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武术套路
(一)测试内容
1.专项素质(40分)
(1)劈叉占20分;
(2)立定跳远占20分。
2.专项技术(60分)
拳术(或器械)套路一项。
(二)测试方法
1.专项素质
(1)劈叉--横叉:两手在体前扶地,两腿向两侧平伸成一直线,脚内侧着地。
(2)立定跳远:两脚原地站立起跳,不能有预跳或踩线,以身体任何部位着地最近点为测量点。
2.专项技术
考生可在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查拳、少林拳、通背拳、劈挂拳、戳脚、螳螂拳等拳种中选择一种拳术套路;考生也可在刀、剑、枪、棍、传统器械中选择一种器械套路。
(1)自选拳(器械)类套路:完成套路的时间不得少于1分钟;
(2)太极拳(器械)类套路:拳术套路完成的时间4-6分钟;太极器械套路完成的时间3-4分钟;
(3)传统拳(器械)类套路:完成套路的时间不得少于50秒。
(三)测试标准
1.专项素质
(1)劈叉--横叉
评分标准见表1。
表 1 横叉评分标准
裆部到地面距离(cm) | 0-3 | 4-7 | 8-10 | 11-13 | 14-16 | 17以上 |
分值(20分) | 20 | 16 | 12 | 8 | 4 |
0 |
(2)立定跳远
评分标准:男子立定跳远成绩为300cm者,立定跳远的得分为20分(见表2),每减少1-5cm减去1分;女子立定跳远成绩为230cm者,立定跳远的得分为20分(见表3),每减少1-5cm减去1分;
表 2 男子立定跳远评分标准 (cm)
成绩 | 得分 | 成绩 | 得分 | 成绩 | 得分 |
300 | 20 | 265 | 13 | 230 | 6 |
295 | 19 | 260 | 12 | 225 | 5 |
290 | 18 | 255 | 11 | 220 | 4 |
285 | 17 | 250 | 10 | 215 | 3 |
280 | 16 | 245 | 9 | 210 | 2 |
275 | 15 | 240 | 8 | 205 | 1 |
270 | 14 | 235 | 7 | 200 | 0 |
表 3 女子立定跳远评分标准 (cm)
成绩 | 得分 | 成绩 | 得分 | 成绩 | 得分 |
230 | 20 | 195 | 13 | 160 | 6 |
225 | 19 | 190 | 12 | 155 | 5 |
220 | 18 | 185 | 11 | 150 | 4 |
215 | 17 | 180 | 10 | 145 | 3 |
210 | 16 | 175 | 9 | 140 | 2 |
205 | 15 | 170 | 8 | 135 | 1 |
200 | 14 | 165 | 7 | 130 | 0 |
2.专项技术
套路评分标准:专项技术套路最高得分为10分。评分标准如下:
(1)动作质量的分值为5分
① 凡动作姿势规范,方法运用合理、技术熟练、整套完成质量好者,给予4.6-5.0分。
② 凡动作姿势较规范,方法运用较合理、技术较熟练、整套完成质量较好者,给予4.1-4.5分。
③ 凡动作规格一般,方法运用不清晰、技术熟练程度一般、整套完成有明显失误者,给予3.6-4.0分。
(2)演练水平的分值为5分
① 凡完成套路节奏分明、协调流畅、编排合理、风格突出、劲力充实、精神饱满者,给予4.6-5.0 分。
② 凡完成套路节奏较分明、动作较流畅、套路编排较合理、风格较突出、精神较饱满者,给予4.1-4.5 分。
③ 凡完成套路节奏处理一般、动作不流畅、套路编排不合理、风格不突出、精神涣散者,给予3.6-4.0分。
