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仪器仪表工程领域简介
(1)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仪器仪表工程领域,以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点为支撑,涵盖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二级学科。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具备信息处理、自动检测、智能仪器、计算机及自动化控制、网络与数字通讯技术等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能源、环保、医疗仪器设备、国防、航空航天、遥感遥测、通讯信息技术等领域从事自动控制、自动检测、信息处理、计算机控制系统集成、智能仪器、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应用研究、设计制造、技术开发、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仪器仪表工程领域研究方向有:测控信息的获取处理的理论和方法;现代传感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软测量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多变量传感器的研究与信息处理。智能仪表、控制装置的硬、软件技术开发与应用;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仪表、装置及系统的产品开发与应用研究。针对预测控制和智能控制等先进控制方法在理论与应用两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为解决复杂工业过程控制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及有效的解决方法。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线性系统理论、随机过程、工程中的矩阵理论、现代检测理论及应用、自动检测技术、过程控制装置、模糊控制、现代传感器技术、预测控制、工业过程建模优化与仿真、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理论与应用、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系统工程与分析、计算机测控网络系统、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原理、最优化方法、最优控制等。
(2)依托物理学院的仪器仪表工程领域,涉及工程光学、传感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精密机械技术、现代测控技术与系统以及精密仪器及自动仪表设计、制造、试验、使用、维修等基础理论、技术和方法。现已发展成为以精密机械、电子学、光电工程、计算机科学、检测技术及自动化等学科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工程领域。
9、控制工程领域简介
控制工程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该领域以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点为支撑,涵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三个二级学科。该领域侧重于工程应用,具有强电与弱电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集成相结合、先进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的特点。培养具备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领域的工程技术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与运行、科技开发与研究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控制工程领域研究方向有:复杂系统控制理论及应用;以工业系统的计算机控制、网络技术和嵌入式系统,结合先进的控制理论和技术;实现系统的智能化和综合自动化的计算机先进控制技术与系统;智能控制及优化方法;针对高精度数字同步传动和精密伺服系统,开展先进运动控制的理论、方法与应用技术研究等。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线性系统理论、随机过程、工程中的矩阵理论、现代检测理论及应用、模糊控制、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系统工程与分析、计算机测控网络系统、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原理、最优化方法、最优控制、机器人学、实时嵌入系统、DSP控制器及其应用、现场总线原理及应用现代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现代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等。
10、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简介
该领域拥有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本领域以电子技术应用为主要特色,旨在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息科学有关的基础理论,具有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在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仪器领域及其它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产业部门从事研究、开发、教学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研究方向有:生物医学信号检测分析与远程传输,包括:检测分析与远程传输的硬件设备、软件编程、数学模型与方法等方面的前沿理论与技术问题;现代医学仪器,研究现代医学电子仪器的进展,新理论、新技术。研制根据医学发展需要的新型医学电子仪器或根据我国国情研制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可替代进口产品的医学电子仪器。研究新仪器的临床应用;波谱学在医学中的应用,研究现代波谱及色谱学在医学中应用的理论问题与技术问题;生物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研究医学成像及图像处理的新理论、新方法;根据医学发展需要结合新的科技成就,研制具有中国特色的图像系统;生物系统建模与仿真等。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随机过程、工程中的矩阵理论、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现代生物医学电子学、医学图像处理、生理系统仿真与建模、微机电系统设计与制造、医学成像技术、生物医学专家系统、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等。
11、物流工程领域简介
物流工程领域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该领域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重视控制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管理科学的结合,强化基础理论培养及实践技能的训练。旨在培养具备较宽广领域的现代工程科学和现代管理科学基本知识,系统掌握现代物流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在国家产业政策机构、科研机构、物流企业、工商企业相关部门从事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现代物流技术装备应用开发、企业物流系统集成与管理、及相关工作的复合型高级物流技术人才。
物流工程领域研究方向有:信息系统综合自动化及智能决策,应用控制论、系统工程方法和信息技术研究信息系统的组成、结构、建模、控制、优化及其关键技术,研究综合自动化系统软件包的开发与应用;现代优化理论与方法;复杂系统理论,应用复杂系统理论、混沌控制理论、非线性系统理论,研究复杂系统的建模、仿真、控制、优化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系统安全与数据挖掘;现代物流技术,研究现代物流技术装备及集成化物流系统的规划、管理、调度。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随机过程、系统工程、物流系统高级教程、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物流系统建模仿真与算法、集成化物流系统管理调度与优化、物流运输管理、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
12、计算机技术领域简介
