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大纲

3773考试网2017考研考研大纲正文

2015年天津理工大学凝聚态物理考研大纲

来源:3773考研 2014-10-17 20:23:06

据天津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天津理工大学凝聚态物理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812物理化学
  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物理化学(812)
  二、考试方式:
  考试采用笔试方式。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
  三、试卷结构与分数比重:
  试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等题型,分值分别为:
  选择题-30分、填空题-30分、简答题-45分、计算题-45分。
  四、考查的知识范围:
  物理化学是化学的重要分支,是许多与化学相关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相平衡、界面化学、电化学、化学动力学基础等,要求考生比较牢固地掌握物理化学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考试内容如下:
  (一)化学热力学基础
  理解下列热力学基本概念:体系、环境、平衡状态,状态函数,可逆过程,热力学标准态;理解热力学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叙述及数学表达式;明了热力学能、焓、熵、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等热力学函数以及标准摩尔燃烧焓、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反应焓等概念;掌握在物质的PVT变化、相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计算热、功和各种状态函数(如焓、熵、热力学能、吉布斯函数、亥姆霍兹函数)变化值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熵增原理和各种平衡判据;明了热力学公式的适用条件;理解热力学基本方程和麦克斯韦关系式;了解节流过程的特点及焦-汤系数的定义与实际应用;掌握克拉佩龙和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及其应用。
  (二)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掌握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以及它们的应用(如在气液平衡中的计算);明确偏摩尔量概念及化学势的定义和判据;掌握理想液态混合物及理想稀溶液的概念及各组分化学势的表达式;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及有关计算;理解逸度和活度的概念;明确标准态的选择。
  (三)化学平衡
  掌握等温方程以及用等温方程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的方法;掌握热力学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会用热力学数据计算标准平衡常数和平衡组成;理解范特霍夫方程;掌握温度、压力、惰性气体等对标准平衡常数的影响。
  (四)相平衡
  掌握相律、杠杆规则及其在相图中的应用;掌握单组分系统和二组分系统典型相图的特点和应用,能看懂基本类型相图,指出相图上点、线、区域的意义和自由度;在液固相图中以简单低共熔物的相图为重点,根据固-液相图能画出步冷曲线,或根据步冷曲线绘制简单相图。
  (五)界面现象
  理解表面自由能函数、表面张力、润湿角的概念;了解如何控制润湿现象;掌握附加压力概念及由此而产生的表面现象(如毛细管现象、弯曲液面对蒸气压的影响等)。掌握开尔文公式;理解亚稳状态及其产生原因;了解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含义和区别;掌握朗格缪尔吸附理论的要点及应用;理解Gibbs吸附等温式,了解溶液的正、负吸附现象;了解表面活性剂的特点、作用及大致分类。
  (六)电化学
  了解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熟悉法拉第定律的应用;掌握电导、电导率、电导池常数它们之间的关系;明确电导率、摩尔电导率与浓度之间的关系;熟悉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及其适用条件;了解平均活度、平均离子活度因子、离子强度的定义;掌握电极反应与原电池的书写,能对所给电池写出电池反应;掌握能斯特方程,会进行电极电势及电池电动势的计算;掌握由电化学数据计算热力学函数的变量ΔS、ΔH、ΔG;明确极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超电势的定义,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极化的差别。
  (七)化学动力学基础
  掌握基元反应、反应级数等基本概念,对简单级数(如零级,一级)的反应要熟练掌握其速率公式的各种特征,会进行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级数及活化能的计算。

