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中学业水平

3773考试网高中学考会考广西高中学业水平正文

2013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技术考试说明

来源:2exam.com 2013-5-10 15:12:17

   二○一三年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信息技术学科考试说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招生考试院)

一、考试性质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是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考试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自治区教育厅组织实施的国家考试。全区普通高中学生和申请普通高中学历的社会考生均需参加。

二、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以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为依据,立足我区实际,借鉴区外有益经验,建立符合普通高中新课程要求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测体系;推动我区普通高中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保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引导教师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考试命题要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体现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要求,检测我区普通高中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水平,推进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有效融合。

 

三、命题依据

 

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有关信息技术的内容、广西教育厅《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二○一三年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技术学科考试说明》和广西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际。

四、命题原则

 

广西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1.导向性原则——反映素质教育要求,体现高中教育培养目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引导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与改革,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探究知识、辅助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和谐发展。

2.科学性原则——符合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特点和要求,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和发展要求;体现信息技术及相关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注重考查内容的基础性与发展性;选用素材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语言表述规范准确。

3.客观性原则——充分反映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试题内容覆盖面广,具有典型性,难度适宜,比例适当,既依托必要的工具软件又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工具软件,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基础性原则——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课程理念,依据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内容和限定选修模块内容命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5公平性原则——充分考虑广西各地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际,面向全体学生,避免经济、历史、文化、地域、民族、性别等背景差异对考生正常答题的影响。

6.人文性原则——充分体现为考生服务的宗旨,充分考虑考生答题的心理需求,努力创设宽松的环境,在试卷中合理设置相关提示,帮助考生正常发挥,对考生给予人文关怀。

 

五、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2013年广西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水平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进行,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1选择题,占总分70%,共70分。

2非选择题,包括简述题和程序设计题,占总分30%,共30分。

2模块内容分布

模块

单元名称

分值

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获取

15

信息加工与表达

45

信息资源管理

10

信息技术与社会

5

算法与程序设计

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5

程序设计语言初步

15

算法与问题解决例举

5

3试题与试卷难度

试题按其难度(P)分为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P≥0.70的试题为容易题,P≤0.40的试题为难题,0.70P0.40的试题为中等难度题。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的分值之比约为7:2:1,整卷难度为0.76±0.03

 

六、考试内容及要求

 

(本说明中使用的行为动词及掌握水平请参考《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相关解释)。

(一)能力要求说明

了解与模仿(A:指再认或回忆事实性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列举属于某一概念的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能在原型示范和他人指导下完成操作。

理解与独立操作(B:指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能独立完成操作,在评价和鉴别的基础上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迁移应用与熟练操作(C:指归纳总结原理,将学到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建立不同情境之间的合理联系等;能根据需要评价、选择并熟练操作技术和工具。

(二)考试内容

 

必修模块  信息技术基础

 

主题一  信息获取

 

单元内容

知识与技能要点

能力要求

1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1.信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特征

A

2.信息技术的概念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

A

3.信息技术的发展史

B

4.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A

5.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B

2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和有效途径

A

2.信息来源多样性。

B

3.计算机网络及因特网的基本知识

B

4.搜索引擎的类型

A

5.信息的搜索与浏览

C

6.信息的下载与保存

C

3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1.信息价值评价的基本方法

A

2.根据具体事例鉴别与评价信息

A

主题二  信息加工与表达

单元内容

知识与技能要点

能力要求

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

1.信息加工的概念

A

2.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A

3.信息加工的基本方式

A

4.常用的文字处理软件及其文件存储格式

A

5.文本信息加工的基本操作

C

6.文本信息的结构化表达

B

7.文本信息的形象化表达

B

8.表格数据处理软件及其基本操作

C

9.表格数据的图形化表示

C

10.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B

11.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B

12.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B

2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1.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A

2.编程加工信息的基本过程

A

3通过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体验其基本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

