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陕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6年陕西中医药大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已经公布详情如下:
| 陕西中医药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研究方向、招生人数和考试科目 | ||||||
| 单位代码:10716 单位名称:陕西中医药大学 地 址:陕西省西咸新区世纪大道 电 话:029-38185073 邮政编码:712046 联系人:白云峰 | ||||||
| 学院 | 专业和拟招生人数 | 研究方向 | 导 师 | 初试考试科目 | 复试考试科目 | 备 注 |
| 001 基础 医学院 | 100501 中医基础理论6人 | 01中医理论的发生与演变研究 | 邢玉瑞 |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7中医综合 | 中医基础理论 | 不招同等学力和跨专业考生 |
| 02中医体质理论的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 | 孙理军 | 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 ||||
| 03中医藏象理论的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 | 张景明 | 不招同等学力和跨专业考生 | ||||
| 陈贵海 | 无 | |||||
| 04中医治则治法理论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 李翠娟 | 不招同等学力和跨专业考生 | ||||
| 田丙坤 | ||||||
| 100502 中医临床基础5人 | 01《伤寒论》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 | 李小会 | 伤寒论 | 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 ||
| 谭颖颖 | ||||||
| 02《金匮要略》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 | 杨景锋 | 金匮要略 | ||||
| 03《温病学》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 | 周永学 | 温病学 | ||||
| 郑旭锐 | 不招跨专业考生 | |||||
| 100504 方剂学5人 | 01方剂配伍规律与辨证论治技巧研究 | 周永学 | 方剂学 | 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 ||
| 02配伍对中药功效的靶向控制作用的研究 | 曹兰秀 | 无 | ||||
| 03脾胃病证的方药研究 | 文颖娟 | |||||
| 04方剂配伍作用机理及微生态学评价 | 王 倩 | |||||
| 05方剂配伍量效关系与临床研究 | 朱慧渊 | |||||
| 100505 中医诊断学1人 | 01证候的分子生物学调控机制研究 | 谭从娥 | 中医诊断学 | |||
| 100601 中西医结合基础 12人 | 01中医药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研究 | 于远望 |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 或307中医综合 | 生理学 | ||
| 02高血压的神经调控机制 | 张 琪 | |||||
| 03胰腺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 张 红 | |||||
| 04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实验研究 | 应小平 | |||||
| 05中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 范 妤 | |||||
| 06肿瘤的分子免疫病理学研究 | 王小平 | |||||
| 07肿瘤的个体化用药和靶向治疗 | 晁 旭 | |||||
| 08中医药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 魏敏惠 | |||||
| 09中医体质与疾病遗传基础研究 | 韩洛川 | |||||
| 李 军 | ||||||
| 10 内科慢性病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 闫平慧 | 诊断学 | ||||
| 11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及实验研究 | 王瑞丽 | |||||
| 002 第一 临床 医学院 | 100506中医内科学(学术学位)3人 | 01脑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张启明 |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7中医综合 | 中医内科学 | 无 |
| 02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李 锋 | 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 ||||
| 03老年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刘铜华 | 不招同等学力和跨专业考生,CET-6 | ||||
| 100507中医外科学(学术学位)3人 | 01肛肠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刘建平 | 中医外科学(肛肠病部分) | 不招跨专业考生 | ||
| *李一兵 | 无 | |||||
| *冯群虎 | ||||||
| 100508中医骨伤科学(学术学位)1人 | 01脊柱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秦鹏俊 | 中医骨伤科学 | |||
| 100509中医妇科学(学术学位)1人 | 01中医药防治妇科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刘哲峰 | 中医妇科学 | |||
| 100510中医儿科学(学术学位)1人 | 01小儿心肺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朱富华 | 中医儿科学 | |||
