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同角度,招生单位有不同的分类。
高等教育单位和专业研究单位。 平时一提到研究生招生单位,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就是**大学、**学院,这些都是高等教育单位,因为开办本科教育而为学生所熟悉。另一大块因为平时和本科生没有什么关系而常常为人忽视,这就是各类研究院、研究所,如大名鼎鼎的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其实,这类招生单位数量很多,例如北京市的招生单位中,研究所、研究院就占二分之一强,达135个,每年招生人数相当可观。由于许多人不了解此类招生单位,所以报考人数相对较少,竞争压力也可能会小一些,值得试试。
一流单位与普通单位。 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都有属于全国一流单位,不论从师资还是硬件方面来看,都比普通单位要高出一截,将来就业时牌子也要硬一些。此外,不同类型 的院校之间就业率差距巨大。据教育部统计资料,全国重点大学或地方名牌大学的即时就业率通常都能达到90%以上,但有些低的学校甚至不到50%。
选择招生单位时,以下几个方面需要仔细斟酌。
质量高低。在质量高的单位可以真正学到一些东西,使三年时间不会白白浪费。判断质量通常可以看这几个方面:在该专业领域内的地位;导师质量;单位近年来学术成就等。
名气大小。名气往往是质量的一个外在评价指标。而且,响当当的单位,通常有利于研究生开展研究,也有利于就业。 竞争态势。各招生单位由于质量高低、地理远近的缘故,同一专业的报考人数可能相差很大,竞争态势也就高低不同。结合自己的实力,可以尽量避开竞争焦点,提高自己的录取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