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这是一个几近疯狂的场面:在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艺术考试报名现场,尽管昨天已是报名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但一大早报名现场就人山人海。为了安全,校方不得不求助于警方;
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去年,报考南艺的考生是7000人,但今年,仅前两天的报名人数已经达到1.5万,而昨天上午10点左右,现场等待报名的学生还有近6000人。
这一现象的背后有何深层次原因?本报深度报道组记者对此进行了关注。
报名?这不是件容易的事
上午7点,排队人员已过千
学习舞蹈的詹建来自常州。昨天早上7点,当他和父母结伴来到南艺排队时着实吓了一跳。原以为时间还早的他们发现,南艺音乐厅前面的队伍已经有了上千人。工作人员告诉他们,最早的家长夜里1点就来了,而前两天,由于要帮排队的家长办理完报名手续,校方每天的报名工作都持续到晚上9点多。
上午9点,记者在南艺看到,考生和家长的报名队伍围着音乐厅绕了好几圈,足有上千米。
来自安徽的杨展早上5点就来排队了,陪他一起排队的还有他的妈妈。他和妈妈轮换着站在队伍中间,妈妈累了,他就让妈妈休息一会,他要上厕所了,就让妈妈顶一下。他和妈妈都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还是我妈妈有先见之明,她听朋友说了,人肯定会很多,要排很长时间。所以我们俩都多穿了衣服。”杨展说,他们还带了很多吃的,饼干、面包、方便面、火腿肠应有尽有,保温瓶里还装着热水。“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他说。
来自扬州的方女士说,她也是一大早就来了,在宾馆吃了早饭,原以为排队最多排到中午,现在看来下午四五点前排到就不错了。
该校一位教师说,3天来的报名阵势确实吓人。他的一个朋友第一天是早上9点来的,看到人多,被吓了回去。他以为第二天会好点,结果发现人仍然多。最后一天,他不敢大意了,早上5点钟就来排队。
上午10点半,插队者搅乱报名秩序
“不能让他们插队!”“我们排了好几个小时了,把他们赶走!” 上午10点半,报名现场外面乱成了一团,百余名想插队的考生“搅乱”了本来很好的报名秩序,使得报名工作中断了1个多小时。
“我们早上4点钟就来排队了,他们凭什么插队?”一位安徽来的余姓家长激动地向记者叙述刚才发生的一幕:音乐厅内是报名和采集信息的地方,排队的家长全都站在音乐厅的外面,依次进了音乐厅才能拿到报名表。可能是学校为了加快报名速度,10点多钟时,开始给靠近音乐厅的家长发放报名表。这下坏了,一些排在后面的家长和学生看到报名表就插队哄抢。
一位目击者告诉记者,发报名表的几位老师本来是站在桌子围成的四五十平方米见方的圈子里,家长蜂拥上来后,桌子围成的面积越来越小,发报名表的老师脸都吓白了。“再挤下去,都要出事!”这位目击者摇着头,“家长真是太疯狂了!”
由于现场混乱,报名工作无法继续进行。校方紧急求助于公安。警察迅速赶到现场维持秩序,校领导也来到现场安抚考生和家长。
工作人员:上厕所都没时间
外面排长队的人焦急等待,里面负责报名的工作人员也忙得不亦乐乎。3天的报名把南艺所有负责报名的工作人员几乎都累趴下。“下一个!下一个!”音乐厅内负责喊号的老师嗓子已经发哑。
“我们的工作人员连厕所都来不及上。”南京艺术学院招办主任王锦屏说。为了避免学生和家长排队时间太长,他们今年上了套新的电子报名系统,共有10台机器,不仅程序比往年简化,机器的台数也比去年增加了一倍。不过,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今年考生人数如此急剧增加。
“去年,总共才7000多人报名。今年第一天就来了7000多人,我们还开玩笑,家长们怎么全都赶到第一天来了,结果第二天就发现,我们预计错了。”王锦屏说。
按照南艺原先规定,报名到当天下午5点截止。但直到昨天12点,现场没报名的考生估计还有7000人左右,即便加快报名速度,到下午5点钟无论如何也报不完。
校方经过紧急研究,决定解除时间限制,为所有排队的考生办理报名手续,即便持续到第二天,也保证让所有人报上名。
学校:到时候哪来这么多考场?