1.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

A

2.人工智能软件的功能及应用

A

4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

1.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

A

2.常用信息集成工具

A

3.信息发布的类型

A

4.网络信息发布与交流的方式

A

5.通过网站发布信息的主要方式

A

主题三  信息资源管理

单元内容

知识与技能要点

能力要求

1通过实际操作或实地考察,了解当前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描述各种方法的特点,分析其合理性。

1.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实例。

A

2.信息资源管理的普遍性及其意义。

A

3.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过程。

A

4.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

B

5.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方法。

A

6.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计算机资源。

C

7.用电子表格实现数据资源管理。

A

8.用收藏夹管理网站资源。

B

2通过使用常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感受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方面的优势。

1.常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A

2.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B

3通过对简单数据库的解剖分析,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1.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关系。

A

2数据库管理的优点及其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A

主题四  信息技术与社会

单元内容

知识与技能要点

能力要求

1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1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A

2信息技术对个人生活与学习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A

2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1现代信息交流的渠道和方法。

B

2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开展协作和合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A

3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

1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

B

2相关信息活动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B

4在使用因特网的过程中,认识网络使用规范和有关伦理道德的基本内涵;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

1因特网使用规范和有关伦理道德的基本内涵。

A

2不良信息的表现和甄别方法,抵制不良信息的主要手段。

B

3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网络发布信息的要求。

B

5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

1信息安全基本知识。

A

2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

B

3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

B

4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

B

6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1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

A

2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A

限定选修模块  算法与程序设计

主题一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单元内容

知识与技能要点

能力要求

1结合实例,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算法和程序设计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1.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A

2.算法的基本概念。

B

3.算法的基本特征。

A

2经历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或伪代码等方法描述算法的过程。

4.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B

5.用流程图描述算法。

B

6.用伪代码描述算法。

B

7.对给出的解决简单问题的算法,能够写出算法的结果。

B

3在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观看演示、模仿、探究、实践等环节,了解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结构及其重要作用,掌握计算机程序的基本概念,解释计算机程序执行的基本过程。

8.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C

9.计算机程序的基本概念。

A

10.计算机程序执行的基本过程。

A

4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编辑程序、编译程序、连接程序以及程序开发环境等基本知识。

11.编辑程序的基本操作。

A

12.翻译程序的主要作用。

A

13.集成化的程序开发环境。

A

14.按照给定的步骤完成程序的编写、保存、调试、运行工作。

B

主题二  程序设计语言初步

单元内容

知识与技能要点

能力要求

1.理解并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包括语句、数据类型、变量、常量、表达式、函数。会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顺序、选择、循环三种控制结构。

1VB可视化程序的开发环境。

B

2VB的基本数据类型。

A

3VB的主要运算。

A

4.常用的几种函数。

B

5VB表达式。

C

6VB的基本语句。

C

7.程序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C

8.对给出的程序能写出程序运行的结果。

C

2.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初步掌握其基本方法。

9.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

B

10.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B

3.初步掌握调试、运行程序的方法。

11VB程序的调试和运行。

B

4.在使用某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熟悉对象、属性、事件、事件驱动等概念并学会运用。

12.利用VB进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过程。

A

13.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B

14.对象、属性、方法、事件的含义。

C

5.能够说出程序设计语言产生、发展的历史与过程,能够解释其意义。

15.程序设计语言产生、发展的过程。

A

主题三  算法与问题解决例举

单元内容

知识与技能要点

能力要求

1.解析法与问题解决

1)了解解析法的基本概念及用解析法设计算法的基本过程。

2)用解析法分析简单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求解问题。

1.解析法的基本思想。

A

2.用解析法编写程序求解问题。

B

2.穷举法与问题解决

1)了解穷举法的基本概念及用穷举法设计算法的基本过程。

2)能够根据具体问题的要求,使用穷举法设计算法,编写程序求解问题。

3.列举出能够用穷举法解决的问题的特点。

A

4.使用循环语句实现简单的穷举。(不要求掌握三重循环)

B

 

[1] [2] [3] 下一页

触屏版 电脑版
3773考试网 琼ICP备120034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