813材料科学基础
  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材料科学基础(813)
  二、考试方式
  采取笔试方式。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三、考试结构与分数比重
  1.填空题-30分概念解释题-30分简答题-30分
  计算题-30分综合题-30分
  四、考查的知识范围
  绪论
  了解什么是材料科学、材料科学的形成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关系。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结合键
  §1-1原子结构
  了解微观粒子运动的描述方法和原子结构,理解基态原子的电子分布原则和原子的电负性。
  §1-2结合键
  掌握各种化学键的类型。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
  第二章材料的结构
  §2-1晶体学基础
  掌握晶体学的有关基本概念,熟悉晶体材料的基本表示方法,了解晶体具有对称性这一基本特征。包括:空间点阵和晶胞;晶体的宏观与微观对称性;晶体结构的基本特征;晶面和晶向指数等。
  §2-2常见的晶体结构
  掌握常见的晶体结构。包括:典型金属的晶体结构;常见无机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等。
  §2-3固溶体的晶体结构
  掌握形成置换固溶体的影响因素,间隙固溶体的填隙方式,理解固溶体的微观不均匀性。包括:置换固溶体;形成置换固溶体的影响因素;间隙固溶体;有序固溶体及固溶体的微观不均匀性等。
  第三章晶体结构缺陷
  §3-1点缺陷
  了解各类点缺陷的基本类型,熟悉运用缺陷平衡浓度公式进行非化学计量缺陷。
  §3-2位错的结构
  掌握位错的类型、柏氏矢量的表示方法及位错组态和位错密度概念。
  §3-3位错的运动
  掌握位错的运动形式,熟练掌握根据柏氏矢量与位错线方向判断正负刃型位错、左右螺型位错和混和位错,并根据切应力与柏氏矢量的位向关系,判断位错线的运动方向。
  §3-4位错的应力场
  理解位错的应力场、刃型位错应力场的特点,了解位错的弹性应变能和位错的线张力。
  §3-5位错与晶体缺陷间的交互作用
  了解位错间的交互作用和位错与点缺陷间交互作用原理。
  §3-6实际晶体中的位错
  掌握全位错、不全位错的概念,同时掌握位错反应的两条件,了解扩展位错和其他晶体中的位错
  第四章晶态固体中的扩散
  §4-1扩散的宏观定律
  了解菲克第一定律与稳定态扩散。掌握满足菲克第二定律及不同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解的物理意义,并据此能分析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应用问题。了解扩散机制。
  §4-2扩散系数
  掌握用实验方法测定扩散常数和扩散激活能的方法,熟悉影响扩散系数的因素,以及对材料性能改善、材料设计、质量控制的指导意义。
  第五章相平衡与相图
  §5-1相与相平衡
  掌握组元、相、自由度与相律的概念,熟练地运用自由度与相律分析二元和三元相图。
  §5-2二元系相图
  理解二元相图的类型,熟练掌握二元相图的几何规律,并运用相接角法则和杠杆定律对二元相图进行分析和计算。
  §5-3铁碳相图
  熟练掌握Fe-Fe3C相图与Fe-C相图各自适用的条件,并据此熟练地分析与计算不同成分的碳钢与白口铁的结晶过程、室温的组织组成、相组成及其相对含量,从而理解碳对铁碳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掌握灰口铸铁的石墨化过程,从而理解三种不同基体组织的灰铸铁的形成过程。
  §5-4三元系相图
  掌握三元相图的定量法则和相应的有关规律,并据此分析三元相图的垂直截面图、等温截面图和投影图。
  第六章材料的凝固
  §6-1纯金属的结晶
  了解纯金属结晶时的过冷现象和液态金属的结构;纯金属结晶时均质形核与非均质形核概念与条件;晶体长大时的微观结构、长大机制和生长形态。
  §6-2固溶体合金的结晶
  了解非平衡态的结晶过程和影响固溶体合金结晶时溶质的重新分布的因素;合金凝固过程中的成分过冷现象和条件,并理解成分过冷对合金晶体形貌的影响规律。
  §6-3铸锭组织的形成与控制
  了解铸锭三晶区的形成机制;影响铸锭组织的因素。
  第七章晶态固体材料中的界面
  §7-1晶体表面
  了解表面、表面吸附的概念;表面能与晶体的平衡外形的关系。
  §7-2晶界结构
  掌握小角度晶界与大角度晶界的类型、形态与形成机制,了解晶界原子排列的理论模型。
  §7-3晶界迁移
  了解晶界迁移速度和晶界迁移的驱动力,掌握影响晶界迁移率的主要因素。
  §7-4相界面
  掌握共格界面、半共格界面和非共格相界的概念和形成条件,了解复杂半共格界面的取向关系。
  第八章固态相变
  §8-1固态相变总论
  掌握固态相变的概念、分类及形核与长大方式,了解固态相变动力学的概念。
  §8-2过饱和固溶体的分解
  掌握脱溶沉淀的概念、沉淀方式、沉淀强化机制,了解脱溶沉淀的热力学、动力学概念、调幅分解的热力学条件。
  第九章材料的变形与再结晶
  §9-1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掌握单晶体塑性变形的概念、方式、机制、条件,孪生变形的特点,理解临界分切应力定律的概念,了解滑移过程的次生现象。
  §9-2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掌握多晶体变形时晶界的作用和塑性变形的特点,了解晶界对强度的影响规律。
  §9-3塑性变形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掌握冷变形量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比较多晶体与单晶体的流充曲线掌握多晶体流变曲线的特点。了解形变织构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9-4冷变形金属的回复与再结晶
  掌握冷变形金属在回复加热过程中组织和性能变化的特点过程和机制,了解回复动力学概念。掌握冷变形金属在再结晶加热过程中组织和性能变化的特点、过程和机制,了解再结晶的动力学概念。
 

