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专业综合课考试内容主要包含3门课程的内容:微型机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模拟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3门课程占考试内容的比例分别为:60%,20%,20%。 "微型机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考试大纲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微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接口电路设计及应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 1)计算机基础知识 微处理器及微机的发展、分类及特点,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及补码运算,微机基本组成和整机流程。 2)微处理器结构 微处理器内部逻辑结构,微处理器的相关支持芯片及系统组织,CPU基本工作时序。 3)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存储器 半导体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及用途,存储器芯片特性及与CPU的连接方法,存储器空间扩展方法。 5)输入与输出 输入与输出数据传送方式,中断技术、中断系统、中断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6)I/O接口技术 简单的I/O接口电路,并行数据通信及可编程I/O接口及应用,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及其应用,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模拟通道接口电路及应用,简易键盘显示器的接口设计。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考试大纲 1)半导体器件 了解半导体基本知识,理解PN结的单向导电性。理解普通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双极型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它们的特性、主要参数和等效电路模型。 2)放大电路基础 理解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技术指标,双极型三极管和场效应管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能运用图解法和微变等效电路法估算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和分析器动态参数。了解各种耦合方式的特点,掌握多级放大电路动态参数的分析计算方法。理解频率响应和频率失真的概念、频率响应的分析方法以及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3)模拟集成运算放大器 理解常用电流源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电流传输关系,差模、共模信号和共模抑制比的概念。理解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其静态和动态参数的分析方法。了解典型集成运放的组成及其主要参数,掌握理想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条件及其工作在线性区和非线性区的特点。 4)模拟信号运算与处理电路 掌握由集成运放组成的比例运算、加减运算、积分运算、微分运算的分析方法。了解典型有源滤波器的组成和特点。理解单门限比较器、迟滞比较器、窗口比较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5)反馈放大电路 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以及反馈类型、极性和负反馈组态的判断方法。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能根据需要在放大电路中引入反馈。掌握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放大电路的特点,以及闭环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分析计算。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和稳定判据。 6)信号产生电路 掌握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和振荡原理,RC桥式振荡电路和LC振荡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振荡频率计算。了解石英晶体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理解非正弦振荡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波形分析和主要参数。 7)功率放大电路 了解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甲类、乙类、甲乙类工作状态以及功率、效率、非线性失真的物理概念和相互关系。掌握OCL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的估算,了解OTL、复合管准互补功放的组成与应用。 8)直流稳压电源 掌握单相半波、全波及桥式整流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参数计算。了解各种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场合,掌握电容滤波电路输出电压平均值的估算。了解直流稳压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理解线性串联型稳压电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掌握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应用。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考试大纲 "数字信号处理"主要包含两大主题:一是确定信号的频域分析,二是线性非移变系统及其分析方法,包括时域分析、Z域分析和频域分析。 1)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 了解信号的分类、序列的定义、系统的描述、系统的分类。掌握典型常见序列的定义、序列的基本运算;掌握离散时间系统的性质,及系统性质的判断。掌握线性位移不变系统的定义、性质及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掌握序列的傅里叶变换、Z变换及其性质,掌握系统频率响应的定义;掌握系统函数的定义、系统函数与系统性质的关系、系统函数与差分方程;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及其与系统频率响应的关系;掌握FIR系统、IIR系统的基本概念。 2)离散傅里叶变换与快速傅里叶变换 了解周期序列的定义,周期序列与有限长序列的关系;掌握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定义及性质;掌握数字谱分析的三效应(栅栏效应、频谱混叠效应和频谱泄露效应)及数字谱分析的参数选取方法;掌握频率采样理论;掌握基2FFT算法的原理及应用;掌握实序列的FFT算法。 3)数字滤波器设计 了解数字滤波器的基本概念、分类;了解IIR 数字滤波器设计的冲击响应不变换法和双线性变换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掌握FIR数字滤波器的基本特点,了解窗函数法和频率采样法涉及FIR数字滤波器的基本方法,会用频率采样法设计数字滤波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