(3)考生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套路,将在动作质量评分中扣除应扣分数。自选类和传统类套路时间不足规定时间达2秒以上4秒以内扣0.1分,4秒以上6秒以内扣0.2分,以此类推。太极拳、器械套路时间不足或超过规定时间达5秒以上10秒以内扣0.1分,10秒以上15秒以内扣0.2分,以此类推。
(4)成绩评定:由4名(或6名)考评人员组成,其中2名(或3名)考评人员对动作质量进行评分,另2名(或3名)考评人员对演练水平进行评分;取两项的平均分相加为应得分。
注:1.套路考试在8×14米的地毯上进行。
2.考生套路考试的最后分值为:应得分乘以6为实际得分。
说明:武术套路考试成绩达到70分即达到武术套路比赛优胜者标准。
十二、散 打
(一)考试内容
1.专项素质(20分)拳法、腿法踢打沙包
2.专项技术(30分)包括拳法、腿法、摔法的组合技术空击
3.实战能力(50分)散打实战
(二)考试方法
1.专项素质考试方法:
考生在30秒内使用拳法、腿法技术动作踢打沙包。其中拳法必须有冲拳、掼拳;腿法必须有鞭腿、侧踹腿。
2.专项技术考试方法:
考生在30秒内完成包括拳法、腿法、摔法等技术的技术动作组合。其中拳法必须有冲拳、掼拳、抄拳等三种技术;腿法必须有鞭腿、侧踹腿、正蹬腿、后摆腿等四种技术;摔法必须有夹颈(抱腰)过背摔、接腿别腿摔两种技术。
3.实战能力考试方法:
考生在考试前一小时称量体重,按照体重从轻到重的顺序,每接近的两人分为一组进行实战对抗。每名考生实战一局,净打1分30秒。
(三)评分标准
每项内容均按照满分10分进行评分,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然后分别把专项素质×2;专项技术×3;实战能力×5,再把三个分数相加,作为考生的最后成绩。每项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1.专项素质评分标准(见表1)
表1 专项素质评分表
分值 |
10-9 |
8-7 |
6-5 |
4分以下 |
踢打力量 |
大 |
较大 |
一般 |
小 |
踢打速度 |
快 |
较快 |
一般 |
慢 |
左右均匀度 |
均匀 |
较均匀 |
一般 |
差 |
2.专项技术评分标准(见表2)
表2 专项技术评分表
分值 |
10-9 |
8-7 |
6-5 |
4分以下 |
动作规范程度 |
好 |
较好 |
一般 |
差 |
移动灵活程度 |
好 |
较快 |
一般 |
差 |
用力顺达程度 |
好 |
较快 |
一般 |
差 |
组合连贯程度 |
好 |
较快 |
一般 |
差 |
3.实战能力评分标准(见表3)
表3 实战能力评分表
分值 |
10-9 |
8-7 |
6-5 |
4分以下 |
技术运用能力 |
强 |
较强 |
一般 |
差 |
战术运用能力 |
强 |
较强 |
一般 |
差 |
临场应变能力 |
强 |
较强 |
一般 |
差 |
战斗作风 |
顽强 |
较顽强 |
一般 |
差 |
说明:散打考试成绩达到70分即达到散打比赛优胜者标准。
十三、跆拳道
(一)测试内容
1.专项素质(40分)
(1)劈叉(横叉)20分
(2)空击腿法组合 20分
2.专项技术(60分)
(二)测试方法
1.专项素质
(1)横叉动作方法:上体前倾、两手扶地、两腿左右分开并伸直、臀部与两脚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2)空击腿法组合:包括横踢腿、下劈腿、360度横踢、后踢、后旋。
2.专项技术
实战分组形式:考生按体重由小到大每2人为一组,若最后一组剩下一人时,则此组的一人与相近级别组的胜者进行实战。
(三)测试标准
1.专项素质
(1) 横叉:评分标准见表1。
评分标准:以完成动作时裆部距离地面多少为评分依据,具体分值见表1。
表1 跆拳道横叉评分标准 单位:cm