由于考生来自全国各地,海南的、哈尔滨的、内蒙古的都有,所以南艺周围的宾馆全都客满。
古平岗的一家宾馆老板告诉记者,10天前,房间就全部预订出去了,全是考生和家长。这两天,每天都有好多家长来问有没有空房。一位家长告诉记者,他们在一个多月前来南艺参加考前辅导班时就联系好了考试期间住宿的地方,现在看来当初这个决定还真有先见之明。
由于宾馆爆满,周围一些房产中介推出了钟点房业务,把考生和家长安排在附近一些居民的家里。据说这样的房间也不便宜,一个晚上的费用也在百余元。
住的地方紧张,南艺周围路也“不大好走”。不少省内的考生和山东、安徽等附近省份的考生都是包了大巴整车过来的,大巴在南艺大门前堵了一排。几天来,南京的几家交通电台从早到晚都在提醒出行市民:避开城西干道草场门到大桥南路这段路。
“学校完全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来报名,考场也没有这么多。现在一切都要重新安排。”王锦屏说。
艺考,为何一年更比一年热?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由于报考艺术类专业的人数猛增,江苏艺术类考生的录取率只有15%左右,远远低于普通类高考70%左右的录取率。那么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学生紧盯艺考呢?
原因之一
对文化分要求不高
“还不是为了上大学嘛!俺那成绩,普通类的大学估计连民办都上不了,考艺术的话,就能进更好的学校了啊!呵呵!”来自山东的小伙子陈远民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其实他将来并不准备从事艺术这一行,自己也没多少艺术细胞。“先进大学,以后干什么再说。”
据记者昨天现场采访,有这种想法的考生不在少数。一名姓陆的女生说:“我一直在研究高考政策,艺术类的省控线可以在普通类的基础上打6折,文化分如果考400多分,从普通类走,顶多只能上个差的大专,如果从艺术专业走,就能上个好本科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杜传锋说,尽管近几年,国家对艺术类招生政策进行了很多调整,但总体来说,艺术专业对考生文化分的要求还是比较低。以江苏近几年的分数为例,艺术类本科的分数线一般都在300多分,比专二的分数线还低。
据介绍,教育部2004年出台改革措施,从2006年起,数学成绩在录取时全部计入总分,目的是要提高艺术类考生的整体文化素质。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将逐步提高对考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但是,这一条款却很对这些“赶考考生”的胃口。他们虽然文化成绩不理想,但绝对要比学了很多年的纯艺术生成绩要好,这个政策正好帮了他们一个大忙。
原因之二
培训班能使考生“速成”
据了解,到了高三阶段临时决定要考艺术的学生,在全国至少占到一半。现场的家长们告诉记者,能使学生“速成”的培训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些艺术院校,考点会分布在全国各地,每一个考点又有很多考场,一个考场一个模特,但是阅卷时却是放在一起。因此,学生在备考期间只要反复画一张画就可以了。”一位考生家长介绍,头像、半身像的素描考试可以“背”,考色彩也基本上都是让考生画静物,通常都会摆放一些果子和瓶瓶罐罐……这些都是可以短时间突击掌握的,悟性好的学生或者有功底的学生,备考时间可以更短。
某画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师告诉记者,培训班就是在教他们如何考上大学,而不是教他们如何画画。“比如教学生画苹果,我就告诉他们先画亮部,亮部是‘柠檬黄+淡绿+白’,中间是‘青色+玫瑰红’,暗部是‘朱红+淡绿’,这样不用看就可以画出一个标准的苹果。我教学生像机器一样,学生也变得会像机器一样。这不是我希望的,但如果不这样,他们就考不上大学。”