| 100511中医五官科学(学术学位)1人 | 01眼科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雷晓琴 | 中医眼科学 | CET-6 | ||
|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学术学位) 32人 | 01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郝 伟 |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 或307中医综合 | 中医内科学或内科学 | 无 | |
| *范秀风 | ||||||
| *王 爽 | ||||||
| 02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李 锐 | |||||
| *张梅奎 | 不招同等学力和跨专业考生 | |||||
| 03脑病的临床研究 | *宋虎杰 | 无 | ||||
| *林 海 | ||||||
| *闫炳苍 | 不招跨专业考生 | |||||
| *王 辉 | 无 | |||||
| *刘玉堂 | ||||||
| *何丽云 | ||||||
| *胡镜清 | ||||||
| 04肾脏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潘 龙 | 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 ||||
| 05肿瘤内科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任秦有 | 不招同等学力和跨专业考生 | ||||
| 06血液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陈秀生 | 无 | ||||
| 07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调治研究 | *樊新荣 | |||||
| 08神经外科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王晓峰 | 外科学 | ||||
| 09肝胆外科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王双全 | 无 | ||||
| 10胸外科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雷光焰 | |||||
| 11脊柱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郝定均 | |||||
| *朱立国 | ||||||
| *周劲松 | ||||||
| *贺宝荣 | CET-6 | |||||
| 12骨关节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郝阳泉 | 无 | ||||
| 13骨创伤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阴小龙 | |||||
| *张 堃 | 不招跨专业考生,CET-4 | |||||
| 14妇科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李世梅 | 中医妇科学或妇产科学 | 无 | |||
| 15儿科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张金虎 | 中医儿科学或儿科学 | ||||
| *陈艳妮 | ||||||
| 16精神心理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王宝安 | 中医内科学☆或内科学★ | 不招同等学力和跨专业考生 | |||
| *李炜东 | ||||||
| *孙权科 | ||||||
| 105701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35人 | 01脑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杨志宏 |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7中医综合 | 中医内科学 | 符合中医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规定的专业要求的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 | |
| *王 凌 | ||||||
| *王晓燕 | ||||||
| *韩祖成 | ||||||
| 02心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张治祥 | |||||
| *梁君昭 | ||||||
| 03脾胃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刘 力 | |||||
| 王捷虹 | ||||||
| 杜晓泉 | ||||||
| 惠建萍 | ||||||
| *黄雅慧 | ||||||
| *万 强 | ||||||
| 04肝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常占杰 | |||||
| 黄 峰 | ||||||
| 解新科 | ||||||
| *郝建梅 | ||||||
| *薛敬东 | ||||||
| 05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雷根平 | |||||
| 冷 伟 | ||||||
| *田 耘 | ||||||
| 06老年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第五永长 | |||||
| *马战平 | ||||||
| *李耀辉 | ||||||
| 105702中医外科学(专业学位)13人 | 01皮肤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马栓全 | 中医外科学 | |||
| 许鹏光 | ||||||
| *闫小宁 | ||||||
| 02乳房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陈震霖 | |||||
| 03肛肠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崔亚萍 | 中医外科学(肛肠病部分) | ||||
| 冯文哲 | ||||||
| *梁靖华 | ||||||
| *沙静涛 | ||||||
| 105703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学位) 12人 | 01筋骨痛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昝 强 | 中医骨伤科学 | |||