计算机技术领域面向广大工程部门,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符合职业特点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计算机技术专门人才。掌握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备职业要求的知识结构、思维特征和应用能力。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根据学生来源不同,制定相应的特色培养方案,保证学生学以致用。
开设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英语、工程数学、专业外语、面向对象方法、高等计算机网络、软件需求分析与设计、嵌入式系统、密码学与信息安全、数据库设计与实现、多媒体技术、电子商务、软件工程项目实践、项目管理、现代工业控制系统设计、商务智能应用、SOA基础、机器学习及应用、基于Web的信息检索和知识发现、安全协议与应用过程、软件架构设计、前沿技术讲座等等。
计算机技术领域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山东省软件工程实验室;山东省应用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地纬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
13、软件工程领域简介
(1)依托软件学院的软件工程领域,以培养“高层次、工程型、国际化”软件人才为目标,分为软件工程、电子政务、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和集成电路设计与工程四个培养方向。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学习掌握软件技术开发与项目管理、运用信息资源技术能力进行政务管理、从事计算机动画、网络游戏、互动媒体设计以及集成电路的整个设计流程和集成电路设计原理、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封装技术、集成电路测试基础理论和技术等。重点旨在培养硕士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工程数学、软件项目管理、面向对象方法,软件需求分析与设计等。按照培养方向开设了40余门专业选修课程,软件工程培养方向主要有软件过程改进与管理、RUP、软件测试、软件质量管理、软件架构、软件应用集成、SOA认证等课程;电子政务方向主要有电子政务学、IT经济学、信息系统管理、电子政务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高级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管理学等课程;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方向主要有高级人机交互技术、信息可视化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动画原理和技术、数字视音频剪辑技术与实践、高级角色动画设计和实践、数字设计与创意方法等课程;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与工程方向主要有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与分析、集成电路封装技术、SOC设计与测试、集成电路工艺、微电子学器件、FPGA设计、ASIC设计基础等课程。
该领域总学分40学分,实行完全学分制。学生在学习完成理论课程的基础上,第二年进入学院合作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如Intel、美国Infor、花旗软件、上海微创、NECSoft、神州数码、海信集团、浪潮集团、沈阳东软等IT大型企业进行毕业工程项目实训,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软件学院师资队伍中有教授11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6人,50%以上具有企业背景;工业界教师是实践教学的骨干力量,他们既有良好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际项目开发经验,将国际最新软件技术,先进的软件项目管理理念及时融入到培养过程中。先后从海信集团、浪潮集团、神州数码(深圳)、山东省计算中心、山东地纬软件有限公司等企业外聘教师29人。同时还与IBM、Microsoft、NEC、HP等跨国公司合作交流,引进工业界前沿短期专业课程。积极开展引进国外优秀教师资源的建设工作,目前聘任的外籍专家30人,其中客座教授9人,课程教师6人。
(2)依托数学学院的软件工程领域,以信息安全和计算数学二个学科博士点为支撑,以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运筹学和控制论等博士点为辅助。该领域依托的数学学院设有信息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学与工程计算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运筹学和控制论,山东省重点学科4个。学院现有教职工140名,其中教授42名(博士生导师34名),副教授50名。现有实验室面积近2000平方米、固定资产6000余万元,图书资料60多万册。
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科学与工程计算、软件工程等。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网络技术、科学与工程计算、信息安全技术、软件项目管理、数据库技术、信息系统开发、电子商务、软件体系结构、Java、最优化方法、网络攻击与防御等。
该领域主要为企业(特别是信息产业类的企业)培养实用性、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要求学员掌握软件工程的理论基础和较宽广的专业知识,能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软件工程领域实际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14、化学工程领域简介
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依托化学、化工两个一级学科为支撑进行招生和培养。在化学工程等诸多领域具有雄厚的科研开发基础,在基础研究取得大量成果的基础上,对于更高层面上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知识和技术支持。该领域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导师间的相互合作给予了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学院下设十一个研究所和一个实验中心,其中胶体与界面化学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物理化学、高分子材料为省级重点学科和实验室。学院设化学博士后流动站,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五个博士点;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应用化学、化学工艺7个硕士点。现有教职工235名,其中教师130人,教师队伍中双聘两院士四人、教授58人、副教授58人、博士生导师30余人。校聘关键岗位11人、校聘重要岗位18人。目前学院承担和参与“863”、“973”、“攀登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省、部级攻关项目等近百项,年度实到科研经费均达600余万元。
化学工程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有:油田化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分离工程、精细化学工程、生物资源提取工程、精细化工及工艺、化工过程及设备、表面工程与金属防护、化工环保与绿色化工工艺等。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高等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学分离工程、表面活性剂、合成与工艺、有机化学中光谱分析、波谱与测试技术、精细化工新材料选论、精细化学工程与装备等。
化学工程领域旨在培养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科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在化学工程领域从事产品开发、研究、生产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15、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简介