裆部到地面 距离(cm) |
0-5 |
6-10 |
11-15 |
16-20 |
21-25 |
26以上 |
分值 |
20 | 16 | 12 | 8 | 4 | 0 |
(2)空击腿法组合
评分标准:动作在40秒之内完成,根据完成情况具体评分标准见表2。
表2 空击腿法组合评分标准
类别 分值 |
动作方法 | 速度力量 | 协调连贯 | 步法配合 | 实战意识 |
16-20 | 正确 | 快、大 | 很好 | 很好 | 很强 |
11-15 | 基本正确 | 较快、较大 | 好 | 好 | 较强 |
6-10 | 错误 | 差 | 差 | 差 | 一般 |
0-5 | 严重错误 | 很差 | 很差 | 很差 | 很差 |
2.专项技术
实战技术评分标准(见表4)
表4 跆拳道实战评分标准
分值 |
技战术运用 |
比赛作风 |
攻防转换 |
遵守礼仪 |
50-60 |
好 |
很顽强 |
很强 |
遵守 |
35-49 |
较好 |
较顽强 |
较强 |
较遵守 |
25-34 |
一般 |
一般 |
一般 |
较差 |
0-24 |
差 |
胆怯 |
弱 |
差 |
说明:跆拳道考试成绩达到70分即达到跆拳道比赛优胜者标准。
十四、健美操
(一)测试内容
1.专项素质(40分)
(1)纵叉(左、右腿)(8分)
(2)横叉 (8分)
(3)俯卧撑(8分)
(4)屈体分腿跳(8分)
(5)分腿(或直角)支撑(8分)
2.成套动作 (60分)
(1)考生每人完成一套自编或规定竞技健美操动作。
(2)自编动作时间在1'—1'30"之间,四类难度动作每类至少一个。
(3)规定动作包括:1竞技健美操二级运动员规定动作
2竞技健美操高水平运动员规定动作
3竞技健美操国际年龄二组规定动作
注:考生须自备伴奏音乐,并将音乐刻在CD盘上。
(二)测试方法与评分标准
1.专项素质
(1)测试方法
用尺测量考生左、右腿纵叉和横叉的完成情况;用秒表测得考生20秒钟完成俯卧撑的数量;屈体分腿跳、分腿(或直角)支撑两个动作,每个动作做两遍,取最好成绩。
(2)评分标准
内 容 |
分 值 |
标 准 |
评 分 方 法 |
纵叉(左、右腿各4分) |
8 |
两腿伸直,前后分开成一字,大腿根部着地,上体直立。 | 大腿根距离地面每增加5厘米,扣0.5分 |
横 叉 |
8 |
两腿伸直,左、右分开成一字,大腿根部着地,上体直立。 | 大腿根距离地面每增加5厘米,扣0.5分 |
分腿支撑 |
8 |
双手位于体前支撑,屈髋分腿(至少分腿90度),两腿伸直并与地面平行,撑起时保持身体姿态,控制2秒后回落。 | 动作质量好6.1—8分
动作质量较好4.1—6分 动作质量一般,控制时间1秒以上2.1—4分 动作勉强撑起,控制时间不足1秒0—2分 |
屈体分腿跳 |
8 |
双脚起跳、腾空高,双腿伸直平行或高于水平位置,上体前倾,双脚并拢着地。 | 动作质量好 6.1—8分
动作质量较好4.1—6分 动作质量一般,两腿高度接近水平位置 2.1—4分。 动作质量较差0—2分 |
俯 卧 撑 |
8 |
俯撑,两臂与肩同宽、并腿、身体自然平直、头部处于背部的延长线,屈臂时,肩同肘高、胸部离地面的高度不得高于10厘米,推撑保持俯撑姿态。 | 20秒内按标准完成20次(男)、15次(女)
每少做1次,扣0.5分。 |
说明:健美操考试成绩达到70分即达到健美操比赛优胜者标准。
十五、国际式摔跤
(一)测试内容
1、专项素质(20分)
(1)过头翻(10分)
(2)绕头跑(10分 )
2、专项技术(40分)
(1)站立摔(任意五个技术动作)20分。
(2)跪撑摔(任意五个技术动作)20分。
3、实战技术(40分)
(二)测试方法
1、专项素质
(1)过头翻动作方法:以头支撑垫面双腿同时或依次向前向后翻越。
(2)绕头跑动作方法:以头支撑垫面双腿依次向左或向右翻转跨越。
2、专项技术