| 史传道 | ||||||
| *殷继超 | ||||||
| 02骨关节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杨 锋 | |||||
| *李 军 | ||||||
| 03骨与关节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李引刚 | |||||
| 窦群立 | ||||||
| 105704中医妇科学(专业学位)7人 | 01中医药对女性生殖调控的研究 | 崔晓萍 | 中医妇科学 | |||
| 02中医药防治妇科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肖新春 | |||||
| *张晓峰 | ||||||
| 陈 梅 | ||||||
| 105705中医儿科学(专业学位)6人 | 01儿童多动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宋启劳 | 中医儿科学 | |||
| 02小儿心肺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罗世杰 | |||||
| 郭亚雄 | ||||||
| 105706中医五官科学(专业学位)4人 | 01眼科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仝警安 | 中医眼科学 | |||
| 02耳鼻咽喉科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张 雄 | 中医耳鼻喉科学 | ||||
| 105709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学位)88人 | 01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郑 刚 |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 或307中医综合 | 中医内科学或内科学 | ||
| 李联社 | ||||||
| 赵明君 | ||||||
| 张翠英 | ||||||
| *刘超峰 | ||||||
| 02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闫咏梅 | |||||
| 李 军 | ||||||
| 王亚丽 | ||||||
| 贾 妮 | ||||||
| 03肾脏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徐军建 | |||||
| 刘春莹 | ||||||
| 苏衍进 | ||||||
| *程小红 | ||||||
| 04肿瘤内科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王希胜 | |||||
| 王克穷 | ||||||
| 李仁廷 | ||||||
| 张亚密 | ||||||
| 肖海娟 | ||||||
| 全建峰 | ||||||
| 05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张效科 | |||||
| 宋宗良 | ||||||
| *裴瑞霞 | ||||||
| *路 波 | ||||||
| 06消化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李 毅 | |||||
| *丁 辉 | ||||||
| *于辉瑶 | ||||||
| 07神经外科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赵晓平 | 外科学 | ||||
| 胡珍渊 | ||||||
| 张 毅 | ||||||
| 08肿瘤外科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侯俊明 | |||||
| 09普通外科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周 军 | |||||
| 孙建飞 | ||||||
| 10肝胆外科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杨兴武 | |||||
| 张家墉 | ||||||
| 11泌尿外科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武昌学 | |||||
| 张育军 | ||||||
| 12脊柱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杨利学 | |||||
| 谭龙旺 | ||||||
| 13骨关节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李智斌 | |||||
| 袁普卫 | ||||||
| 14骨创伤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刘继华 | |||||
| 15妇科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贺丰杰 | 中医妇科学或妇产科学 | ||||
| 朱丽红 | ||||||
| 朱虹丽 | ||||||
| 16儿科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刘晓萍 | 中医儿科学或儿科学 | ||||
| 韩 玲 | ||||||
| 张 卉 | ||||||
| 105710全科医学(中医) (专业学位)4人 | 01内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 | 刘 力 雷根平 |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7中医综合 | 中医内科学 | ||
| 003 第二 临床 医学院 | 100201内科学7人 | 01血液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董昌虎 |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 | 内科学 | 无 |
| 李 宏 | ||||||
| 02消化系统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研究 | 吴洁琼 | |||||
| 姚俊涛 | ||||||
| 03呼吸系统疾病及肺癌的诊断与治疗 | 王惠琴 | |||||
| 罗文平 | ||||||
| 04抗磷脂综合症的肾脏损害 | *苏 伟 | |||||
| 100204神经病学 6人 | 01脑血管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 杜菊梅 | 神经病学 | |||
| 张润宁 | ||||||