该领域依托土建与水利学院,学院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6个二级学科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工程力学二级学科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建筑学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设土木工程系、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和建筑学系,设有土工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道路与结构实验室,具有配套的实验设备和先进的测试手段。现有教师99名,其中教授28名,副教授55名,具有博士学位的4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49人。学院实验室面积总计2600平方米,各类教学设备3250余件,总价值人民币980余万元。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有:结构安全耐久性与维修加固、裂隙岩体力学特性与锚固效应研究、岩土介质的数值模拟与物理模拟方法研究、岩土加固理论与加固技术应用研究、岩土加固技术应用与渗流理论研究、结构可靠性分析、维修加固、道路病害处治、新材料、工程结构抗震应用基础研究、建筑结构健康监测和检测技术研究、桥梁与隧道结构的力学理论、桥梁与隧道的安全评价、损伤检测与加固技术、桥梁与隧道工程的可靠度与优化设计、道路病害处治技术和新材料、道路生态与环境保护、基础工程处理技术、人居环境研究、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等。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VFP与数据库技术、土木工程系统分析、结构有限元分析、结构动力学、现代连续介质力学、弹塑性力学、高等岩石力学、高等土力学、土工数值计算、岩土工程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岩土工程加固原理与技术、岩土工程测试、工程地基处理、钢筋砼结构理论、工程结构可靠度、断裂与损伤力学、工程结构稳定理论、高等级路面结构、工程项目管理、高等级路面结构施工技术、半刚性材料学、建筑设计、现代建筑理论、建筑物理学与节能技术、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建筑人文科学、建筑景观形态学、地下建筑等。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旨在培养掌握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和建筑学科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在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和建筑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科学研究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16、水利工程领域简介
水利工程领域依托土建与水利学院,以水利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为支撑,涵盖水工结构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利水电工程、河流泥沙动力学和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五个二级学科。学院设有土工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水工结构实验室和水力学实验室,具有配套的实验设备和先进的测试手段。水利工程测试中心获得了山东省计量局颁发的质量认证证书,面向科研和对外技术服务,为我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学院现有教师59名,实验人员12人,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32名,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实验师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1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27人。现有实验室面积总计2300平方米,各类教学设备1850余件,总价值人民币560余万元,其中有为研究生教学服务的先进的计算机工作站,其先进的计算设备和手段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水利工程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有:供水工程与水资源利用、水质预测与水污染治理、水文水资源信息技术、水文、水资源与水环境领域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水资源宏观战略研究、水工结构可靠度分析、水工结构优化设计、平原水库设计理论、河流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海岸及近海工程流体力学及与结构的流固耦合分析、海岸及近海工程结构或系统的可靠度分析与安全检测技术、地基基础加固技术、工程老化评估与修复等。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VFP与数据库技术、土木工程系统分析、水工结构理论、结构有限元分析、水利工程管理技术、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大坝安全监控理论与应用、水利经济概论、流域水文模型、环境水力学、计算流体力学、现代水文学、水资源开发利用、土工合成材料及应用、模型试验原理与方法、弹塑性力学、高等土力学、土工数值计算、水利工程地基处理、结构动力学、水波动力学及其工程应用、泥沙运动力学等。
水利工程领域旨在培养掌握水利工程学科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在水利工程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科学研究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17、环境工程领域简介
环境工程领域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两个二级学科。
主要研究方向为:①环境污染防治理论与工程技术,主要研究各种污染防治、工程设施的设计和运行管理,掌握环境污染控制实验研究的新方法;②环境管理与规划,主要研究环境政策、法规与环境管理的理论体系;研究环境规划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国家产业政策、环境政策与环境工程理论和工程技术的关系,研究环境评价的理论模型及评价方法;③环境生态工程,主要研究生物工程与环境工程关系、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恢复原理、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理论和工程、生态系统管理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
该领域旨在培养能在环境工程领域从事环境规划、设计、施工、教育和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人才。主干课程包括水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与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置处理、现代环境监测技术、现代环境生物技术等。
18、工业工程领域简介
(1)依托管理学院的工业工程领域(管理),以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为支撑,该学科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学院拥有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科学学位和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本科专业,涵盖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图书馆与档案管理等三个一级学科,是山东省经济管理研究基地以及山东省高级商务人才培训基地;有全国闻名的工业工程实验室,与赛尔公司、西门子公司、英国Lanner公司、浪潮集团等合作共建,总实验面积1700M2;先后与美国休斯顿大学、纽黑文大学、德国弗里德里希亚历山大大学、日本山口大学、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理工大学、韩国汉城大学以及我国台湾中山大学的管理学院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现有教职工160余人,其中教授2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副教授70人,硕士生导师60人,还聘请了一批学术造诣深厚并具有丰富管理实践经验的学者、专家、企业家担任兼职教授,师资力量雄厚。目前管理学院有博士、硕士研究生800余人,专业学位研究生1000余人。
工业工程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有:基础工业工程与人因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工程、成本分析与工程经济、现代物流、项目管理、运筹学与系统工程、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系统工程、工程经济学、现代工业工程学、生产计划与控制、现代质量工程、现代物流工程、现代人因工程学、设施规划与设计、项目管理、先进制造技术、市场研究与产品开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等。
该领域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知识,系统地掌握工程学、经济学、管理学和工业工程学的理论与方法以及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先进技术和手段,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综合应用上述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网址:www.me.sdu.edu.cnE-mail:sdumeng@sdu.edu.cn