(1)站立摔技术动作:任意五个动作。
(2)跪撑摔技术动作:任意五个动作。
3、实战技术
实战分组按照体重由小到大每俩个人一组分组进行。
(三)测试标准
1、专项素质
(1)过头翻30秒内完成五次为10分,30秒内完成四次8分,30秒内完成三次6分,以此类推。
(2)绕头跑30秒内完成五次为10分,30秒内完成四次8分,30秒内完成三次6分,以此类推。
2.专项技术
(1)站立摔1分钟内完成5个不同的技术动作20分,1分钟内完成4个不同的技术动作16分,1分钟内完成3个不同的技术动作12分,以此类推。
(2)跪撑摔1分钟内完成5个不同的技术动作20分,1分钟内完成4个不同的技术动作16分,1分钟内完成3个不同的技术动作12分,以此类推。
3.实战技术40分
分值
考察类别 |
40分-31分 | 30分-21分 | 20分-11分 | 10分-0分 |
技术运用能力 | 强 | 较强 | 一般 | 差 |
战术运用能力 | 强 | 较强 | 一般 | 差 |
临场应变能力 | 强 | 较强 | 一般 | 差 |
比赛作风 | 顽强 | 较顽强 | 一般 | 差 |
说明:国际式摔跤考试成绩达到70分即达到国际式摔跤比赛优胜者标准。
十六、中国式摔跤
(一)测试内容
1.专项素质(20分)
基本攻任意5个基本动作
2.专项技术(40分)
任意5个技术动作。
3.实战技术(40分)
(二)测试方法
1.专项素质:基本攻当中的5个基本走空动作。
2.专项技术:站立摔的5个任意技术动作。
3.实战技术
(三)测试标准
1.专项素质:在30秒内完成5个基本攻当中的走空动作20分, 在30秒内完成4个基本攻当中的走空动作16分,在30秒内完成3个基本攻当中的走空动作12分,以此类推。
2.专项技术:在1分钟之内完成5个站立摔的技术动作40分,在1分钟之内完成4个站立摔的技术动作32分,在1分钟之内完成3个站立摔的技术动作24分,以此类推。
3.实战技术
分值
考察类别 |
40分-31分 | 30分-21分 | 20分-11分 | 10分-0分 |
技术运用能力 | 强 | 较强 | 一般 | 差 |
战术运用能力 | 强 | 较强 | 一般 | 差 |
临场应变能力 | 强 | 较强 | 一般 | 差 |
比赛作风 | 顽强 | 较顽强 | 一般 | 差 |
说明:中国式摔跤考试成绩达到70分即达到中国式摔跤比赛优胜者标准。
十七、蹦 床
(一)测试内容
1.专项素质
(1)悬垂收腹举腿
(2)控倒立
(3)体前屈
2.专项技术
(1)单个动作
①团身跳
②分腿屈体跳
③直立跳转360度
(2)规定成套动作
①直立跳起成坐弹
②坐弹起转体180度成坐弹
③坐弹起成直立
④直立起前翻1/4周成腹弹
⑤腹弹起后翻1/4周成直立
⑥屈体分腿跳
⑦直立跳转180度
⑧团身跳
⑨垂直跳
⑩直立跳转360度
(二)测试标准
1.专项素质
内 容 |
分值 |
标 准 |
评分方法 |
悬垂收腹举腿 |
15分 |
在肋木完成,举腿时腿与身体小于90度,完成15次 |
每少做1次扣1分。 |
控倒立 |
15分 |
身体伸直,两手同肩宽,时间男子为1分30秒,女子为1分钟 |
男子每少6秒扣1分。 女子每少4秒扣1分。 |
体前屈 |
10分 |
两脚并拢伸直站立,上体前屈两手环抱双踝,目测上体与腿的夹角,静止保持3秒钟。 |
上体与腿的夹角大于135度静止不足3秒钟扣5分。 |
2.专项技术(1/2)
内 容 |
分值 |
标 准 |
错误扣分 |
团身跳 |
10分 |
带臂跳上升至最高点,快速收紧团身姿势,两手抱膝关节以下部位,肘内收贴大腿外侧,形成团身姿势后即刻展髋,向下踹腿伸臂,伸直下落,双脚有控制地落在网上,身体以直立姿势结束。 | 团身不紧:扣2分
两肘外展:扣1分 落网稳定性差:扣1分 动作失败:扣掉该动作分值 |
屈体分腿跳 |
10分 |
