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中国综合性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计划”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开发以及整体办学条件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设有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清华大学现有教职工78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6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100余人。全国重点学科49个;本科专业5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5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在校全日制学生27000余名,其中本科生13000余名,硕士生8600余名,博士生4600余名。有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在校留学生及进修生1300余名,远程教育学员7500余名。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4个、体育总局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科技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6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网上研究中心6个。学校藏书400余万册。学校占地面积400余公顷,建筑面积230余万平方米。出版物有《清华大学学报》(分自然科学版、英文版、哲学社会科学版)、《世界建筑》、《装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等。 清华大学治学严谨,有着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清华大学传承“培养具有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建校至今,共培养了11万余名学生,其中包括一大批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治学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他们中有竺可桢、高士其、姜立夫、段学复、张子高、杨石先、叶企荪、周培源、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梁思成、杨廷宝、钱伟长、吴仲华、洪深、曹禺、金岳霖、王力、陈岱孙、钱钟书、费孝通、吴晗、周光召、林宗棠等。此外,马寅初、陈寅恪、熊庆来、华罗庚、茅以升、吴有训、钱学森、张光斗等是清华的进修生和资助生,美籍学者杨振宁、李政道、林家翘是清华校友。在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勋章”的23位功勋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截至2001年12月底,1537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近25%为清华大学校友。
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时代的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
|||
|
清华大学历任校长及党委书记一览表 | |||
学校名称及起讫年月 |
姓 名 |
职 务 |
任 期 |
清华大学 1949年1月至今 | 顾秉林 | 校长 | 2003.4 - 至今 |
陈 希 | 党委书记 | 2002.2 - 至今 | |
王大中 | 校长 | 1994.1 - 2003.4 | |
贺美英 | 党委书记 | 1995.9 - 2002.2 | |
方惠坚 | 党委书记 | 1988.9 - 1995.9 | |
张孝文 | 校长 | 1988.10- 1994.1 | |
李传信 | 党委书记 | 1984.2 - 1988.9 | |
高景德 | 校长 | 1983.5 - 1988.10 | |
林 克 | 党委书记 | 1982.7 - 1984.2 | |
刘 达 | 党委书记 | 1977.4 - 1982.7 | |
校长 | 1978.6 - 1983.5 | ||
蒋南翔 | 校长 | 1952.11- 1966.6 | |
党委书记 | 1956.5 - 1966.6 | ||
袁永熙 | 党委书记 | 1950.3 - 1956.5 | |
刘仙洲 | 院系调整 筹委会主任 |
1952.6 - 1952.9 | |
何东昌 | 党委书记 | 1950.3 - 1953.9 | |
叶企孙 | 校务委员会 主任委员 | 1949.5 - 1952.6 | |
彭珮云 | 党总支书记 | 1949.3 - 1950.3 | |
冯友兰 | 校务会议 临时主席 | 1948.12- 1949.5 | |
国立清华大学 1946.10 - 1948.12 | 梅贻琦 | 校长 | 1946.10- 1948.12 |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38.3 - 1946.5 (北大清华南开组合) | 梅贻琦 | 常务会主席 | 1938.5 - 1946.5 |
清华校长 | |||
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7.10- 1938.2 (北大清华南开组合) | 未设校长,设立“常务委员会”,由北大、 清华、南开三校校长任常务委员 | ||
国立清华大学 1928.8 - 1937.8 | 梅贻琦 | 校长 | 1931.12- 1937.8 |
吴南轩 | 校长 | 1931.4 - 1931.6 | |
罗家伦 | 校长 | 1928.8 - 1930.5 | |
清华学校 1912.10 - 1928.8 | 温应星 | 校长 | 1928.4 - 1928.6 |
曹云祥 | 校长 | 1922.4 - 1927.12 | |
金邦正 | 校长 | 1920.9 - 1921.10 | |
张煜全 | 校长 | 1918.7 - 1920.1 | |
周诒春 | 校长 | 1913.10- 1918.1 | |
唐国安 | 校长 | 1912.10- 1913.8 | |
清华学堂 1911.4 - 1912.10 | 唐国安 | 监督 | 1912.4 - 1912.10 |
周自齐 | 监督 | 1911.2 - 1912.4 | |
☆ 学校主要负责人 | ☆ 全国重点学科 | |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 研究院(所、中心) | |
☆ 学校基本数据 | ☆ 主要实验室 | |
☆ 本科专业设置 | ☆ 教学成果 | |
☆ 第二学位专业设置 | ☆ 科技成果 | |
☆ 国际学术交流 | ☆ 学校企业 | |
☆ 各类学生人数 | ☆ 各院系学生人数 | |
☆ 海外留学生及进修生人数 | ☆ 夜大学学生数 | |
☆ 继续教育学员人数 | ☆ 历年授予学位人数 | |
☆ 全校教职工人数 | ☆ 全校固定资产数 | |
☆ 有权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的学科、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