系等10个系以及马列教研部、汉教部2个部,成人教育学院等共计13个办学单位。学校开设有数学、物理、生物、化学、地理、体育、维吾尔语言文学、政史、汉语、维语、计算机、美术、音乐、政治理论、教育理论等17个专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