带臂上升至最高点,快速分腿屈髋,腿部上收至与网面平行,同时两手下压摸脚尖,尽可能贴近腿部,形成姿势后即刻展髋,向下并腿压臂成伸直下落,双脚有控制地落在网上,身体以直立姿势结束。 | 屈体时两腿前举低于水平位置:扣1分
分腿角度小于90度:扣1分 展体速度慢、两腿不紧:扣2分 |
直立跳转360度 |
10分 |
带臂上升至最高点,两臂上举,头正直,身体垂直收紧,两脚并拢,直立转体360度。双脚有控制地落在网上,身体以直立姿势结束。 | 转体时身体不垂直、两腿不紧:扣1分
双脚明显没有同时着网:扣2分 转体方向不正:扣1分 |
专项技术(2/2)
内 容 |
分值 |
标 准 |
错误扣分 |
成 套 动 作 |
30分 |
考生每人按规定动作顺序完成一套规定动作 |
身体姿态不规范、身体姿势不到位:扣2分
动作之间的连接不流畅、位移过大:扣2分 整套动作高度不一致:扣1分 整套动作中断后,只对所完成的动作进行评分,每个动作分值1分。 |
3.专项技术评分方法:
①单个动作评分:由3——5人评分,3个人的平均分为每个动作的最后得分。
②规定成套动作评分:由3——5人评分,3个人的有效分相加为最后得分。
说明:蹦床考试成绩达到70分即达到蹦床考试优胜者标准。
十八、短道速度滑冰
(一)测试内容与选项
短道速度滑冰测试项目的加试,由于处于无冰期,因此采取以速度轮滑方式代替短道速度滑冰进行加试。加试只设男、女500米一个项目,在达标的同时进行技术评定。每名考生一般只能参加一次测试,只有因为场地或特殊环境影响了测试成绩时可允许重测,重测也只有一次机会。
(二)测试分组及顺序
加试采用单人出发的方式,按照报名顺序进行排列,先进行女子,后进行男子。
(三)场地规格与要求
测试采用短道速度滑冰比赛标准场地的规格,周长为111.12米,半径为8米,弯道处使用速度轮滑标志块进行标识;场地质地为沥青或水泥,表面光滑、平整;跑道内必须保持无水或不潮湿,无沙土或杂物。
(四)成绩评定
考试时,由三名考官负责达标计时,另有三名考官负责技术评定。
1.达标:达标满分为70分,按记取的有效成绩,在查分表中查找相对应的得分(见查分表)。计时成绩的确定:三块秒表中有两块表相同,则以两块秒表的成绩为有效成绩,三块秒表的成绩各有不同时,则以中间秒表成绩为有效成绩,三块秒表中有一块秒表失灵,则以两块有效秒表中劣表成绩为有效成绩。
短道速度滑冰(轮滑代)男、女500米项目查分表 | |||||||||||
分
值 |
成绩 |
分 值 |
成绩 |
分 值 |
成绩 |
分 值 |
成绩 | ||||
男 |
女 |
男 |
女 |
男 |
女 |
男 |
女 | ||||
70 |
56" |
1ˊ00"00 |
60 |
58" | 1ˊ02"00 |
50 |
1ˊ00"00 | 1ˊ04"00 |
40 |
1ˊ02"00 | 1ˊ06"00 |
69 |
56"2 |
1ˊ00"2 |
59 |
58"2 | 1ˊ02"2 |
49 |
1ˊ00"2 | 1ˊ04"2 |
39 |
1ˊ02"2 | 1ˊ06"2 |
68 |
56"4 |
1ˊ00"4 |
58 |
58"4 | 1ˊ02"4 |
48 |
1ˊ00"4 | 1ˊ04"4 |
38 |
1ˊ02"4 | 1ˊ06"4 |
67 |
56"6 |
1ˊ00"6 |
57 |
58"6 | 1ˊ02"6 |
47 |
1ˊ00"6 | 1ˊ04"6 |
37 |
1ˊ02"6 | 1ˊ06"6 |
66 |
56"8 |
1ˊ00"8 |
56 |
58"8 | 1ˊ02"8 |
46 |
1ˊ00"8 | 1ˊ04"8 |
36 |
1ˊ02"8 | 1ˊ06"8 |
65 |
57"00 |
1ˊ01"00 |
55 |
59" | 1ˊ03"00 |
45 |
1ˊ01"00 | 1ˊ05" |
35 |