(2)依托机械工程学院的工业工程领域,以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为支撑,涵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和制造系统信息工程四个二级学科。机械工程学科是国家“211工程”及“985”重点建设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国家重点学科。“高效洁净机械制造”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机械电子工程”和“机械设计及理论”是山东省重点学科。学院已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目前拥有基本满足从本科教学到博士生培养及科研所需要的科研实验仪器和设备,其中有价值百万元以上的先进精密加工设备、大型高精度电子测量仪器,各种实验台等,这些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及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全院在职教职工156人,其中教师119人,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A类)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泰山学者1人;教授47人、博士生导师27人、副教授39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5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3人。这支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为学院的学科建设及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地保障。
该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有:现代企业信息化技术、制造业物流与物流园区、网络化制造与系统集成、虚拟设计与制造、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产品数字化设计、品牌战略与企业形象研究等。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现代管理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概率统计、产品数据管理技术、制造系统信息集成技术、现代工业工程学、机械优化设计、现代物流工程、制造系统CIMS、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方法、工业设计理论、质量检测与控制、品牌推广与企业形象研究、面向制造与与装备的产品设计等。
工业工程领域旨在培养掌握工业工程学科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在工业工程领域从事管理、产品开发、信息集成、理论研究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3)依托经济学院的工业工程(金融/财税)领域,以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为支撑。学院现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金融学、财政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等7个博士专业,设有金融学、保险学、财政学、产业经济学、投资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等13个硕士专业,山东省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基地、应用金融理论与政策研究基地为山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并与山东大学数学学院合作建设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人才培养基地,现任院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实戈教授。
金融工程和财税工程是集金融工程学、投资学、管理学、经济学、财政学、法学、信息学等多学科知识于一体的新兴综合交叉学科。在工业工程的九大知识领域基础上,即工程的整体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和信息管理、风险管理和采购管理,强调以现代金融和财税理念来管理工程,突出分析工程的成本、收益和风险,量化工程的价值和风险,并实施有效管理。工业工程(金融/财税)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包括工业工程知识体系、课程体系、毕业论文三个部分。工业工程的知识体系是制定工业工程(金融/财税)工程硕士课程体系的基础。
开设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四个部分。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在金融学、财政学和管理学上有着巨大的学科优势,由此构建了一个共同管理的专业基础课平台,安排了金融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项目工程经济学等课程。专业课程的设置参考PMI颁发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突出工业工程(金融/财税)的特点,设置了金融工程学,金融投资学、工程与策划评估、工程风险管理、工程财务管理、金融产品价值评估、投资工程评估与案例分析、工程投融资理论与实践等课程。其余选修课,例如银行组织行为学、金融行业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企业战略管理、领导艺术等根据学员与教师情况选择安排。
工业工程(金融/财税)领域旨在培养能扎实掌握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中金融问题、财税问题和管理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并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的技术或产品管理工作能力的人才。该方向开设3年以来已有几百名来自省内外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和财政税收部门骨干考入并进行深造。
(4)依托经济研究院的工业工程(公司理财与财务管理方向),是以金融学博士学位授予点为依托,整合山东大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等教育资源,着力打造的新兴、前沿学科领域。本领域中公司理财方向是以公司理论基础,以法人主体的公司为研究对象,将公司理论和公司财务相结合的学科。财务管理方向,主要介绍企业融投资管理、资本预算与资本运营管理、公司财务管理、公司金融战略管理以及金融机构业务管理等问题。主要是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为企业筹资与定价管理、投资与收益管理、风险管理与财务控制、工具与财务创新以及企业战略目标实现,提供创新性工具、手段和思想。可以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战略管理水平等。
在经济研究院开办的公司理财与财务管理方向,集中了山东大学金融学科以及相关学科优秀师资,以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务实精神,专门设计了适应当前中国各类企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需求的金融学、管理学、法和经济学高级课程。具体研究方向包括:项目投融资管理;企业重组与资产评估;资本运营战略管理;国际金融市场与跨国投资;企业成长与风险管理等。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财务分析与管理;金融市场投资管理;证券市场与资本经营管理;金融风险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工业工程(公司理财与财务管理方向)领域旨在公司理财与企业成长领域为公司金融部门、国家财政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培养急需的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职业型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通过理论学习使其能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公司金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业务技能,通过案例教学具备较高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各类公司、财政金融管理部门和其他公共金融机构的综合管理能力和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