学美术的可以速成,学声乐的也能速成。南师大音乐学院党委书记王长恩每年都参与省里的音乐类统考。他告诉记者,音乐专业统考分为声乐类和器乐类,从这两年考试情况看,学器乐的大多是“童子功”,很多人从小就开始练了,而声乐方面很多考生都是才学了一年半载。“声乐主要是训练发声方法,因此临时决定考艺的学生普遍觉得容易上手,学起来也不苦。其实不少人一开口就现了原形,可以说一点‘唱法’也没有。”
原因之三
办学者为艺考推波助澜
据介绍,艺术类考试之所以火,招生的高校多也是一个原因。一位高校招生负责人认为,各个层次的办学者其实都是制造艺考热的“功臣”。据他介绍,很多学校的艺术类专业都是近几年才有的。
“对大学来说,艺术类学生每年学费少的在六七千,多的在1万元以上,招一个艺术类本科生相当于招了两个普通本科生,加上艺术类专业只要多招两个老师就能开课,实验器材什么都不需要投入,况且每年报考人数众多,报名费也相当可观,这无疑提高了高校招收艺术类学生的热情。”这位负责人似乎直言不讳。
据介绍,艺考热和中学老师的推波助澜也有关系,很多中学老师和外面的培训班“关系不错”,哪怕介绍一个学生过去都能拿到回扣。在不少地方,中学老师都是将学生整班整班地介绍给培训机构。
原因之四
找不到工作可以“灵活就业”
在报名现场,多数家长告诉记者,艺考热和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现在社会对“灵活就业”的认可也有相当的关系。
“现在大学毕业生找工作这么难,艺术类专业学生毕竟是掌握了一门技能,养活自己倒不成问题。”一位画室的老师介绍,高校学美术的学生,很多从大一开始就在外面带课做兼职,“既能学到东西,也能锻炼自己,还能给家里减轻点负担。将来毕业时,能找个稳定的工作更好,找不到,随便开个辅导班或者接点设计方面的生意都可以生活。”
据南艺统计,这两年该校灵活就业的学生比例不断上升,2005年这部分学生已达到60%以上,在全省是最高的,不少学生的收入还不错。南艺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田丽华说,有钱就能生活,这是艺术类毕业生当下普遍的就业观,“学生们不再把工作的稳定性放在重要位置,甚至不需要固定的劳动关系,这种观念比普通专业的学生明显超前。”
这样的就业形式似乎也越来越得到考生家长的认可。“能挣到钱,能过得好就行,还要什么正式单位?”安徽来的一位学生家长说。
专家给“艺考热”泼冷水
就业不容易,成名更困难——
面对近乎疯狂的艺考热,不少专家在接受本报深度报道组记者采访时,都给这一现象泼了冷水。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刘灿铭说,现在不少艺术类考生认为将来至少可以“灵活就业”,不能说这样的就业观念有错,但反过来也证明,艺术类学生的就业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好。据他介绍,很多艺术类毕业生是靠现在“艺考大军”生存,教画画、教弹琴,一节课都是几百元。但是将来毕业生太多了,市场竞争自然就激烈了。以教钢琴为例,这两年老师带学生的价格已经在不断下降,再过几年,估计仅靠教钢琴谋生也就难了。
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冯健亲说,这几年艺术考试可能还冷不下来,因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饱和还没有完全显现,加上目前的高考对艺术类考生文化成绩要求不算高,艺术考试仍然是“捷径”。
冯健亲介绍,国外同样有艺术类考试,但从来没有国内这种疯狂局面,报考艺术类专业的都是真正热爱艺术,并具有相当基础的人,高校也不会降低对他们的文化考试要求。他认为,只有彻底改变现在选拔艺术类考生的考试制度,才能让报考艺术院校的考生回归理性。
一位专家说,近年来,一些艺术院校毕业生中出了不少家喻户晓的大明星,这使得一些考生和家长认为艺术院校就是“造星工厂”。为了使得孩子有朝一日也能扬名天下,很多家长不惜血本将孩子送进滚滚的“艺考”洪流中。然而,人们看到的只是金字塔顶端的光辉,进入艺术院校后成名的又有几人?这位专家说,某知名戏剧学院表演专业的录取比例每年在百分之三左右,而该校学生的成名比例更低,其比例仅是万分之三。从知名艺术院校出来的学生,有人成了明星,但更多的却是在某些影视剧里演个“匪兵甲”或“匪兵乙”。如今,这些人的首要问题不是成名,而是解决温饱问题。
(实习生 施小宇 对此深度报道亦有贡献)