| *杨睿海 | ||||||
| *迟丽屹 | ||||||
| *何剑波 | ||||||
| 李宽智 | ||||||
| 100210外科学19人 | 01胸部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任小朋 | 外科学 | 不招同等学力和跨专业考生, CET-4 | ||
| *王建生 | 无 | |||||
| *李俊海 | ||||||
| 柏本健 | ||||||
| 02消化道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代引海 | |||||
| 张 泳 | ||||||
| *祁军安 | 不招跨专业考生 | |||||
| *吴 宏 | 无 | |||||
| 03周围性面神经损伤的诊治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 张文岐 | |||||
| 04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宫小勇 | |||||
| *张 旭 | ||||||
| 乔西民 | ||||||
| 05骨科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郭团茂 | |||||
| *张育民 | 不招跨专业考生 | |||||
| *马建兵 | 无 | |||||
| *郭永明 | ||||||
| *腾云升 | ||||||
| *谢 恩 | ||||||
| *李 毅 | ||||||
| 100211妇产科学 4人 | 01阴道微生态及妊娠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 | 袁宁霞 | 妇产科学 | |||
| *贾小文 | ||||||
| 02宫颈病变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李 勤 | 不招同等学力和跨专业考生 | ||||
| 03不孕不育的病因病机及辅助生育研究 | 杨小颀 | 无 | ||||
| 100217麻醉学3人 | 01麻醉的临床研究 | 张玉勤 | 临床麻醉学 | 临床医学或麻醉学专业毕业生报考 | ||
| 鲁晓红 | ||||||
| 02疼痛诊疗与临床麻醉研究 | 寇久社 | 无 | ||||
| 004 药学院 | 1008中药学 (学术学位)37人1056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16人 | 01中药抗炎免疫药理及机制研究 | 张恩户 |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 或611中药综合 或612药学综合1 或613药学综合2(科目③具体参见2016年招生简章备注第4条) | 中药药理学 | 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
| 侯建平 | 无 | |||||
| *王剑波 | ||||||
| 02中药抗脑缺血与神经药理学研究 | 王 斌 | |||||
| 刘继平 | ||||||
| 胡 锐 | ||||||
| 张 涓 | ||||||
| 03中药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 | 郭 惠 | |||||
| *宋延平 | 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 |||||
| 04中草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 宋小妹 | 中药化学 | 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 |||
| 王 薇 | 无 | |||||
| 邓 翀 | 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 |||||
| *汤海峰 | ||||||
| *王智民 | ||||||
| 05中药质量评价及新药开发研究 | 王小平 | 无 | ||||
| *刘海静 | 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 |||||
| *陈 萍 | ||||||
| 06中药质量控制标准研究 | 胡本祥 | 中药鉴定学 | 无 | |||
| 颜永刚 | ||||||
| *郭耀武 | ||||||
| 07中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 王西芳 | |||||
| 白吉庆 | ||||||
| 陈 莹 | ||||||
| 08分子生药学研究 | 张 岗 | |||||
| 沈 霞 | ||||||
| *黄璐琦 | ||||||
| 09中药制剂工艺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 王昌利 | 中药药剂学 | ||||
| 宋 逍 | 不招同等学力和跨专业考生 | |||||
| *刘 峰 | 不招跨专业考生 | |||||
| *李 晔 | 无 | |||||
| 10中药制药过程关键技术及适宜性研究 | 唐志书 | |||||
| 孙 静 | ||||||
| *段金廒 | ||||||
| 钱大玮 | ||||||
| *倪 健 | ||||||
| 11中药新制剂与新剂型的研究 | 郭东艳 | 不招同等学力和跨专业考生 | ||||
| 史亚军 | 无 | |||||
| *杨荣平 | 不招同等学力和跨专业考生 | |||||
| *乌君科 | 无 | |||||
| *王晓娟 | ||||||
| 12中药炮制技术与制剂技术 | 吴建华 | 中药炮制学 | ||||
| *吴纯洁 | ||||||
| 13中药饮片炮制原理及标准化研究 | 李景丽 | |||||
| *谢艳华 | ||||||
| 14中药药性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研究 | 卫培峰 | 中药学 | 无 | |||
| 杨红莲 | ||||||
| *文爱东 | ||||||
| *奚苗苗 | ||||||
| 15秦巴山区中草药药性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 李 敏 | |||||
| 唐俊峰 | ||||||
| *赵 峰 | ||||||
| 16中药配伍应用及其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 | 王 梅 | |||||
| *王庆伟 | ||||||
| 005 针灸 推拿 学院 | 100512针灸推拿学(学术学位)6人 | 01针灸推拿基础及脊柱和老年病的临床研究 | *朱 兵 |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7中医综合 | 推拿学或针灸学 | 不招收同等学力和非医学专业毕业生 |
