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大纲

3773考试网2017考研考研大纲正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普通地质学(甲)考研大纲

来源:fjzsksw.com 2010-8-27 16:44:46

 二、考试要求
  (一)有关地球和太阳系的基本知识
  1.较好地把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表面形态、大陆和大洋的地形特征。
  2.了解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基本特征。
  3.大致了解太阳系起源假说及太阳系有关概念,包括撞击作用、类地行星、类木行星、小行星、陨石。
  (二)矿物
  1.准确掌握矿物的定义、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矿物的形态、光学性质及力学性质。
  2.熟悉常见造岩矿物的肉眼鉴定方法。
  (三)岩浆作用和火成岩
  1.准确掌握岩浆和岩浆作用、侵入作用、喷出作用、岩浆类型、鲍文反应系列等内容。
  2.了解火山活动的主要现象及火山活动的产物,火山喷发的基本类型,全球及我国现今火山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
  3.掌握深成侵入体、浅成侵入体的基本特点。
  4.清楚火成岩常见的结构、构造。
  (四)外力地质作用和沉积岩
  1.较好地把握外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作用)特征。
  2.把握沉积岩常见的结构、构造特征。
  (五)变质作用和变质岩
  1.了解变质作用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
  2.了解变质作用的方式,包括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
  3.掌握变质岩主要的结构、构造特征。
  4.了解主要变质作用类型: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
  (六)地质年代
  1.准确把握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标准,包括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穿插关系律。
  2.准确理解放射性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概念及放射性衰变定律。
  3.对地质年代表有较好的把握,掌握地质年代与地层单位的关系、岩石地层单位的概念。
  (七)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1.掌握地震基本概念,包括地震、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震源距等。
  2.掌握地震的震源深度分类、成因分类。
  3.掌握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的确定。
  4.了解全球地震分布,包括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印尼地震带、洋中脊地震带。
  5.了解地震波的基本特征(纵波、横波、表面波)及地震仪。
  6.通过地震波了解地球内部构造、地球内部主要界面(莫霍面、古登堡面、康拉德面)、岩石圈与软流圈界面、地球的基本圈层构造(地壳、地幔、地核),以及岩石圈、软流圈、各圈层的基本物态特征。
  7.了解大陆地壳的双层结构特征、大洋地壳的基本结构特征、地壳均衡概念。
  (八)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1.掌握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岩层产状及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2.掌握褶皱的几何要素(枢纽、轴面、翼、核)、常见褶皱类型及特点(基本类型:向斜、背斜;按照轴面产状、枢纽产状划分的类型)、褶皱的识别及形成时代。
  3.掌握断裂构造的基本特征,包括节理和断层、断层的几何要素(断层面、盘、位移、断距)、常见断层类型及特点(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断层的识别标志及形成的时代。
  1.准确掌握地层的接触关系(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侵入接触)的特点及其地质意义。
  (九)海底扩张及块构造
  1.了解大陆漂移说的基本思想和证据。
  2.了解洋脊、洋脊地震带、洋脊沉积物分布特征、两种大陆边缘、洋底海山及火山岛链、热点等特点。
  3.准确把握海底扩张的证据,包括古地磁学(地磁场转向、海底地磁条带)、海底年龄、洋中脊考察、转换断层。
  4.掌握板块构造的含义、板块划分的依据、三大类板块边界(离散型、聚敛型、转换断层)、地缝合线、全球板块划分、板块运动可能的驱动力。
  5.了解板块构造与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造山运动、成矿作用等的关系。
  (十)风化作用
  1.掌握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包括物理风化作用河、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2.掌握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岩石特征。
  3.了解风化作用的产物,包括风化产物的类型、残积物、风化壳剖面、古风化壳、土壤。
  (十一)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1.掌握河谷的形态特征、河流的侵蚀作用方式、侵蚀作用方向。
  2.掌握河流的搬运作用方式、搬运能力和搬运量。
  3.掌握河流的沉积作用一般特点、沉积的主要类型。
  4.掌握阶地的成因分类方案。
  (十二)海洋及其地质作用
  1.了解海水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海洋生物基本特征。
  2.掌握波浪、潮汐、洋流、浊流及其地质作用。
  3.了解海洋沉积物的来源。
  (十三)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
  1.掌握湖水的来源、排泄及其化学成分、湖泊的成因类型等基本知识。
  2.掌握湖泊的机械沉积作用、潮湿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干旱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
  3.了解沼泽的成因、沼泽沉积作用及其矿产。
  (十四)冰川、地下水和风的地质作用
  1.准确掌握冰川地质作用相关概念,包括成冰作用、冰川冰、大陆冰川、山岳冰川、冰渍物、冰期、间冰期。
  2.掌握地下水地质作用相关概念,包括孔隙度、透水性、隔水层、地下水面、潜水、承压水、喀斯特地貌。
  3.了解风的地质作用相关概念,包括吹扬、磨蚀、风积物、沙丘、沙漠、黄土、沙漠化。
  (十五)地球的演化
  1.大致了解地球的天文起源假说。
  2.大致了解隐生宙时期大气圈和水圈成分演化一般特征、陆核和地盾的形成情况。
  3.掌握显生宙时期生物的全面繁荣和快速演化特征,及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生物发展特点。
  4.了解古地理变迁特点。
  三、主要参考书目
  夏邦栋,《普通地质学》,1995,第二版,地质出版社
  或其它《普通地质学》教科书

上一页  [1] [2] 

触屏版 电脑版
3773考试网 琼ICP备120034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