1ˊ03"00 | 1ˊ07"00 |
64 |
57"2 |
1ˊ01"2 |
54 |
59"2 | 1ˊ03"2 |
44 |
1ˊ01"2 | 1ˊ05"2 |
34 |
1ˊ03"2 | 1ˊ07"2 |
63 |
57"4 |
1ˊ01"4 |
53 |
59"4 | 1ˊ03"4 |
43 |
1ˊ01"4 | 1ˊ05"4 |
33 |
1ˊ03"4 | 1ˊ07"4 |
62 |
57"6 |
1ˊ01"6 |
52 |
59"6 | 1ˊ03"6 |
42 |
1ˊ01"6 | 1ˊ05"6 |
32 |
1ˊ03"6 | 1ˊ07"6 |
61 |
57"8 |
1ˊ01"8 |
51 |
59"8 | 1ˊ03"8 |
41 |
1ˊ01"8 | 1ˊ05"8 |
31 |
1ˊ03"8 | 1ˊ07"8 |
30 |
1ˊ04"00 | 1ˊ08"00 |
2.技术评定:
三名考官从考生起跑开始,分别独立的对考生滑跑全过程进行技术评定,三名考官技术评定的成绩,以中间成绩为有效成绩。技术评定满分为30分,其中起跑、直道滑行、弯道滑行各10分。参照技术评定内容对考生的技术进行评定,评定采用扣分制的办法,在每个环节中出现一次错误就要扣一次分,扣除的分值要根据错误的严重程度,轻微错误扣1分,一般错误扣2分,严重错误扣3分。具体内容见《技术评定内容表》。
技 术 评 定 内 容 表
类别 | 1、起跑类 | 2、直道滑行类 | 3、弯道滑行类 |
内
容 |
A、身体姿势
B、起跑前倾角度 C、冰刀外转角度 D、直道疾跑步频 E、弯道疾跑蹬冰效果 F、摆臂与蹬冰协调配合
|
A、身体姿势
B、蹬冰幅度 C、蹬冰时机 D、蹬冰方向 E、支撑滑行稳定性 F、摆臂与蹬冰协调配合 G、滑行过程流畅程度 H、进入弯道滑行 |
A、倾斜角度
B、蹬冰幅度 C、蹬冰时机 D、扣圈滑行 E、蹬冰方向 F、两腿交替蹬冰配合 G、摆臂与蹬冰协调配合 H、动作的连贯与流畅
|
3.成绩核算
总分的确定:将两项测试成绩相加为该考生的最终成绩。
(五)技术练习参考
1.提高技术水平练习类
(1)陆地皮筋牵引模拟弯道滑行动作练习(2—3分/组)
(2)陆地固定自行车台快频率骑行练习(3—6秒/组)
(3)起跑与疾跑练习(反复练习)
(4)连续弯道快速滑行练习(反复练习)
(5)弯道压弧滑行(反复练习)
(6)冲刺练习(反复练习)
2.提高500米专项水平练习类
(1)行进间快速单圈滑行练习
(2)单圈、两圈或3圈间歇训练
(3)500米全程测验
说明:短道速度滑冰考试成绩达到70分即达到短道速度滑冰考试优胜者标准。
十九、速度轮滑
(一)测试内容与选项
速度轮滑项目的加试只设男、女500米一个项目,在达标的同时进行技术评定。每名考生一般只能参加一次测试,只有因为场地或特殊环境影响了测试成绩时可允许重测,重测也只有一次机会。
(二)测试分组及顺序
加试采用单人出发的方式,按照报名顺序进行排列,先进行女子,后进行男子。
(三)场地规格与要求
测试采用速度轮滑标准场地的规格,周长为200米,弯道处使用速度轮滑标志块进行标识;场地质地为沥青或水泥,表面光滑、平整;跑道内必须保持无水或不潮湿,无沙土或杂物。
(四)成绩评定
考试时,由三名考官负责达标计时,另有三名考官负责技术评定。
1.达标:达标满分为70分,按记取的有效成绩,在查分表中查找相对应的得分(见查分表)。计时成绩的确定:三块秒表中有两块表相同,则以两块秒表的成绩为有效成绩,三块秒表的成绩各有不同时,则以中间秒表成绩为有效成绩,三块秒表中有一块秒表失灵,则以两块有效秒表中劣表成绩为有效成绩。
速度轮滑男、女500米项目查分表 | |||||||||||
分
值 |
成绩 |
分 值 |
成绩 |
分 值 |
成绩 |
分 值 |
成绩 | ||||
男 |
女 |
男 |
女 |
男 |
女 |
男 |
女 | ||||