| *吴玉梅 | ||||||
| 02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 *安军明 | 针灸学 | 无 | |||
| 03针灸治疗脑病的机理与临床研究 | *李国徽 | |||||
| 04针灸标准及临床评价研究 | *杨金生 | 不招收同等学力和非医学专业毕业生 | ||||
| *王映辉 | ||||||
| 105707针灸推拿学(专业学位)26人 | 01针灸推拿基础及脊柱和老年病的临床研究 | 刘智斌 | 推拿学或针灸学 | 符合中医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规定的专业要求的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 | ||
| 牛文民 | ||||||
| 02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 王瑞辉 | 针灸学 | ||||
| *杨改琴 | ||||||
| 03针灸治疗脑病的机理与临床研究 | 贾成文 | |||||
| 李永峰 | ||||||
| 雷正权 | ||||||
| *毕宇峰 | ||||||
| *苏同生 | ||||||
| 04针药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的实验研究 | 赵 娴 | |||||
| 05针灸推拿治疗痛症及内分泌疾病的临床机理研究 | 张卫华 | |||||
| *任媛媛 | ||||||
| 06针灸调整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机制研究 | 杜 旭 | |||||
| 006 护理 学院 | 1054护理12人 | 01妇产科临床护理研究 | 刘丽秀 |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8护理综合 | 内外科护理学 | 无 |
| 02骨科护理研究 | *醋爱英 | |||||
| 03临床护理研究 | 张宝丽 | |||||
| *刘艳梅 | ||||||
| 04中医护理临床应用研究 | 刘 芳 | |||||
| 段筱妍 | ||||||
| *冯 琳 | 不招同等学力和跨专业考生 | |||||
| 05 肿瘤护理及护理管理研究 | 韩 琳 | 不招同等学力和跨专业考生,CET-4 | ||||
| 06中医护理管理研究 | *盖海云 | 无 | ||||
| 07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 | *陈鸿芳 | |||||
| 荆朝侠 | ||||||
| 08中西医结合护理临床应用研究 | 贾红英 | 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 ||||
| 007 医学 技术 学院 | 100207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9人 | 01医学影像新技术研究 | 姚秀芬 |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 | 医学影像学 | 不招跨专业考生 |
| 张鹏天 | 无 | |||||
| 杨兵社 | ||||||
| 郑运松 | ||||||
| 02胸部和神经系统的影像诊断研究 | 贺太平 | 不招跨专业考生 | ||||
| *任转琴 | 无 | |||||
| *杨如武 | ||||||
| 03妇产科疾病的影像诊断及治疗 | 安县朝 | |||||
| 贺 朝 | ||||||
| 100208 临床检验诊断学 5人 | 01临床免疫学检验及相关实验研究 | 权志博 | 检验诊断综合● | 医学检验、临床医学、法医学全日制本科毕业生 | ||
| 马艳侠 | 不招跨专业考生 | |||||
| *刘玉泉 | ||||||
| *吴正林 | 无 | |||||
| 02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诊断及耐药性研究 | 郭瑞林 | 医学检验专业、微生物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 | ||||
| 100601 中西医结合基础 4人 | 01中医药免疫调节作用机制研究 | 杨晓航 |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 或307中医综合 | 医学免疫学 | 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 |
| 叶峥嵘 | 无 | |||||
| 02中药对肿瘤的免疫调节及分子信号转导干预研究 | 张宏方 | |||||
| 03难治性疾病的中医药治疗及分子机制研究 | 施京红 | |||||
| 008 人文 管理 学院 | 100503 中医医史文献1人 | 01中医药文献及健康文化研究 | 李亚军 |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7中医综合 | 古代汉语 | 无 |
| 009 公共 卫生 学院 | 0454应用心理4人 | 01健康心理学 | 张 颖 |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 | 普通心理学 | 热爱心理学,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
| 02心理评估与统计 | 马 娟 | |||||
| 03女性心理健康 | *蔺华利 | |||||
| 04危机干预和青少年儿童心理 | *钟意娟 | |||||
| 1053公共卫生5人 | 01慢性病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研究 | 刘启玲 |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 或307中医综合 或353卫生综合 | 预防医学 |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公共卫生及有志从事公共卫生事业的相关专业人员 | |
| 02营养食疗对慢性病防治的基础及应用研究 | 辛 宝 | |||||
| 03疾病预防与控制 | *李恒新 | |||||
| *马超锋 | ||||||
| 04卫生事业管理 | *李 俊 | |||||
| 注:中医内科学☆:包括50%的中医内科学和50%的中医心理学; | ||||||
| 内科学★:包括50%的内科学和50%的精神病学; | ||||||
| 检验诊断综合●:包括35%的临床免疫学与检验和35%的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及30%的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