614普通物理
2014-09-29
 
 

 

一、考试科目:普通物理(614

命题指导思想: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所用高等数学知识内容力求通俗化。

以物理思想为主,突出物理概念和物理方法的考核。以建立数学模型为主,简化计算过程考核要求。

以普通物理体系为主线,重点考核物理定理和原理及相应的解题方法,突出考核综合知识应用能力。

二、考试方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

三、试卷结构与分数比重

  1. 1、     试卷结构

本试卷以证明题和计算题组成,证明题约占40%,计算题约占60%。知识领域分布力学约占15%;分子物理与热力学约占10%;静电学约占20%;稳恒磁场约占15%;电磁感应约占10%;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约占10%;波动光学约占15%;近代物理约占5%。

2、题型分数比例

⑴.证明题              40%,60分。

⑵.计算题              60%,90分。

3、试题难易比例与组卷

⑴.试题难易比例

难题                    20

中等难度题              60

容易题                  20

⑵.组卷

入选的试题主要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计算题在前,证明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四、考查的知识范围

普通物理要考查的知识按学科的内容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五部分。详细内容及具体说明列在本大纲的“知识范围表”中。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范围表”中用数字Ⅰ、Ⅱ标出。Ⅰ、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它们。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熟练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

知识范围表

 

内容

要求

说明

一、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

三维直角坐标矢量表示法、圆周运动(切向、法向加速度)

  牛顿定律

三维直角坐标系、自然坐标系圆周运动(切向、法向加速度)

  变力作功

三维直角坐标系中变力作功的计算

  转动惯量

利用微元法计算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和正交轴定理

刚体转动

刚体平面运动

  刚体的角动量与机械能

刚体的角动量守恒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理综合应用

二、  分子物理与热力学

理想气体内能

理想气体内能的计算

理想气体的特征速率

理想气体的特征速率的计算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

定性分析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

热力学第一定律

等压、等温、等容、绝热过程的热量、内能增量和机械功的计算

热力学第二定律

理解两种表述的物理意义及其简单应用

循环效率的计算

理想气体循环效率的计算

三、 静    

电场强度

用微元法求规则连续带电体所处空间电场强度分布函数

高斯定理应用

利用高斯定理求连续对称带电体的电场强度分布函数

  电势

用积分方法求规则连续带电体所处空间电势分布函数

电场强与电势的关系

已知电势分布函数求电场强度分布函数

电场能量

利用积分法求电场能量

四、        

稳恒磁场

利用磁场的叠加原理求解磁感应强度

安培环路定律

利用安培环路定律求磁感应强度

电磁感应

仅要求动生电动势的求解

五、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简谐振动

根据力学系统特征求解振动方程、振动的合成与分解

触屏版 电脑版
3773考试网 琼ICP备120034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