70 |
54"00 | 58"00 |
60 |
56"00 | 1ˊ00"00 |
50 |
58"00 | 1ˊ02"00 |
40 |
1ˊ00"00 | 1ˊ04"00 |
69 |
54"2 | 58"2 |
59 |
56"2 | 1ˊ00"2 |
49 |
58"2 | 1ˊ02"2 |
39 |
1ˊ00"2 | 1ˊ04"2 |
68 |
54"4 | 58"4 |
58 |
56"4 | 1ˊ00"4 |
48 |
58"4 | 1ˊ02"4 |
38 |
1ˊ00"4 | 1ˊ04"4 |
67 |
54"6 | 58"6 |
57 |
56"6 | 1ˊ00"6 |
47 |
58"6 | 1ˊ02"6 |
37 |
1ˊ00"6 | 1ˊ04"6 |
66 |
54"8 | 58"8 |
56 |
56"8 | 1ˊ00"8 |
46 |
58"8 | 1ˊ02"8 |
36 |
1ˊ00"8 | 1ˊ04"8 |
65 |
55" | 59"00 |
55 |
57"00 | 1ˊ01"00 |
45 |
59"00 | 1ˊ03"00 |
35 |
1ˊ01"00 | 1ˊ05"00 |
64 |
55"2 | 59"2 |
54 |
57"2 | 1ˊ01"2 |
44 |
59"2 | 1ˊ03"2 |
34 |
1ˊ01"2 | 1ˊ05"2 |
63 |
55"4 | 59"4 |
53 |
57"4 | 1ˊ01"4 |
43 |
59"4 | 1ˊ03"4 |
33 |
1ˊ01"4 | 1ˊ05"4 |
62 |
55"6 | 59"6 |
52 |
57"6 | 1ˊ01"6 |
42 |
59"6 | 1ˊ03"6 |
32 |
1ˊ01"6 | 1ˊ05"6 |
61 |
55"8 | 59"8 |
51 |
57"8 | 1ˊ01"8 |
41 |
59"8 | 1ˊ03"8 |
31 |
1ˊ01"8 | 1ˊ05"8 |
30 |
1ˊ02"00 | 1ˊ06"00 |
2.技术评定:
三名考官从考生起跑开始,分别独立的对考生滑跑全过程进行技术评定,以中间成绩为有效成绩。具体参见技术评定扣分内容表。
技术评定满分为30分,其中起跑、直道滑行、弯道滑行各10分。参照技术评定内容对考生的技术进行评定,评定采用扣分制的办法,在每个环节中出现一次错误就要扣一次分,扣除的分值要根据错误的严重程度,轻微错误扣1分,一般错误扣2分,严重错误扣3分。
技 术 评 定 扣 分 内 容 表
类别 | 1、起跑阶段 | 2、直道滑行阶段 | 3、弯道滑行阶段 |
内
容 |
A、起跑姿势
B、疾跑倾斜角度 C、轮子外转角度 D、疾跑步频 E、疾跑幅度 F、摆臂与蹬地配合 G、起跑与滑跑的衔接
|
A、滑行姿势
B、蹬地方向 C、蹬地时机 D、蹬地角度 E、着地位置准确性 F、支撑滑行稳定性 G、摆臂与蹬地协调配合 H、滑行过程流畅程度 I、收腿动作放松与连贯
|
A、倾斜姿势
B、蹬地方向 C、蹬地时机 D、蹬地角度 E、着地位置准确性 F、两腿交替蹬地动作的配合 G、摆臂与蹬地协调配合 H、直、弯道转换
|
3.成绩核算
总分的确定:将两项测试成绩相加为该考生的最终成绩。
(五)技术练习参考
1.提高技术水平练习类
(1)模仿速度轮滑技术性练习
(2)徒手滑行跳练习
(3)短距离匀速滑行练习
(4)连续弯道快速滑行练习
(5)直、弯道动作协调性练习
2.提高短距离专项水平练习类
(1)摆动式起跑练习
(2)50--100米全速滑行(包括起跑)
(3)单圈行进间快速滑行
(4)单圈间歇训练
(5)30米起跑练习
(6)100米测验
(7)400米测验
(8)500米全程测验
说明:速度轮滑考试成绩达到70分即达到速度轮滑考试优胜者标准。
二十、击 剑
(一)测试内容
1.专项技术及素质(40分)
(1)弓步刺靶 20分
(2)专项技术 20分
2、实战能力(60分)
(二)测试方法
1.专项技术及素质
(1)弓步刺靶:距离靶两米实战姿势站立。听口令后在30秒钟内尽可能多做单一弓步刺靶,要求完成动作规范、快速。
(2)听口令技术动作演示: (各项内容5分)
①向前一步弓步
②单一弓步还原后(收前腿)接向前一步弓步进攻
③前后移动中冲刺
④持剑后退两步联合防守后接向前一步弓进攻
2.实战能力
实战:按男、女及不同剑种分组对抗,各3分钟,5剑一场
(三)测试标准
1.专项素质、专项技术动作:
(1)弓步刺靶
评分标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刺靶次数的多少为评分依据,具体见表一。
表一
分值
内容 |
20分 |
18分 |
16分 |
14分 |
12分 |
10分 |
8分 |
0分 |
备注 |
弓步刺靶(次) |
16 |
15 |
14 |
13 |
12 |
11 |
10 |
9-1 |
30秒 |
(2)专项技术
评分标准:四个内容分别听口令演示,根据完成情况评分,具体评分标准见表二
技术动作评分标准
表二
内容
分值 |
掌握动作 |
手脚配合 |
节奏把握 |
灵敏、柔韧 |
速度力量 |
16-20 |
正确 |
很好 |
很好 |
很好 |
快、大 |
11-15 |
基本正确 |
好 |
好 |
好 |
较好 |
6-10 |
有错误 |
一般 |
一般 |
一般 |
一般 |
0-5 |
错误较多 |
不协调 |
较差 |
差 |
差 |
2.实战能力:
评分标准:实战技术评分标准见表三
击剑实战技术评分标准
表三
内容
分值 |
击剑意识 |
技战术运用 |
比赛作风 |
训练程度 |
50-60 |
突出 |
好 |
很顽强 |
很高 |
35-49 |
较好 |
较好 |
较顽强 |
不错 |
25-34 |
一般 |
一般 |
一般 |
一般 |
0-24 |
差 |
差 |
差 |
较低 |
说明:击剑考试成绩达到70分即达到击剑考试优胜者标准。
二十一、举 重
(一)专项技术评定(30分)
1.利用杠铃杆作抓举、挺举动作。
2.每举式做2次动作进行评定。
优
30分 |
良
29-19分 |
可
18-10分 |
差
9-0分 |
1、抓、挺举动作规范、连惯,爆发力好,无任何犯规动作;
2、下蹲抓、下蹲翻箭挺动作准确。 |
1、抓、挺举动作基本连贯,无明显停顿、犯规动作;
2、下蹲抓、下蹲翻箭挺动作较准确。
|
1、抓、挺举动作不连贯,有停顿、曲伸犯规动作;
2、下蹲抓、下蹲翻箭挺动作生疏、不准确。 |
1、抓、挺举动作走形,有多处明显犯规动作;
2、下蹲抓、下蹲翻箭挺动作不会。
|
(二)实举水平测试(70分)。
1.考生按个人所获得等级运动员的级别报名。
2.测试内容:抓、挺举,按总成绩评分。
3.各级别达标标准重量分值为70分,在实举中每超出标准重量1公斤将增加1分,每少于标准重量1公斤将减掉1分。
4.参照最新举重竞赛规则进行。
达标标准表 (单位:公斤)
项目 | 男子(抓挺总成绩) | 项目 | 女子(抓挺总成绩) |
52公斤级 | 132 | 44公斤级 | 92 |
56公斤级 | 152 | 48公斤级 | 102 |
62公斤级 | 164 | 53公斤级 | 112 |
69公斤级 | 192 | 58公斤级 | 122 |
77公斤级 | 216 | 63公斤级 | 132 |
85公斤级 | 228 | 69公斤级 | 142 |
94公斤级 | 236 | 75公斤级 | 150 |
105公斤级 | 242 | +75公斤级 | 158 |
+105公斤级 | 256 |
说明:举重考试成绩达到70分即达到举重考试优胜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